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从理论上回答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全面依法治国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治国理政实践中应运而生,并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创新发展,日益成熟完备。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在我国,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坚定全面依法治国道路,要以反映人民意志为途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要从根本上反映人民的意志。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在法律面前,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不因为社会地位,职务高低,宗教信仰而有所差别。每一个人所享有的权力与义务都是一样的,法律规范适用于每一个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汤莉)
公生明,廉生威。廉洁自律是对党员干部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党员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道德准则。一个人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有骨气。必须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当然,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也是一场深刻而重大的社会变革,需要多方努力。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11月23日,贵州宣布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不仅标志着贵州省66个贫困县实现整体脱贫,也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
近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所作的工作报告和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系统阐述了“十四五”发展的方向性、原则性重大问题,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
贫困地区引进人才是一个难题,留住人才也是一个难题。前一个难题解决了,后一个难题没解决好,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怎么让人才留得住、安心干?这也是贫困地区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青年有理想,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未来。做为青年干部,当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奋斗拼搏、练就强健体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员干部必须树立规矩意识,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干部考核是干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发挥着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高质量的干部考核,能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干部的内生动力。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强化政治担当,严守政治纪律,更加坚决地服从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指出,《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新时代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的基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