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遇见你丨一张成员不完整的“全家福” 一段永难忘却的家国记忆

2020年10月04日15:48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5034

  一张“全家福”背后的家国记忆

  9月27日,第七批117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载着英雄遗骸的车队穿过沈阳市区,向位于城北的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驶去,在得知英雄要回家的消息后,很多市民自发来到街头,迎接烈士回家。

  在等待的人群中,记者发现了一位特殊的老人,他用一张收藏了多年的老照片,为我们揭开了一段尘封多年的动人往事。

  9月27日,搭载着第七批117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车队沿沈阳青年大街一路北行,向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驶去。虽然并不知道车队抵达的确切时间,不过陵园的门前已经早早地守候了很多自发赶来的市民,在迎接的队伍里,有一位老人,他叫郑继烈,今年71岁,他是志愿军烈士郑文阁的小儿子。

  志愿军烈士郑文阁之子 郑继烈:有烈士、有英雄回家,我们感到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说心里话,太不容易了。

  在迎接烈士回家的现场,郑继烈老人带来了一张特殊的照片,这是一张家庭成员并不完整的“全家福”,这本来应该是一家人送给父亲的一份特别的礼物,然而如今,却成了一个永远的遗憾。

  郑继烈的父亲郑文阁,本来是沈阳北站的值班站长,朝鲜战争爆发之后,为了支援前线,1952年9月6日,郑文阁奔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场。当时郑文阁的妻子因病正在住院,四个儿女最大的9岁,最小的郑继烈只有3岁。

  志愿军烈士郑文阁之子 郑继烈:当时别的邻居就把我母亲从医院接回来了,那意思阻止我父亲走,我母亲当时就说了,老郑是党员,是领导,他不带头谁带头?先有国后有家,我不拖老郑的后腿。二话没说,完了就回医院住院去了。

  虽然自己体弱多病,虽然家里孩子多,年龄小,不过郑继烈的母亲还是选择支持丈夫赴朝参战,为了让丈夫能够安心,郑继烈的母亲特意把自己的父亲从河北老家叫到了身边,请老人帮忙照顾四个年幼的孩子。

  志愿军烈士郑文阁之子 郑继烈:她(我母亲)说你别管,老郑你别管,我把我爸叫来,就是我外祖父,然后就写信,没两天我姥爷就来(沈阳)了。

  在郑文阁写给妻子的家书中,我们能够了解郑文阁到达朝鲜后的一些情况。

  志愿军烈士郑文阁之子 郑继烈:(刚开始)在浮来山车站,可能前滩(车站)比浮来山车站要大,任务要重,1953年1月份调到前滩车站(担任)军事代表。

  1953年7月,郑继烈的叔叔收到了郑文阁发自朝鲜的一封来信。

  志愿军烈士郑文阁之子 郑继烈:1953年我六叔入团了,给我父亲写信,我父亲(回)这封信是鼓励他,说你是新中国的好青年,一定要努力。(信)在最后时写道,有时间你(我六叔)到北陵去,让孩子们每个人都照一张相,还有你嫂子,我想他们。

  收到这封信后,正在住院接受治疗的郑继烈的母亲,特意跟医院请了假,带着一家老小来到照相馆,拍摄了这样一张全家福。

  志愿军烈士郑文阁之子 郑继烈:这是我姥爷,这是我母亲,这是我哥哥,这是我大姐,这是我二姐,这个是我。

  迟来的“全家福”永难忘却的思念

  拍摄完这张家人并不整齐的“全家福”之后,他们赶紧按照郑继烈的父亲留下的地址,把照片邮寄了回去。

  不过很遗憾,郑文阁却没能有机会看到这张照片。

  照片邮寄走之后,全家人掐算着日子,等待着郑文阁的回信,不过他们等来的,却是郑文阁英勇牺牲的消息。

  志愿军烈士郑文阁之子 郑继烈:1953年7月26日晚上6点,敌机猖狂地轰炸,我父亲为了(抢运)军列,被敌机(投下的炸弹炸到)英勇牺牲。

  郑文阁牺牲的时候只有36岁。郑文阁写给家里的这封信,落款的时间是7月18日,郑家人记得,他们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已经是7月20多号了,拍好了照片,再邮寄到朝鲜,最少也需要十多天的时间,这样算来,父亲根本不可能在生前看到这张“全家福”。也就是说,在父亲还没有收到这张“全家福”时,就已经牺牲了。

  志愿军烈士郑文阁之子 郑继烈:没看到,绝对没看到(这张照片),因为他的时间不允许。

  在父亲去世多年之后,郑家人辗转拿回了这张特别的“全家福”,郑继烈一直小心珍藏着。父亲奔赴朝鲜的时候,郑继烈只有3岁,他根本记不得父亲的样子,在父亲的遗物中,这张样貌模糊的照片,支撑了儿时郑继烈对于父亲样子的全部想象。

  志愿军烈士郑文阁之子 郑继烈:这张照片是我父亲赴朝之后,冬季的时候穿的志愿军的军装照的。这是清理遗物的时候发现的,说心里话,没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我不知道我父亲长什么模样,脑袋根本没有任何印象。

  志愿军烈士郑文阁之子 郑继烈:在我的印象中我就只知道,我们家过去搭的大炕,我往炕里滚,父亲在炕边上这么拍手,这个场面我总记得,虽然我小,但是我记得这个场面,别的我就没什么(印象)了。

  父亲牺牲之后,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一家人的生活也失去了主心骨。

  志愿军烈士郑文阁之子 郑继烈:我是在我姐姐背上长大的,我姐姐净背我,童年挺难的。有时候外边楼底下喊卖什么卖什么,我就搂着我妈,我说妈啊,谁让我没爸呢,我不买。就这一句话,我这个印象相当深了。

  在生活的历练中,郑家四姐弟相依为命,慢慢长大。2018年在大姐去世之后,亲人在整理大姐的遗物时,发现了一封大姐写给爸爸的信。

  志愿军烈士郑文阁之子 郑继烈:我姐夫收拾我姐的遗物,发现了不知道我姐姐什么时候写的一张纸,她就说了,说傻爸爸,你为啥就能狠心抛下我们呢?

  “任性的傻爸,抗美援朝时您为什么要狠心抛下一直生病的妻子和4个幼小的儿女,一定要参加志愿军到朝鲜,每天妈妈给我们买好多玉米花,让我哄弟弟妹妹玩,当时我只有8岁左右……”

  志愿军烈士郑文阁之子 郑继烈:说句心里话,我们从小真的挺苦的,没有享受到太多的父爱,很不容易,(但是)在我的心目中,父亲永远是个英雄。没有这些革命先烈,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英雄,接你回家!

  缺失了父亲的童年,让四姐弟更加懂得体谅,懂得珍惜。虽然嘴上也有过埋怨,不过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他们越来越明白,父亲是怀着对祖国、对人民的这份大爱,离家远征的。

  然而在他们的心中却始终有一个遗憾,就是那张“全家福”,父亲没来得及看到。

  郑家人知道,父亲牺牲之后,就被安葬在了朝鲜新安州志愿军烈士陵园,这个陵园是专门为纪念在铁路运输战线上光荣牺牲的志愿军烈士而修建的。

  志愿军烈士郑文阁之子 郑继烈:我母亲去世之前跟我说,(说)你一定要去朝鲜看看你爸爸,你一定要去,这是妈对你的要求。

  2019年8月,几经辗转,郑继烈终于有机会带着这张永远不可能团圆的全家福,赶往朝鲜,为父亲扫墓。在烈士英名墙上,郑继烈和家人们找到了郑文阁的名字。

  志愿军烈士郑文阁之子 郑继烈:当时我们就把花(献到)英名墙上,心里又高兴又难受。高兴的是我看到我爸了,难过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70年了。

  看到父亲的名字,就好像看到父亲站在眼前一样。

  志愿军烈士郑文阁之子 郑继烈:我就把这张照片,因为我是带着这张照片,就想让我父亲看一看,所以说怎么办?我就把这张照片摁在了英名墙上,我父亲的名字上,我说爸,我来看你来了,我们家来看你来了。那时真是,当时心里说不出的那种滋味,也是半天才缓过来,我就一直摁着(照片),我说爸,你看吧,我说我妈也来了,都来了。

  一晃60多年过去了,当年照片上的4岁幼童也已经白发苍苍,这一天,他们等待了太久,终于在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一家人可以隔空团聚了。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英名墙上,郑继烈父亲郑文阁的名字也赫然在目,郑继烈经常会来看看父亲,献上一朵鲜花,或者只是默默地站一会儿,感觉就像和父亲聊天一样。

  在得知第七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消息后,郑继烈一直很激动,虽然明知道自己的父亲并不在回国的队伍里,可是他还是早早地就赶去迎接,因为这些回国的烈士是父亲的战友,也是我们的英雄。

  志愿军烈士郑文阁之子 郑继烈:虽然没有我父亲,但是我也要去接,因为这些烈士和我父亲一样,都叫志愿军战士。

  主播点评:祖国不会忘记 人民不会忘记

  郑继烈父亲,郑文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953年的7月26日,而他牺牲的这一天,距离《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的日子只剩下了一天。为国牺牲、为民牺牲的英雄烈士,我们将永远怀念你们。

  山河无恙、英雄安息。为国捐躯的英雄,祖国不会忘记你们、人民不会忘记你们,历史也将永远镌刻着你们的名字。(总台央视记者 裴奔 王小龙 杨雪 李新峰 张雪峰)

 

文章关键词:郑继烈 郑文阁 志愿军 家国 朝鲜停战协定 全家福 忘却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住院 责编:邵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