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传承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 识变应变求变抓发展

2020年09月22日12:52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503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就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赴湖南考察调研,重温革命历史,感悟红色文化,并在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当面听取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

  笔者认为,永远保持与人民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面对国内外风险与干扰,应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破除顽障痼疾,开拓前进的根本保证。当前,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要正确认识把握前进道路上挑战和机遇之间的辩证关系,高瞻远瞩、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在化解各种危机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辩证思维,提升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能力。

  传承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

  9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来到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考察调研。1934年,红军长征路过这里,留下了“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

  “半条被子”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浓浓的人民情怀和鲜明的为民本质,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实写照。吃水不忘挖井人,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无数先烈开创的千秋伟业不断推向前进。传承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就要始终坚持把人民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历史和现实表明,我们党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中国共产党要长期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最根本的是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信念不能移。

  要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永远保持党与人民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面对国内外风险与干扰,应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破除顽障痼疾,开拓前进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靠着人民群众的力量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时代,要在2020年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必须靠人民群众的凝心聚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铸就稳固的群众基础。

  要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党的领导的统一,要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在全社会凝聚改革共识,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公平感,把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不竭的创造活力、不断释放全社会的创造能量、确保人民共享改革成果作为党的核心工作。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抓发展

  发展问题是新时代最为核心和需要解答的问题,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保持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我国正处在社会加速转型,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中国共产党把握社会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未来的发展需求提供了广阔、巨大和持久的市场。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高质量发展需要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战略之举。我们应坚持向改革要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使消费和服务业的贡献率持续上升,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保持经济长期向好的良好宏观经济环境。在坚持稳中求进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根本之策。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让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充分释放,让各行各业创新人才竞相涌现,为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大学教授)

文章关键词:人民群众 发展思想 为民 情怀 发展环境 十四五 发展问题 责编:林瑶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锦绣小康 | 玉米团子的故事

    这是一趟知青专列,不满16岁的习近平坐在上面。辗转几天后,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他将在这里度过七年知青岁月。当时,知青们能吃到蒸玉米团子、高粱米团子,而老乡们大多时候只能吃糠窝窝。

  • 【地评线】映象网评: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要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 王国生:持之以恒建设造福人民幸福河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孙守刚、李亚、甘荣坤、孔昌生、穆为民、徐立毅、徐元鸿、赵素萍、王保存、张维宁、乔新江、戴柏华、王新伟、刘玉江、王战营、钱国玉、龚立群、高体健、谢玉安、顾雪飞、岳中明、习晓军等在郑州或当地参加了植树活动。

  • 育新机 开新局 | 你的品质生活 “十四五”安排上了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群众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你我对品质生活的向往,也是“十四五”规划着力擘画的方向。

  •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观点)

    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既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也要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彰显人民至上执政理念

    《建议》提出了“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目标,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彰显了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增福祉,彰显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 学习网评:这一胜利,振奋人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12月3日召开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点击查看专题

  •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新特征新要求(人民观点)

    用全面、辩证、发展的眼光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要看到这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然、生产力进步必然,增强解决矛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只有大力提高发展质量,才能解决好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以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 尹弘:坚持标本兼治,突出四个“严控” 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蓝天白云净水

    12月4日,省长尹弘在洛阳出席2020年全省四水同治工作推进会议,并对做好当前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各地各部门必须清醒看到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形势,坚持标本兼治,突出抓好四个“严控”,确保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

  • 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人民要论)

    新发展理念是相互贯通、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提出的要求是全方位、多层面的。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提高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