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深圳在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在建设高质量“民生幸福标杆”上,也不断探索创新,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在深圳宝安这所今年新建成的小学校门外,家长们翘首以盼,等待着即将放学的孩子。这所学校1600多个学位中有55.5%都给了非深圳户籍学生。教育优先,不是一句空话。作为全国最大移民城市,深圳在保障来深建设者子女的受教育权益上,持续加力。
五年时间里,深圳累计财政性教育投入达2800亿元,年均增长20%,总量及增幅均居广东省第一。180多所公办中小学改扩建,新增25万个学位,几乎每十几天就有一所新学校拔地而起。仅仅是今年9月开学季,深圳就新改扩建中小学59所,增加学位7.8万个。
保障民生,教育是其中一环。而打造“民生幸福标杆”,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对深圳明确的战略定位之一,要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七大目标。面对这样的目标,深圳不断探索创新,提前布局。
就在不久前,燕罗社区健康中心正式功能升级,不仅有100张床位,而且打破了医康养多头管理的局面,第一次将中医药和养老深度融合,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补上了最后一环。
近年来,在深圳,仅市区两级政府卫生投入超过1200亿元。2019年,深圳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54岁,比2015年提高0.8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奋斗目标。仅2019年,深圳九大类民生支出就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长9%;今年上半年,民生投入已经占到财政支出的七成以上。
改革领域越宽越深入,居民幸福指数全面提升。2020年深圳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250元,居全国首位。保障房供应不断加大,未来,深圳60%的房子由安居型商品房、人才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提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到2025年,深圳的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记者 佘颖)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刘景在今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1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首次突破4万亿元,年均增长8.2%;占GDP比例为4.04%,连续第八年保持在4%以上。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近日发布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19年我国教育投入实现了两项重大突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首次超过5万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首次超过4万亿元。
” 从敢闯敢试到先行示范,深圳正在推出一系列务实创新的改革举措,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改革不停顿,今年3月,深圳又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提出实施“一网通办、智慧“秒批”、精准服务”政务服务模式。
深圳在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在建设高质量“民生幸福标杆”上,也不断探索创新,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深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 邱成瑜:目前,全市基础教育阶段学位65%、公办学位的55%提供给了非本市户籍学生,比例全国最高。
省教育厅、省统计局、省财政厅日前联合发布了2018年全省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基建经费和教育费附加)为162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217.73亿元的比例为17.59%,比上年的17.54%提高了0.05个百分点。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教育优先发展摆在首要位置,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各项教育事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资料图片 图片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提供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正确方向。
9月9日的《新闻联播》里,来自河南的小学老师李晓算了一笔细账,乡村补贴、班主任津贴、生活补助……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政策都落实到工资收入上,让她觉得工作更有干劲儿了。据统计,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续7年保持在4%以上,教师工资由80年代之前在国民经济各行业排倒数后三位,提升到目前在全国19大行业排名第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