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秋霞,36.3度,体温正常,下一个!大家自觉排好队啊……”2月21日早上7点半,位于泾县泾川镇岩潭村的宏兴食品有限公司入口处,20多名返岗工人陆续接受体温测量、信息登记、手部消毒、口罩手套佩戴检查……
“进厂比疫情前严格多了。”经过一系列检查,贫困户罗秋霞回到了熟悉的扶贫车间,开始包装起新出炉的蛋黄锅巴,很快和工友们热火朝天地忙起来。
从1月20日放假到2月17日复工,罗秋霞在家休息了快1个月。家里既有视力残疾的公公需照料,又要供女儿上大学,生活开支不小,她闲下来难免着急。
“终于返岗了!扶贫车间就在家门口,加上300元的贫困户就业补贴,每月能挣3000多元!”罗秋霞说。截至目前,宏兴公司首批复工人员中,已有6名贫困户全部返岗。
在车间外,记者看到《疫情防范管理制度》悬挂在墙壁醒目的位置。“疫情期间,既要将就业扶贫项目落下去,又要保障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做好了复工前防控物资、应急预案等准备工作。”岩潭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潘弟兴告诉记者。
防疫工作做到位后,产品运输一度是困扰宏兴食品的难题。泾县相关部门对公司进行了复工前的全面审核,及时下达了《复工复产通知书》,下发了《物资调拨单》及具体的调运线路通行证。公司负责人胡木荣告诉记者,产品主要销往苏浙沪等地,有了通行证,就能运出去。
“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我们积极推动扶贫项目落下去,防疫复产两不误,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不返贫。”泾县扶贫局副局长文世伟说,目前12家扶贫车间已复产复工7家,吸收27名贫困户就业;县内57家企业新增开发就业岗位700多个,通过线上招聘方式,解决202名滞留贫困劳动者就近就业难题;开发防疫消杀、卡点值守等临时公益岗位,优先选聘受疫情影响的贫困劳动者上岗,累计帮助603名贫困户就近就业。(记者 罗鑫 通讯员 陈亚光 桂妍)
一笔笔持续增加的资金投入,一项项精准发力的税收优惠,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送去了脱贫的希望和美好生活的盼头。在财税支持脱贫攻坚过程中,改革步伐铿锵坚实。不仅确保了资金投入效果,也拓展了财税支持脱贫攻坚的作用面和发力点。
为了确保政策落地,税务部门全面梳理了国家出台的110项支持脱贫攻坚税费优惠政策,并发布了政策指引,分门别类列出政策内容、享受条件,把税收优惠政策“打包”送到群众手中。“仅今年1月份至10月份,税务部门落实支持脱贫攻坚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就实现减税950多亿元,同比增长38%。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产业扶贫对贫困户收入增长贡献率已经达到了57%。上海市在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云南迪庆陆续建设了11个蔬菜直供基地,经过半年多的发展,蔬菜基地带动了周边4个乡镇、10个农村专业合作社,实现综合产值1100万元。
阿西阿呷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客运段列车长,负责成昆铁路5633次“慢火车”。国铁集团派驻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的副县长周胜展指出,栾川县过去是秦巴山区重度贫困县,国铁集团自2012年结对帮扶栾川,栾川县的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12.34%降至2019年的0.306%。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832个贫困县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超过100万个,每个贫困县都形成了2—3个特色鲜明、带贫能力强的扶贫主导产业。产业扶贫已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贫困人口最多、取得成效最大的扶贫举措。
(记者 史雅乔)9日,记者从国务院扶贫办获悉近期脱贫攻坚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中西部22个省份扶贫公益岗位安置496.28万贫困人口,其中护林员127.17万人,护路员31.4万人,保洁员151.39万人,护水员18.02万人,护理员6.19万人,村务管理员34.29万人,其它127.82万人。
10月15日,国新办在拉萨召开新闻发布会,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郑重宣布:到2019年底,西藏贫困县区全部实现摘帽,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1499元增加到2019年的9328元。
25000元人均年收入助力困难群众稳得住、能致富。这组数字有力展示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的脱贫之力和脱贫之效。越西县越城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城北感恩社区。
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组织消费扶贫,加大培训力度,促进转移就业,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工作岗位。要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脱贫的机制,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致富的动力。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谢睿的办公桌上还放着一份他还没来得及完成的统计表,里面是镇上急需改善生活质量的特困群众名单。在谢睿的带动下,龙潭司村脐橙、白柚总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每亩收入可达6000元,红色文化寨院也即将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