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从山里到山外 脱贫后的某色拉博对家乡和生活有了新期待

2020年10月25日14:35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5034

  某色拉博,1994年出生,彝族人,四川悬崖村村民。由于出行不便,包括他在内的悬崖村村民的生活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几个月前,他们搬到了县城的安置点,他们的生活又该怎样持续?

  某色拉博:我家有7口人,因为这边悬崖村周边就风景特别好,2016年我就到了这边旅游公司里面做户外向导,最近天气不怎么好,因为是在雨季,每天都是有雾。

  10月中旬,当地的雨季,云雾弥漫。在异地搬迁后,某色拉博已经和家人入住县城小洋房,但他还要回“悬崖村”上班,每月4千元工资。他工作的山顶这片海拔两千多米的高空草甸,可住宿可露营,拉博将它称为大平台,在他看来,这里是当地风景最好的地方。但因为山脚下蜿蜒而上的道路正在修缮,最近他接待的游客并不多。

  某色拉博:目前的游客不怎么稳定,有时来得很多,有时一个人都没有。游客多的时候,其实挺辛苦的,早上四五点的时候要起来,陪他们看日出,白天还得要陪他们去玩,带他们去看大峡谷,然后让他们去放羊,带他们去老百姓家里看看,其实到悬崖村的人是很多的,每年都能达到十几万人,悬崖村相当于是在半山腰,现在修的这条公路就是从山脚到山顶上的。

  据当地初步统计,十一黄金周期间,以“悬崖村”为旅游目的地每天造访当地的游客数量在三四百人。疫情、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正待完善等都是游客数据低迷的原因。14号这天,没有带队的拉博在营地里帮厨。从小生活在在由女性分担家务劳动的彝族家庭里,此前拉博很少进出厨房。

  某色拉博:家庭有分工,有些家庭男孩子也愿意做家里面的这些小事,有一些家庭里的男孩子不愿意做家务,只会做外面的,我的话有改变。因为我的话在家里的时候,我的老婆也很勤快,大部分都是老婆来做,妈妈年轻的时候是由妈妈来做,都得要慢慢改变。

  某色拉博:在那个短视频平台上面发了一些关于我自己的视频,网友给我取的悬崖飞人这个称号。因为我从悬崖村跑到那个悬崖村的山脚下是15分钟的纪录,一般游客两个半小时到四个小时左右,我没有觉得安全有那么重要。

  从小穿梭在峡谷、溶洞、藤梯间,特殊的生活环境塑造了悬崖山年轻人异于常人的敏捷身手,而拉博又自称是其中上下山最快的人。就体能而言,拉博和当地年轻人完全能够胜任悬崖村户外向导的工作;但最初,他们对于安全、服务等几乎没有概念,甚至连最基本的沟通都是问题。2017年,公司送拉博和其他年轻人到云南大理学习向导业务。

  很多像拉博一样的年轻人,因为悬崖村山路艰险,没有完整接受教育。家乡异地搬迁后的回乡就业,就像是生活给了他们一个重新认识世界的机会。培训中,安全、服务等意识,开始进入他们的认知世界。

  教练在传授技巧、方法以外,还为拉博等准向导们设计了一个一天加100位陌生人微信的训练,为的是让这些山村男孩敢于沟通。

  某色拉博:困难的时候就是,我说您好,我可以加你一下微信吗的时候,有人就说,你有病吧,我又不认识你。更多人还是愿意加的,比如说,我说您好,帅哥,你是哪里的,是过来旅游的吗,我也是过来旅游的,我是大凉山的一个山里面的少数民族。

  在训练项目中,拉博用最短时间完成任务。训练快结束前,当教练领着他们走在大理繁华的夜市中,拉博一行人,羡慕地看着这个因旅游繁荣的城市。看过外面的世界,返回后的拉博们对家乡和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期待。

  某色拉博:我们这个大平台,躺在这个酒店里面的床上,早上抬头一看,就能看到下面大峡谷里面的云海就像海浪一样,流来流去,真的很漂亮,在大平台可以搭帐篷,晚上就是满天的星星,然后也可以在这个草原上面,放羊放牛,然后还可以骑马。再过一年缆车修好了,你可以从悬崖村的山脚下到悬崖村,从悬崖村可以走山路上来,穿过原始森林,大概明年2月份的时候,这条路就完全修完了,所有人都可以到这个大平台,欢迎到我们悬崖村大平台旅游。

  白岩松:今年五月,当拉博带着全家七口人从悬崖村搬到县城的安置房时,我在节目当中就说过,不要以为搬到新家,他们从此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脱贫只是一个节点,而改变必须持续。在诸多的改变当中,人自身的改变是最为重要的,而这需要我们方方面面都去持续做工作,脱贫攻坚的实现有终点,但人的进步和不断变得能力更强却永无终点。

文章关键词:悬崖村 色拉 有病 训练 山顶 视频 大峡谷 微信 搭帐篷 认知世界 责编:王江龙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中经评论:奋力“挪穷窝” 走上“奔富路”

    总有一些年份,注定会在时间的坐标轴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宣布,“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已全面完成,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乔迁新居。

  • 热评丨“悬崖村”的脱贫路,每一步的前行都不寻常

    ”,帕查有格立刻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对于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他早已有了清晰的思路,“悬崖村”未来的路始终向前。村民们在悬崖上的旧村开民宿、做导游,在悬崖下的新家学刺绣、种果树,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

  • 从故事中领略脱贫攻坚的伟大力量

    “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投入更多资源,措施更加精准。图为2020年9月9日,驻村党员干部在贵州省榕江县计划乡污略村上门开展“问诊”工作。

  • 大凉山摆脱“贫困枷锁”

    这是8月10日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四开乡梭梭拉打村拍摄的四川省武警总队援建该村的幼儿园、篮球场和产业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金阳县山江乡老寨子村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和通村公路(6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

  • 人民观点:脱贫攻坚,奔向全面小康

    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既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 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既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

  • 记者节,听习语,重温初心再出发

    “希望新闻工作者发扬优良作风,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扎根基层”;宣传舆论工作要“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再次向包括新闻工作者在内的各行各业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 【回望“十三五”:我的收获与转变】 我们脱贫了!

    “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俯瞰四川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沐恩邸社区卫生院、中心校、便民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

  • 记者手记:凉山人笑容里的灿烂渴望

    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大凉山在哪里,到底有多大,但是,贫穷、偏远、落后,甚至疾病都成为了凉山在外的“标签”。人民网 赵祖乐摄  今年5月13日,“悬崖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搬下了高山,他们的新家在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 脱贫攻坚看凉山:山高路未远 水长业兴旺

    2020年5月12日至14日,“悬崖村”84户精准扶贫户陆续搬进80多公里外的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住进新房,开始山外的新生活。和王天才老人一样,高丰村党支部副书记杨再平是村里第一批种枇杷的人,也是第一个靠枇杷发家的人。

  • 脱贫攻坚看凉山:山高路未远 水长业兴旺

    2020年5月12日至14日,“悬崖村”84户精准扶贫户陆续搬进80多公里外的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住进新房,开始山外的新生活。和王天才老人一样,高丰村党支部副书记杨再平是村里第一批种枇杷的人,也是第一个靠枇杷发家的人。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