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河南省林州市吸引人才推动乡村振兴——红旗渠畔聚贤才

2020年10月20日11:29  来源:人民日报

5034

  “人工天河”红旗渠,穿山越岭,润泽一方。

  新时代乡村振兴路上,红旗渠精神赓续传承。河南省林州市多措并举,吸引能人回乡,搭建干事平台,做好政策保障,锻造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时代“修渠人”。

  企业家能工巧匠返乡创业

  临淇镇社书村有一家药厂,因经营不善,拖欠村里租金。2017年,在镇党委动员下,外出承包工程的常海拴回乡担任村支书,头一桩难事就是催账。

  此时,药厂恰好被收购。常海拴一次次上门谈判,终于打动企业——不仅支付了多年拖欠的租金,还与村里合作,鼓励村民种植中药材。

  与此同时,常海拴带领村干部,倒排工期、全力攻关,先后投资400多万元改造村道。如今,破旧的院落已经变成小花园、停车场、休闲长廊……就地取材、修旧如旧,只花20万多元,村容村貌大变样。

  路通了,景美了,人要富。常海拴自掏腰包,投资100多万元,开办服装厂,吸纳留守妇女就业。村里投资160万元,建起香菇大棚;招商引资1500万元,办起电子厂。

  “引凤还巢”,镇党委怎么找上了常海拴?

  林州是有名的建筑之乡,拥有一批在外务工的企业家、项目经理、工程队长。通过建立乡土人才库、开展乡土人才联络和回归动员活动,一批政治素养高、有专业技术特长和致富带富能力的人才陆续返乡。截至今年9月,林州乡土人才库已有近5000人,返乡人才带动村集体增收近1500万元。

  “土专家”“田秀才”活跃城乡

  2006年,李斌顺接任林州市水产管理站站长,面临三个难题:如何强化科研;如何增加收入;如何推动产业化。

  突破口在哪?淇河鲫鱼。李斌顺找准目标,争取政策支持,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建立研究基地,搜集鲫鱼原种,进行“家系”分析,培育优良鱼种。目前已有11项科技攻关项目获奖,鲫鱼良种最远推广到东北。

  2017年,李斌顺牵头成立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系统首个渔业创新工作室,培训技术员和渔民700多人次,帮渔民增收数百万元;探索“莲鳅共养”、“莲鱼共育”致富模式,开辟了产业振兴新途径。

  为让“田秀才”“土专家”发挥更大作用,林州市聚焦农业发展需求,整合科技特派员、市管专家及各行业专家力量,引导各类技术人才向乡村倾斜;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做到专业技术人员“全注册、全入网”;开展“送医疗卫生服务下乡”“送农技下乡”“送课下乡”和“畜牧系统百人联百场”等活动,确保乡村产业有技术支撑。

  暖心政策金牌服务让人尽显其才

  张益智,16岁外出干建筑工,经过数十年打拼,组建了一家大型综合性施工企业。2012年,他响应号召,回到家乡投资建设万泉湖景区。

  “外出几十年,家乡的政策、服务怎么样,心里没底。没想到,对于‘老乡’的创业项目,林州全程跟踪,提供金牌服务。”张益智信心倍增,全情投入,2016年景区初见成效。

  2016年7月19日的一场山洪,冲毁了景区主要游客设施,直接经济损失达7000多万元。

  在各方支持下,张益智迎难而上,投入7亿多元,重新规划建设景区。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万泉湖景区年接待能力达到60万人次,成立餐饮、体验、商业经济实体近百个,安排就业岗位500多个,年创收入3000多万元。2018年,万泉湖被评为“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

  完善政策,提升服务,优化环境,林州人才兴市打出“组合拳”,成立高规格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人才兴市战略的若干规定等政策、规范。国家863红旗渠科技产业园成立6年,引进入园企业200余家,成立的青年创业协会和青年协会人数达343人。今年,林州实施“洹泉涌流·智汇红旗渠”人才集聚计划,从落户、购房补贴到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健全招才引智常态化机制。

  “发扬红旗渠精神,高标准打造人才高地,林州要继续谱写人才振兴的新篇章!”林州市委书记王宝玉说。

文章关键词:河南省林州市 淇河鲫鱼 人才集聚 田秀才 人才工作 责编:林瑶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