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用好人才第一资源 深圳如何先行示范

2020年11月01日13:4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5034

  光明日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

  人才是第一资源。10月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初期率先在全国打破“铁饭碗”,以制度改革广揽人才促发展的城市,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保持人才制度优势?如何在人才工作上继续开创新局面、起到先行示范作用?

   体制放权松绑,激发人才活力

  “人才是建设一所世界一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最主要的动力。目前我们学校所采取的是准聘长聘制度,先签6年的合同,到期后通过考核的人员可以转为长聘合同。”南方科技大学人力资源部副主任戴鹏告诉记者,这项制度对学校选贤任能、发展激励科研人员很有帮助,但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些前来应聘的教授原本是事业编,老体制要如何与新体制对接,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在深圳市人才工作局的支持下,南科大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对“高精尖缺”人才实行与市场接轨的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工资等灵活政策,打破了人才流动的壁垒。优秀科研人才的加入使南科大科研成果、国际国内排名快速进步。

  在深圳,这种事业单位去编制化管理的探索,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以政策手段对以往的制度加以衔接,确保人才来到深圳没有后顾之忧。

  8月30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正式发布表决通过《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明确建立科技人员双向流动制度,允许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挂职取得报酬,鼓励在职创办企业或离岗创新创业;允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创新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研究员,以大胆的体制“松绑”,将人才流动带来的创新红利激发到最大。

  对创新人才来说,深圳另一项让他们备受鼓舞的改革,是对人才评价权的下放——将78个评委会303个专业的职称评审工作下放给38家行业组织;建立青年人才举荐制度,让领军人才发挥伯乐相马作用;此外还在全国率先实行同行专家主审制来评审创新科技项目。

  “这就解决了当前引才过于看重‘帽子’的问题,因为在没有更深入的评价能力之前,我们会倾向于衡量一些最容易看到的东西,比如学位、职称、奖项。现在将这一权力下放到用人主体,让专业人士从专业的角度来衡量,谁的贡献大、作用大,谁就能获得更高的支持,更加从实际出发。”深圳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市人才工作局局长张林说。

  服务实实在在,真正拴心留人

  “这是深圳第一所自带废弃和污水处理装置的大楼,专门为有环评要求的科技企业打造。”在龙华区银星科技园二期大楼的新材料实验室里,绚图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林海晖告诉记者,对他来说,这样的“硬件”支持虽然重要,但那些“软”的服务、理念、社会氛围,才是深圳独一无二之处。

  “深圳有一个特别好的创新做法,就是设立人才研修院,将学术界、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和专业的资本机构纳入进来,举办研修课程。”林海晖说,通过在研修院学习,一方面和不同领域的人才进行了交流和思维碰撞,另一方面,自己也通过这个高端平台找到了信得过的社会资本进行融资。

  “人才工作的核心是站在人才视角上去考虑,而不是站在政策制定者的角度。制定政策、发文件都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让人才能够体会到有效率、有尊严、有温度的获得感,这也是‘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城市文化。”张林说。

  对于人才所关心的住房、子女教育等重点生活需求,深圳的保障也在以空前的力度加大——投入1000亿元设立人才安居集团负责筹集建设人才住房,未来深圳住房当中近20%将是人才住房;未来五年将新增近百万个基础教育学位,其中义务教育学位74万个。

  这些实实在在、清晰可见的服务,让奋斗中的人才不仅将脚步迈向深圳,更愿意在这里生根发芽、安营扎寨——截至2020年6月底,全市人才总量超过600万,高层次人才1.7万;2015年底至2020年6月底,全职院士从12名增加到46名,人才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筑牢法治基底,提升营商环境

  “在很多深圳企业家眼里,法治化和市场化已内化为深圳最显著的城市特色,是他们选择深圳、扎根深圳、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的这段话,道出了千千万万选择来深创业逐梦的人们的心声。

  林海晖对这一点同样感触颇深:“科技型的初创企业是稚嫩的,对政府的政务和法治保障尤其有依赖性。例如新材料创业的实验与中试场所配给、安评和环评。”

  七年前,林海晖回国创业之时,考察了从长三角到珠三角的十几个城市,最终落户深圳,就是因为看中这里产业政策持续稳定,法治环境保障市场化机制有序运行。“企业最怕人事更迭带来产业政策的骤然转变。但深圳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计划非常稳健,一切按照既有的目标和定位进行;另一方面,比如说像我们这种做新材料的企业,很多地方本来挺想引进,但一听说具体是做金属颜料的,出于对环境评估和日后担责的风险,就皱眉了。”林海晖说,但当时深圳一切都是按照法律来办事,只要申报符合法律规定就能通过,公司从注册到成立再到实验、中试、生产,很快就上了轨道。

  如今,林海晖所创办的绚图新材在深圳研发出了全球首支全固型零VOC自分散水性铝颜料,技术处于全球领先。而纵观深圳,光峰科技创始人李屹、云天励飞创始人陈宁、微芯生物创始人鲁先平、奥比中光创始人黄源浩……许许多多处于各个赛道的人才,都选择在深圳这片热土上发光发热。

  深耕人才环境,深圳以人才驱动创新的效应越发凸显——截至2020年6月底,深圳已拥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累计2600家,引领带动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人才引领发展作为城市核心战略,深圳这座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的“人才先行示范区”,必将团结起更多人才共同创造属于自己和这座城市的未来。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01日 01版)

文章关键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人才工作 人才评价 人才制度 人才集聚效应 第一资源 好人才 人才环境 人才政策 深圳市委 责编:邵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十四五”:高等教育立足当下 更将引领未来

    国家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发展需要高等教育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评价体系和治理体系都将发生一系列改变。面对即将到来的高等教育新发展阶段,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邬大光指出:“新的高等教育格局应该立足当下,关注当前我国在战略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卡脖子’问题。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 深圳:逆势增长背后的关键四招

    深圳市委市政府认识到,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保障经济稳定增长,就必须帮助市场主体有效对冲疫情影响、渡过难关。深圳全市梳理出首批新基建项目总计95个,总投资4119亿元,预计本年度可完成投资1006亿元。

  • 跑出光明的“新深圳速度”

    将先进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根基,以创新转换动能,光明区已逐渐成为深圳实体经济的重要“蓄水池”。仅仅一年时间,欢乐田园入园人次已达75.65万,有效推动了光明区一、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循环发展。

  • 我国人工智能论文量全球第一 但基础层发展薄弱

    近日,《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人民网记者从编写机构处独家获悉,《报告》研究发现了我国人工智能论文质量逐步提升、产业化落地加快推进、多层次AI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形成等诸多亮点。

  • 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

    10月25日 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选举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习近平为中央军委主席,批准赵乐际为中央纪委书记。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