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旺盛的活力以及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态度与决心,使得多家国际企业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在中国进行产品的本土化升级。
去年,来自一家德国公司的全自动料箱堆垛机就因为高达8米赚足眼球,参展第二天就收到了订单。今年,这家企业又带来了台最大载荷达1吨,可满足3.2米高度内堆垛作业需求的自动导航叉车,在第三届进博会上全球首发,这也正是经过近两年本土化改进和生产后的"升级版"。而这样的本土化,自企业参展进博会以来,一直在加速。
上海台记者 金普庆:我身后的这套高位立体库系统,能够自动地抓取料箱,并通过机器人手臂分拣、摆放货物到指定的位置。事实上,经过前两届进博会的"溢出带动",像这样的自动化方案,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实际的生产场景当中。
德国永恒力公司中国区总经理 白大平:这是一个千亿级的更大的市场, (各大企业)站在这个舞台上来展示他们的产品和技术,那么最后很多的项目才会落地。
在浦东滨江金融园,以色列镔宜集团全新的中国区总部已经落地。去年进博会,镔宜集团旗下的高科技企业沃特金被陆家嘴管理局看中。在双方携手下,今年8月,镔宜集团在递交全部材料2个工作日后,就完成公司注册等流程,正式落户陆家嘴。
上海自贸区陆家嘴管理局经发处主管 冯吉:我们还为它在国内的公司架构提供战略咨询服务,通过这样的服务,它能够在第三届进博会前快速在国内进行投资,寻找合作伙伴。
(编辑 赵羽祺)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经圆满闭幕。对于众多参展的跨国公司来说,此次博览会达成的采购成果和意向让他们收获颇丰,更为重要的是收获了3个信心。个信心,是跨国公司对中国扩大开放、改善投资营商环境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