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语言文字事业与时代共进

2020年10月17日17:2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5034

  语言文字事业与时代共进

  ——专家学者解读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

  编者按

  10月13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四次、新世纪新时代以来第一次全国语言文字会议在京召开。这次会议总结了语言文字事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分析了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目标和任务,在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本期《语言文字》版特邀五位专家学者分别从语言能力、语言智能、汉字文化等视角,解读语言文字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需求、新任务,以期更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和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开创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新局面。

  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作者:王敏(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多语言国家,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我国的基本语言政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经验表明,推广和使用通用性高、凝聚力强的语言,有利于提高社会交际效能、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我国实现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语言交际障碍基本消除的历史性目标,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核心任务,要立足新时代新形势新目标,立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国计民生、坚定文化自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重点、巩固成果,创新思路、完善举措,积极补短板、扩内涵、促提升、惠民生,建立推普助力脱贫长效机制,满足各族群众对优质语言教育和语言服务的需求,着力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城乡、区域平衡协调发展,加快形成更加完善的制度、标准、宣传、督导和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全面提高普及质量,提升各族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助力决胜脱贫攻坚和推进乡村振兴,增进人民福祉。

  要充分发挥学校的推广普及基础阵地作用,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坚持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育教学基本用语用字,把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要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规律、教学规律研究,开发针对性、实用性强的优质学习资源,提升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核心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让每一个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都能基本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学校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在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打好青少年的人生底色。

  顺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要求,与时俱进健全完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政策法规制度,不断优化完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大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加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应用的语言文字监测管理,推动语言文字依法治理和社会共建共治,创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宣传的形式和载体,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为语言技术的互联互通和人工智能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技术基础,为各族群众融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提供基本保障。

  坚持语言文字主体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统筹规划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民族语文教育、国际中文教育和外语教育,鼓励各族群众学习提升双语、多语能力,加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依法处理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言和繁体字以及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问题,使它们按照法律的要求各得其所、各展所长,积极构建和谐健康的社会语言文字生活。

  9月12日,在桂黔交界的大苗山深处,代时英和女儿在乌英苗寨“双语双向”培训班听课。新华社发

  语言能力建设的宗旨是服务国家发展

  作者:赵蓉晖(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国家语言能力建设应服务于“两个百年、两个空间和两个大局”的发展形势,助力谱写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新篇章。国家语言能力指的是国家应对各类语言需求的能力,主要包括对语言资源的掌控能力、开发能力、管理能力、应用能力,其核心基础是国家对语言文字的知识掌握、政策制定与实施,服务国家发展是其宗旨和目标。

  加快推进语言文字基础能力建设。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也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和社会黏合剂。要更好实现语言的社会功能,需要对其发展做有效的引导和治理。

  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强化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为克服语言变异性带来的差异性,提升语言的信息效率,大多数国家都设置了专门机构开展这项工作。规范化程度高的语言文字,其使用效率和传播效果明显更佳。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把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制与推广作为语文教育和语文建设的大事来抓,确立了多层级的规范体系和多面向的工作机制。新时代条件下,规范标准应覆盖更多语种、文字与社会领域,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参与度与话语权也应显著提升。

  加强语言文字科学研究。语言文字研究既是重要的基础研究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政策制定、知识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例如,语言学家对语言分类的研究,是认识世界文化类型的知识前提;对语言演变、语言和社会关系的研究,是揭示人类文明变迁、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知识基础;对语言规律的探索发现,影响了众多学科和知识应用。我国需要对世界语言及其应用做更多研究和探讨,拥有与大国地位相当的语言文字知识和话语权。

  推动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第三次、第四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中,作为信息基本载体和表达方式的语言成为关注的焦点,语言信息科技成为21世纪的前卫科技,语言技术更被誉为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能够驱动相关领域的智能进化。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已成为当代科技创新的关键技术,直接影响未来科技发展水平。

  切实增强国家语言文字服务能力。语言不仅是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也是形成群体认同、达成社会共识的基本途径和标记。语言文字应用与管理是社会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宽广的视野、更深刻的历史观锚定参考点,制定适合新需求新发展的国家语言战略规划。语言文字的基础性、全局性、全民性和社会功能决定了其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新时代的语言文字事业应更好地服务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更好地服务于总体国家安全战略。

  扶持语言产业发展。语言不仅是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重要的经济资源,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潜力,催生语言产业。信息革命进一步提升了语言经济价值,使语言产业内涵不断丰富,经济贡献度不断提升。

  提供多样化语言服务。马克思“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思想启示我们,在构建社会治理体系时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提供多样化的语言服务、促进社会与个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服务社会的使命,也是以语言文字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9月17日,河南灵宝市解放小学学生用手抄报形式宣传推广普通话。刘晓伟摄/光明图片

  语言文字事业要有新发展新开拓

  作者:赵世举(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过去的70年,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成就非凡,贡献巨大。时至今日,新形势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亟须语言文字事业有新开拓、新发展。

  社会发展空前巨变

  科技创新开创人类社会新天地。语言文字与机器的联姻催生了计算机和互联网,人类得以遨游于虚实两个空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综合应用,社会网络化和网络社会化快速推进,虚实二元空间正深度交融,人机共生社会结构正在形成。随之,人类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正在发生全方位深刻变革,也改变着语言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重要推进期。党中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冲刺,科教兴国、乡村振兴等战略正在稳健实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即将开启。语言文字事业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性事业,势必要担负新使命。疫后世界正在出现大变局。受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思潮抬头,以及气候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和新冠病毒大流行等因素的影响,世界格局在重塑,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也势必对语言文字事业产生重要影响。

  语言文字别开生面

  语言功能空前拓展。语言文字由人的专用之物,延伸为人机交流工具和网络空间的主要存在,势必也会成为机机交流工具。其认知功能、文化功能和政治功能彰显,经济功能、科技功能和安全功能发力。语言生活深刻变革。新增了网络空间和虚拟现实(VR)中的语言生活,衍生了网络论坛、QQ群、微信朋友圈、博客微博圈、飞信圈、网游圈、直播圈等网络社区语言生活圈。语言文字的表达、接受、存储、处理、传输、表现等方式都有了新样态。例如写字变成了键入,读书变成了读屏等。语言本体悄然变化。最为显著的是网络语言不断涌现,构词出现新模式。

  语言事业任重道远

  社会之变、语言文字之变强烈驱动着语言文字事业之变,要求其开拓创新,全面提升国家语言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语言服务。语言文字既是经济工具,也是经济资源,在经贸活动、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作用日增。语言经济方兴未艾。数字经济的兴起,更需要语言文字发挥独特作用。社会进步促使人民对社会服务要求更高,需要有健全的语言服务体系和强大的服务能力。科技创新需要语言事业协同。语言文字信息化智能化是国家信息化智慧化的基石,有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亟须推进。自然语言处理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在人机对话、语言理解、机器翻译等领域,语言事业的作用不可或缺。国家安全需要语言基础保障。语言是国家安全工具、资源和要素,在安全威胁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国家安全需要语言事业支持。国家治理需要语言治理助力。语言文字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也是治理的对象,直接关涉国家的长治久安。如何处理复杂的语言关系和国家语言认同问题、网络空间语言生活治理、机器语言管理等,都是社会治理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亟须健全语言文字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文化自信需要语言文字发力。文化自信本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但近代被列强打垮,后来也一度迷失,需要重建普遍而健康的文化自信。这就有待挖掘优秀文化资源来支撑,提振语言文字自信来彰显,利用语言文字来传播。国际发展需要语言铺路搭桥。世界大变局使得国际发展阻力和风险倍增,“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需要语言文字领域助力。面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语言文化传播亟须探索新方略,有效提升中国语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时代发展是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驱动器。全国语言文字会议是对新时代的积极回应,将引领语言文字事业迈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推动科技创新 发展语言智能

  作者:周建设(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

  发展语言智能是推动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创新,扶持语言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语言科技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增强创新意识

  语言智能是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时代产物。发展语言智能必须增强科学意识,深刻认识语言智能的科学原理,深入研究语言智能。语言智能基于人脑生理属性、言语认知路径、语义生成规律,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对语言信息进行标注、抽取、加工、存储和特征分析,构拟人机语义同构关系,让机器实施类人言语行为,即让机器说话、写作、翻译、评测,实现人机语言交互。

  语言智能研究应当类脑智能和计算智能二者兼顾。从语言智能角度研究类脑智能,应研究言语神经元特性、神经回路与大脑功能、神经元运作生理属性;探索人脑对语言符号的加工、记忆、联结、言语情感激发和言语输出规律;研究言语活动的问题与言语障碍治理。从人脑角度研究语言智能,难度很大,需要生命科学、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医学、语言学等多学科交叉协同攻关。

  从计算角度研究语言智能,应研究语言的符号标注、语音处理、文字识别、语块叠加、句子生成、篇章生成、语义分析、情感计算、语言理解、机器翻译、语言测评等。研究难点在于语义计算和情感计算。语义计算需要突破静态语义多义素选择与动态语义的不确定性计算难题,情感计算需要对多样态语音、个性化文字、面部表情表征颗粒以及脑电心电反应特征等进行结构化处理与精准计算。

  资源库建设是语言智能研究的基础。需要依据国家语言文字发展战略,围绕语言智能发展目标,确定资源建设任务,做好顶层设计,评估建设难度,协同多方力量,分步组织实施。只有经过科学加工的语言数据才能有效助力语言智能研究,提升语言智能研究品质。

  注重成果转化

  资源建设、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成果,最终要转化成语言智能产品,为社会提供语言智能服务。

  我国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的普通话水平仍不理想,与外部地区仍存在交流困难,影响先进信息的接受,妨碍地区经济发展。这就需要语言智能,尤其是智能语音技术,辅助提升普通话推广的精度、速度和效率。

  语言能力是人的认知力、思维力、逻辑力、创造力和表达力的综合体现。如何提高语言能力,是对语言智能提出的挑战性问题。这需要采集相应数据,科学分析个人的知识基础、学科倾向、思维类型、能力潜质,分析经验积累和知识摄取状况,通过智能技术手段,测评实际水准,推荐个性化知识学习内容,并辅助个性化语言能力训练。

  语言智能具有文化传承的服务优势。语言是文化载体,语言精神反映民族精神。从浩瀚的古典文献中精选优秀传统文化素材,从当下日新月异的语言信息洪流中洗练文化精华,传递给当代国人,需要语言智能独特的算力。从既有的语言文字数据中分析发现文化素养和家国情怀,精准实施优秀文化教育,可以成为语言智能的常态服务。

  目前,语言智能服务仍处于细分领域的单点突破阶段。发展语言智能,不但要贡献当下,更要关注未来。应当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及场景应用上持续发力,不断开发用户体验良好、优质高效的语言智能产品,广泛服务社会,服务全人类。

  呵护汉字 传承文明

  作者:王立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世界文字类型丰富多样,或古老,或年轻,或自源,或他源,其中汉字无疑是世界上最为独特的文字之一。汉字是几大古老文字中唯一毫不间断、一直沿用至今的文字,这本身就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实施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传承弘扬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中华优秀文化,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汉字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担负起承载中华文化的重任。几千年来,汉字一直顽强地坚持自己独特的表意性,始终没有割断同文化的联系,与中华文化相伴而行,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的不朽篇章。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汉字作为文化载体的重要社会作用。早在东汉时期,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就作出了“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著名论断。文字是一切经典文献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政治得以实施的首要凭借,是前人将知识和智慧传给后人、后人了解和学习古人的最重要的工具。有了文字,人类的文明才可能有效传承,知识才可能逐层累积,社会才可能加速发展。可见,汉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更重要的还是中华文明发展和传播的助推器。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汉字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标志着中华民族集体的文化认同。尽管自古以来中国各地或因汉语方言分歧,或因民族语言差异,存在较为严重的“言语异声”现象,但汉字一直是沟通和凝聚民族感情的纽带。汉字以其表意文字的超方言特点,可以使不同方言区之间顺畅地交流,有效约束了汉语的方言分化。汉字还为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少数民族都曾不同程度地使用过汉字,有的直接借用汉字记录自己的语言,有的则仿照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日益深度融合,汉字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象征符号之一。2000年颁布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这是实现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重要举措。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使者。汉字不仅有力助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也为亚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中华文明的使者,从春秋战国时期起,汉字就陆续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直接充当这些国家的官方文字,在这些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闪亮的文明印记。至今仍有部分亚洲国家将汉字作为国家通用文字之一。汉字在这些国家的应用与传播,拉近了国家之间的感情,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友谊的桥梁。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中国加快推进全球化步伐,汉字伴随着中华优秀文化走向更为宽广的世界舞台,更加受到世界瞩目。

  汉字既古老又年轻,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一方面取决汉字与汉语的高度适切性,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历代对汉字的整理和规范。作为表意文字,汉字只有不断进行悉心呵护,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格外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先后从不同角度对汉字系统进行整理和优化,使得汉字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2013年,国务院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又将汉字规范工作推向了新高度。2019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希望广大研究人员坚定文化自信,发扬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既是对甲骨文研究者的殷切期望,也是对全体语言文字工作者的谆谆嘱托。研究汉字,呵护汉字,是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者肩负的神圣职责与光荣使命。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7日 12版)

文章关键词:语言文字 语言规律 共同体意识 上海外国语大学 教学技能 代时 武汉大学文学院 语言生活 反应特征 构建和谐 责编:赵惠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筑牢国家发展的语言文字基石

    ——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精彩纷呈,汉语国际交流传播快速发展,语言资源保护开发取得积极成果,进一步夯实了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基础。马阿呷是四川凉山州昭觉县的一名幼儿教师,今年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52个未摘帽贫困县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在线示范培训项目。

  • 第二十三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幕

    第23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14日以云端直播方式在北京和新疆乌鲁木齐、和田三个城市同步开幕。新疆将继续充分用好推普周这一载体和平台,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意识深植天山南北。

  • 新华时评: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地区各民族发展繁荣

    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 题: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地区各民族发展繁荣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发挥语言文字的基础性作用,也是助力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 扎根边疆,谱写无悔的青春之歌——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寄语广大高校毕业生在新疆青年学子中引发热烈反响

    7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对广大高校毕业生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的回信,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师生间、新疆各个高校以及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

  • 语言文字专家:认读繁体字,主要是少数专家的事

    汉字要不要简化?有没有必要恢复到繁体字?汉字教学过程中,要不要教现在的中小学生学习繁体字?受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指导,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主办的《语言文字周报》,对这个问题做了深入调研。记者专访语言文字专家、该报执行主编杨林成编审。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