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全国首次发现!河南发现刻有文字的远古祭坛 或将追溯到商代以前

2020年10月19日08:21  来源:东方今报

5034

  东方今报记者 狄晓晶 见习记者 陈姝 综合报道  萌友 李光栋

  近日,河南岩石文又现重大发现,南阳理工学院副教授孙保瑞在南阳市卧龙区谢庄镇发现一处远古时期祭坛——日月坛。

  圆形祭坛仅在南阳岩石文化中就有多处遗存。它是氏族部落首领沟通天地、祈求风调雨顺的祭天圣坛,也是世俗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与神灵对话的精神活动平台。从制作形制分析,谢庄镇发现的带有“日、月”二字的坛是高规格的祭天坛,这种刻有文字的祭坛在中原乃至全国先秦文化遗存中都是首次发现,从文字内涵上丰富了祭天内容,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该坛为圆形祭天坛,采用衬托手法雕刻,这种手法是把圆形祭坛周边的岩石凿去,凸现出圆坛的高度,坛雕刻在一块有坡度的岩石上,岩石南北长39米,东西宽27.5米,坛直径1.7米,以坛为主体,坛下方凿有菱形图案,寓意生殖崇拜,坛上方正中位置刻有通天石阶,石阶两端,也就是坛顶的南北两角,分别雕刻着“旦”和“月”两个岩石文字。在坛北端,有三块弧形石头,边缘经过修正,石头顶部刻有数个大凹穴。其中一石头侧面被凿成凹圆面,直径一米,下部被泥土覆盖,孙保瑞说,这种结构在鸭河工区髙嘴坡、蒸馍石岭、唐河县杨寨村、卧龙区小寨乡等岩石文化点均有发现,为祭坑遗存。坛的南面有梅花图,一个大凹穴,周围环绕着三组5和6对凹穴组合符号。该岩石文化点内容丰富,特别是由“旦”和“月”岩石文构成的日月词组,体现了远古人对日月星辰深入理解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説文解字》:旦,明也。从日见一上。一,地也。凡旦之属皆从旦。该岩石文“旦”字,直径20厘米,属于甲骨文类型。像太阳从地面升起,意为天亮,也有“日”之义。岩石文“月”字符是一个挖凿的圆凹槽,直径20 厘米,槽内南面较深,在光线下呈现出月牙形状投影,一目了然。“月”字型尚不成熟,但是它们都是古人“观物取象”的见证。正如《说文解字》中说:“象形者, 画成其物, 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

  谢庄镇圆形祭坛旁边的旦字,是从时间凹穴组合中分离出来而单独使用,成为独立文字字型。谢庄镇日月坛上的“月”是把单个凹穴符号移到这里,也是从时间凹穴组合中分离出来而单独使用的符号,为了与旦字形成呼应,从比例上与旦字大小基本一致,在体现“月”的象形时,古人费尽心思,刻意把圆凹穴中基面的南部刻深,当太阳的角度稍微偏南升起,光线投射到上面就形成“月牙”日影,从而达到月牙象形符号共识。两字在岩石文化区以词组形式出现,是庞大的岩石文化记事体系里面成长出的文字萌芽,具有文字的滥觞意义,日月岩石文与天坛同框,展现了远古祭祀活动的频繁和社会制度化的形成,说明那时的华夏地区已进入高度文明的繁荣时代。

文章关键词:祭坛 岩石 远古人 月 首次发现 商代 月牙 旦 文字 说文解字 责编:邵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欢聚中原 携手逐梦

    听新闻版面信息  9月12日,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黄河南岸炎黄广场南侧的邙山顶上,巍峨的炎黄二帝头像静静地矗立着。互动游艺体验中,包含“5G”体验,驻观山河、机器人志愿者“中中”、VR实景飞跃黄河、AR换装照相体验、“黄河文化”隧道等科技体验项目吸引各族同胞参与互动。

  • 欢聚中原 携手逐梦

    越过祭坛,煮茶老者、奉茶女子、添茶男子,代表中原的男女老少、父老乡亲,捧着黄河水泡出的毛尖茶,以一杯中原特色的香茶敬献各族远道而来的兄弟姐妹。互动游艺体验中,包含“5G”体验,驻观山河、机器人志愿者“中中”、VR实景飞跃黄河、AR换装照相体验、“黄河文化”隧道等科技体验项目吸引各族同胞参与互动。

  • 西班牙庆祝传统玛雅节 少女祭坛静坐数小时

    当地时间2019年5月2日,西班牙马德里附近城镇Colmernar Viejo,当地庆祝“Las Mayas”传统节日。通常,7到11岁的女孩会被挑选为“玛雅”(Maya),她们必须一动不动坐在街头用鲜花和植物装饰的祭坛上,严肃安静地保持几个小时。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