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
企业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办事大厅办理业务
市民在上海喜马拉雅总部参观留声墙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规划展示馆
编者按
11月16日起,我省党政代表团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赴上海、江苏、浙江学习考察,深度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学习借鉴沿海先进地区发展经验。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智能城市建设先行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十四五”规划即将开局的关键时期,我省怎样和沿海先进地区深化合作,为建设现代化河南提供有力支撑?本报特派记者赴相关城市采访,今起推出系列报道,探寻对河南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启示。
上海,一个“不断见证奇迹的地方”。
登上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总部大楼,远眺对面的浦东陆家嘴,420.5米的金茂大厦、492米的环球金融中心、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标志性建筑不断刷新城市天际线。地平线连着海岸线,喷绘着各国标识的邮轮在黄浦江里川流不息。
天际线、地平线、海岸线扩容交会,勾勒出上海都市空间美学的轮廓,诠释着“魔都”生生不息的创新精神。
11月16日,河南省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学习考察,聆听上海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的故事。
“把冷板凳坐热”的苦干精神
从药片到芯片,换个角度看上海创新,“片片”都精彩。
走进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大厅,“C位”悬挂着12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照片,在他们主导下,研究所已研制开发了100多种填补空白的新药;而在展厅,最重要的位置摆放着“GV-971”中国原创、全球领先的药物分子结构模型。
上海投资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产业项目——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两台微电子装备光刻机正稳定运转,主要用于生产尖端芯片。在这里,人们津津乐道于“520精神”,5个工作日+2个休息日,留给自己的时间几乎为0,华虹科研人员就是凭着这种家国情怀、奉献精神,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两片”研发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是研发和投资领域的“冷板凳”。“不赚快钱”的上海人深知,没有基础研究的“深蹲助跑”,就无法实现创新突破的“起飞跳跃”。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上海凭着一股“把冷板凳坐热”的劲头,发力卡脖子领域,从跟踪模仿,一步步跨进原始创新。
两组数据最具说服力:
从“点”上看,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增长,其中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增长0.8%,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增长6.3%;
从“面”上看,“十三五”期间,上海实现了原始创新力、产业引领力、环境吸引力、资源配置力的有效提升,科创中心阶段性建设目标基本完成。
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飞上蓝天,集成电路先进封装刻蚀机、光刻机等战略产品销向海外,细胞治疗、高端医疗装备等领域国际领先……中国经济主战场上取得的一个个重大创新成果的背后,印刻着上海创造的能力和水平。
智慧型“店小二”的服务精神
拼多多成立5年,用户破7亿;喜马拉雅组建8年,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互联网音频分享平台;再加上B站、小红书……在上海本土,一批有影响力的互联网新势力迅速成长。
人们不禁发问,上海做对了什么?
不久前,全国首个在线经济大学喜马拉雅大学落户上海,喜马拉雅有关负责人的一句感慨很能说明问题:政府在服务企业上的高效率、接地气,刷新着互联网时代的服务速度,让我们深感敬佩!
在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一楼、二楼分区域开设上百个服务窗口,新近上线的“AI+政务服务”发挥了大作用:企业申办业务,只需要提供个别核心材料,智能服务系统就能自行生成、比对、验证、审核,免去了大量填表之苦和提交要件之繁。
全市通办、全网通办、单窗通办,以“一网通办”为重要标志的“放管服”改革,在这里深度落实。
2016年,发布《上海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
2017年,率先出台《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三年行动计划》,“工业互联网”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2018年,开通“一网通办”总门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两张网交汇赋能,从“能用”向“好用”和群众“爱用”不断进阶,让企业与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2020年,出台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23条”、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35条”等,强化监管思路创新,为新增量创造宽松环境。
强调当好服务企业的智慧型“店小二”,上海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监管方式,释放了企业活力与创新能力。
政府服务企业“智慧”,企业服务客户“聪明”。上海圆通速递(物流)有限公司的“物流天眼”系统,开启实时智能管理模式,能为互联网企业提供端到端的全链路解决方案,助推经济加速跑。
“多城协同发展”的开放精神
沿着G60沪昆高速公路,从上海松江出发,经浙江嘉兴一路向西,直入杭州、金华,滚滚车轮携资本、技术、人才等科创要素,快速流动聚集。
单个城市科创资源有限,要想进一步创新,必须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
上海把握契机,牵头建设“G60科创走廊”,既向东开放与世界接轨,又体现自身对其他城市的拉动价值,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世界上第一台商品化小型原位采样质谱仪;扭转相关产品全部依赖进口局面的单晶硅晶体生长系统;能同时进行视频监控、声音检测的履带式巡检机器人……G60科创走廊规划展示馆内,一项项产品展现了“中国创造”的形象和力量。
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城镇化水平最高的G60科创走廊沿线,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要让企业在长三角不受地理空间限制,实现“办事自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上海秉承“多城协同发展”的开放精神,打破利益藩篱,加速信息和资源流通,聚集规划对接、战略协同、专题合作、市场统一、机制完善“五个着力点”,全力推动将G60科创走廊打造成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体化未来,指向的是长三角的战略与使命。
从上海松江区的1.0版本,到沪嘉杭联动的2.0版本,再到沪苏浙皖九地区的3.0版本,G60科创走廊不断扩容升级的背后,正是长三角地区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区域一体化共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黄浦江畔,上海这座血脉里流淌着浪漫和冒险基因的城市,从来不缺传奇,也在不断续写传奇。
现场感悟
展“研发在沿海·制造在河南”模式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雄
上海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近年来走出了一条以改革开放创新带动高质量发展的“上海道路”。
河南党政代表团此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方位吸收借鉴上海发展先进经验,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开放的胸怀,在产业、技术、资本、人才、金融、要素流通等方面深化与上海的合作,打造跨区域合作和国内大循环的示范样本。省发展改革委将立足自身职能,拓展“研发在沿海·制造在河南”模式,建立健全“一对一”跟踪协调服务机制,力争在数字经济、枢纽经济、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尽快落地一批重大项目,为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河南新征程蓄势增能。
学界声音
在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上下功夫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明星
上海在创新策源上作出的努力、取得的进展,值得我们关注学习。
具体来说,要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把创新置于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加快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创新中的引导作用,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搭建一流创新平台,拓展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空间。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中的主导作用,促进产学研有效衔接,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融合,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要深化开放创新,激发各类主体活力,促进跨区域通力合作。
业界回响
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生态
河南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刘新勇
对标学习“开路先锋”上海,集团发挥国有资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生态中的引领带动作用,结合豫沪两地比较优势,以资本为纽带,推动创新能力与产业转化协同发展。
一是引技入豫,赋能产业。引入国际领先的镁基固态储氢技术,在河南打造氢能经济带。二是战略入股、资本招商。集团已战略投资国内唯一可自主生产5纳米刻蚀设备的半导体头部企业上海中微半导体等。三是基金为媒,产业导入。集团牵头发起的豫沪合作产业发展基金已在本次活动中完成签约。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擘画了下一个五年以及到2035年的中国发展蓝图。这是一次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看齐之旅,河南坚守初心使命,将自身发展置于新发展阶段中谋划未来;
11月16日起,我省党政代表团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赴上海、江苏、浙江学习考察,深度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学习借鉴沿海先进地区发展经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上海凭着一股“把冷板凳坐热”的劲头,发力卡脖子领域,从跟踪模仿,一步步跨进原始创新。
从打开地图导航,到外卖点餐,再到车库里停车,现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在未来北斗新的导航系统上,在LEO轨道上,实行导航通信深度融合,并服务遥感的方针,达到全球物联网和数字地球的目标。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长江经济带建设应树立“一盘棋”思想,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打造高质量发展经济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绿色产业,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同时,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助力长江生态保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