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新闻调查丨圆明园罹难160周年 我们该如何守卫它?

2020年10月18日11:38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5034

  2020年10月18日是圆明园罹难160周年。160年前的1860年10月18日,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西方列强抢掠、焚毁,园林建筑被毁殆尽、无数珍宝不知去向,一代名园逐渐沦为荒园废园。160年后,十二兽首中的“马首”铜像回到圆明园,却难有合适地方安置?圆明园的今天和明天又会是什么模样?跟着《新闻调查》一起去找寻答案。

  “马首”回归,却无处安放?

  2019年11月13日,对于圆明园管理处的副主任李向阳来说,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圆明园十二兽首当中的“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捐赠仪式现场,国家文物局宣布:经与捐赠者澳门爱国企业家何鸿燊先生协商,“马首”铜像,将交由圆明园管理处展陈、收藏。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 李向阳:特别激动。因为圆明园有那么多的文物流失在外面,没有一个重量级的文物回到圆明园,所以如果它能回来对圆明园来讲是非常重大的一个事情。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六年,也就是1707年,是清朝五代皇帝历时150余年,集中了无数能工巧匠倾心经营的一处大型皇家宫苑。

  提起圆明园,人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大水法”,“水法”意为“水的戏法”,通常意义上是指长春园“西洋楼”景区由南向北的“观水法”“大水法”“远瀛观”,清朝皇帝喜欢坐在“观水法”看“大水法”的喷泉,只不过圆明园的“喷泉”可不止“大水法”一处,它的西侧,还有一座更大的宫殿,叫“海晏堂”,“海晏堂”的堂前也有一处独特的喷水装置,俗称“水力钟”,由八字排开的十二座人身兽面的雕像组成,每到一个时辰,一只“兽首”的口中就有水柱喷出,正午时分,12兽首同时喷水,场面极为壮观。

  △圆明园三维动画资料

  160年前的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入北京,抢掠、焚毁了圆明园,12尊兽首也从此身首异处,流失海外。后来,虽经多次转手、拍卖,7尊兽首现已回到中国,分别是牛首、虎首、猴首、猪首,现存于中国保利艺术博物馆;鼠首、兔首则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其余5尊至今不见身影。

  2007年,何鸿燊先生以6910万港元成功将“马首”收购,12年后,在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将“马首”捐给了国家,并希望“马首”回到它的母体——圆明园。

  “马首”回家,却很难有合适的地方将其安置,这份尴尬让圆明园管理处的管理者们再一次意识到圆明园应该拥有一座具有一定规模的圆明园博物馆。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

  张柏认为,圆明园遗址和其他遗址的不同点在于,圆明园承载着中国人民永远都不能忘记的历史伤痛,这更是圆明园博物馆应该展现的一个重要内容。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 张柏:圆明园是外国侵略我们,进来给烧了,这是国耻,它永远记载那段历史。现在你看遗址,你就这么一看,体会不深。如果有个博物馆,把它好好地反映一下,那就不一样。

  到了2000年,这个愿望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与支持。这一年,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复了《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规划》指出:“初步考虑将圆明园展览馆、清史馆和圆明园研究中心等内容安排在圆明园大宫门西侧,便于游人参观、游览、研究和园务管理。”只不过这个《规划》真要实施,困难很多,比如圆明园大宫门附近的“一亩园”地区长期都有居民居住,拆迁工作以及其他必要准备工作都没有做完,博物馆的建设就无法推进。

  博物馆不可能一日建成,但“马首回家”却迫在眉睫。这个时候,大家想到了一个地方:正觉寺。正觉寺位于圆明园三园之一的绮春园的正南部,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正觉寺因北墙外的一条小河挡住了疯狂的火舌,幸免于难,部分建筑和古树留存至今。

  圆明园管理处于2002年对正觉寺建筑群进行了复建,如今已对外开放。几经讨论,各方都认为把马首先展陈于位于正觉寺正中央的文殊亭内,是一个首选的方案。

  如果把文殊亭选定为马首回家的安放之处,文殊亭及其周边区域的安防就要进行必要的改造,于是,圆明园管理处很快邀请了国家有关安全部门进行指导、设计和把关。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 李向阳:这个钢板主要是防止从底下来的侵入,我们这是从天上地下周围都想到,如果从各个方面如果来侵入的话它都有安防的措施。

  目前,文殊亭及周边的安防升级改造还需要招标、施工、验收等多重环节。再加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施工不得不一再推迟,导致没办法按照预期,在10月18日,火烧圆明园整整160周年之际,把马首接回家。不过,他们会努力争取在11月13日,也就是马首捐赠一周年这一天之前,让马首回到圆明园。

  寻踪下落不明的文物,他们直言痛心疾首

  据很多公开出版物的记载,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开始了疯狂的抢掠和破坏。

  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闯入圆明园,对园内残留景观和同治皇帝两次复建圆明园的建筑以及珍藏再次抢夺和焚毁。

  之后,国内军阀、权贵乃至圆明园周边的居民也开始攫取圆明园内的碑刻、太湖石、石构件、砖瓦、木料……到了20世纪60年代,大量人口进入圆明园,平山、填湖、砍树、拆遗址、盖房子……圆明园在一百年的时间内,实际上是历经了反反复复的破坏。

  据研究圆明园的专家估算,圆明园被抢文物散落在世界与中国各地,总数以百万计;而流散于国内的文物都主要集中在北京。国内国外两者的比例大约在二八开。

  家住北京的刘阳,今年40岁。小时候曾因坐公车去颐和园在“圆明园”一站下错了车,误打误撞走进了圆明园,被眼前“一片荒凉”的世界所震惊,从此与圆明园结下“不解之缘”。在刘阳的内心,一直有一种执念,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够弄清楚圆明园到底有多少文物流散于世界各地、国内各地,尽管他知道,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刘阳:我们只能通过故宫和颐和园,还有承德避暑山庄当年陈设的比例和圆明园的规模,来估算出大概是80万件到100万件。

  刘阳在研究中发现,乾隆皇帝在位时主持编纂的《石渠宝笈》为寻找圆明园书画文物提供了重要依据。《石渠宝笈》是我国书画著录史上集大成者的巨著,汇集了清廷内府所藏的历代书画藏品。

  刘阳花了2年的时间,从《石渠宝笈》中摘录出圆明园的书画作品。

  有了圆明园收藏书画作品的《名录》,刘阳和同事们开始四处奔走,努力寻找这些作品的下落,并用不同的颜色标注了这些作品出现的地方。

  在不断寻找圆明园文物下落的过程中,刘阳自费到过很多国外的博物馆,也在北京的胡同里走街串巷。他不断地发现原本属于圆明园的文物,欣喜之余,也经常感到心痛。刘阳说,即便是在海外的博物馆,他也看到过圆明园文物被随意放置、保护不力的情况。

  每当看到这样的情况,刘阳就更加觉得让漂泊在外的文物回到圆明园自己的“家”,显得格外重要。

  经过不懈的努力,2006年,刘阳在北京市东城区的一处民房院里发现了一对大石鱼。

  这对“石鱼”原本位于长春园“西洋楼”景区的“大水法”,后经反复做工作,石鱼被“请”回了圆明园,如今就陈列在圆明园一处小型的展览馆,成为了“镇馆之宝”。

  自从1976年圆明园管理处成立以来,历代圆明园人都通过不断的走访,试图发现圆明园文物的踪迹。现如今,获得资讯的渠道不断拓宽,为文物寻找提供了更多的线索。

  保持原貌or复建辉煌?争议仍在持续

  一直以来,围绕圆明园的有关讨论,专家学者的意见并不统一,一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方是“废墟派”,主张保持原貌、反映历史沧桑;另一方是“复建派”,认为圆明园应该通过复建重新展现盛时的辉煌。

  就在“复建派”和“废墟派”的争论中,圆明园管理处一直在努力进行小心翼翼的探索。

  万方安和俗称“万字房”,主体建筑俯瞰成“卍”字型,万方安和之名由此得来。古代的能工巧匠,把33间房子按“卍”字型建在水中,东西南北室室曲折相连,皇帝按四季的冷暖变化选择不同朝向的房屋居住。房屋被毁后,很久一段时间,万方安和遗址及其周边环境就像照片里显示的一样,破败不堪。

  2014年,圆明园管理处对万方安和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让人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卍”字型基座,想象万方安和的盛日景象。

  近年来,圆明园管理处对圆明园三园中的长春园、绮春园的宫门进行了复建,而大宫门区域是当前圆明园三园中唯一尚未恢复正门功能的区域。复建大宫门也成了圆明园管理处长期以来的心愿。

  然而真正要复建大宫门,却并非易事。由于大宫门附近的一亩园地区长期有居民生活,复建无法实现。2015年开始,北京市海淀区对该区域进行整体拆迁,但几年过去了,大宫门依旧没有复建的迹象。不过让圆明园管理处更为紧张和忧心的却不在此,因为相比之下,园内更多遗址的保护似乎更加迫在眉睫。

  据统计,圆明园园内现在共有86处地面可见遗存,其中56处为建筑遗址、21处为叠石遗址,9处包括舍卫城在内的夯土遗址,而这86处可见遗存都不同程度地需要经常性的保护,其中,就连人们熟知的大水法,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圆明园管理处既然有着强烈的愿望,紧急保护为什么会迟迟没有进展,甚至停滞不前呢?

  解放初期,圆明园遗址由颐和园管理部门代管。1964年10月,海淀区成立专业绿化队,圆明园遗址交区绿化队管理。1976年11月,圆明园管理处成立。自从成立至今,圆明园管理处就一直属于北京市海淀区政府下属的一家事业单位,处级建制。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工作规划需要逐级上报、层层审批,这就意味着很多规划计划从上报到审批,需要经过更长的时间,也可能经历更多的反复和波折。

  即便某些工作规划得到上级批复,但在实施前还必须举行专家论证会。往往这个时候,“废墟派”和“复建派”很难达成一致。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王道成几年前就曾专门撰写文章,呼吁更高层级的有关部门重视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建设,将其列为一项国家级文化工程......

  2020年10月18日,圆明园罹劫整整160年。为了给马首在圆明园内找到一个安全合适的“家”,同时,随着圆明园出土和回归的流散文物不断增多,圆明园管理处已经再次向有关部门提交了申请报告,希望能推进圆明园博物馆的兴建。

  (编辑 尹惠仙)

文章关键词:圆明园展览馆 万方安和 新闻调查 or 守卫 水法 马首 兽首 规划 康熙四十六年 责编:彭向华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新闻调查丨圆明园罹难160周年 我们该如何守卫它?

    捐赠仪式现场,国家文物局宣布:经与捐赠者澳门爱国企业家何鸿燊先生协商,“马首”铜像,将交由圆明园管理处展陈、收藏。有了圆明园收藏书画作品的《名录》,刘阳和同事们开始四处奔走,努力寻找这些作品的下落,并用不同的颜色标注了这些作品出现的地方。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