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就“生老病死”这四个字,人都会变老,但如果当你老了,却发现由于技术的进步,你出门处处受限,很多事都干不了了,去医院看病得用手机预约,你不会。买东西交钱,说不收现金了,可你又不会手机支付。疫情之下,走到哪儿都看健康码,可你自己虽然健康,但真不知道码怎么弄,于是寸步难行,这种局面放谁身上也不会很舒服。
本周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从七个场景提出了20多条具体措施,帮助老年人在智能化时代好好生活,这是个怎样的方案?发出了怎样的警示?《新闻周刊》本周视点关注:智能不是只能。
时代智能化,却成了他们的“老大难”
11月23日本周一,早上9点左右,在湖北秭归,一名老人带着现金,冒着雨,来到社区居民医保签约服务窗口,想要办理医保。就在这时,身边传来工作人员说着“拒收现金”的声音。事发后,当地政府在情况通报中提到,“已上门为老人办理了居民医保”,“相关调查还在进行”。
而就在三天前,湖北广水也发生了让人揪心的一幕。94岁的老人,在儿子儿媳的陪同下,来到离家300多米的农行网点,办理激活社保卡功能的业务。画面里,老人被儿子环腰抱起,蜷着腿,撑在白色的机器上,艰难地完成了人脸识别。面对着需要人脸识别的冰凉机器,以及“不收现金”的冰冷规则,两件事一出,便双双登上了热搜。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 杜鹏:
这两件事情反映的不仅仅是对老人造成了这样一种不便利,它也提醒我们,在智能化时代到来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尊重老人的权利、满足老人的需求,怎么去解决老年人不适应的问题。
如今,像这样可以供人自助办理业务的机器,在社保局、银行、医院等各类场景下越发普及。即便流程相对简单,但也会让很多不会操作的老年人有些犯难。比起站在机器前束手无策的尴尬,很多老人更愿意寻找和业务员面对面办理业务的踏实感。
昆明市西山区永昌街道办事处 永兴路社区书记 杨菊芬:
我们是老年型社区,需要来认证办理各种业务的老年人还是挺多的,碰到的困难就是对手机的智能操作不熟悉,教了一遍不一会儿又忘掉,可能下次来了又不会操作了,就由我们社区工作人员来耐心讲解教他们使用,还不会的、没有智能手机的就通过人工办理。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已达到近2.54亿人,其中接触过网络的老人,却只有6056万人。要让老年人群体共享智慧生活的便利,不再被扫码、刷脸、手机支付等技术手段变得寸步难行,成为社会各界需要关注的问题。就在11月24日本周二,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围绕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日常生活的高频事项,提出了具体措施和目标。其中包括,政务服务平台要能够有授权代理、亲友代办等功能,让老年人办事方便,少跑腿。同时,还要在实体办事大厅配备引导人员,设置接待窗口,优先接待老年人。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 赵辰昕:
这个《实施方案》的核心是要求在涉及民生的领域,在使用智能技术的同时,传统的方式还是要保留的。
如今,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已然成为发展方向,但传统的线下服务,仍然在满足各类社会群体需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消除老年数字鸿沟的问题上,正是需要“线上”“线下”这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稳,走得好。
医院更智慧,老年人也要更舒心
白岩松:
对于老年人来说,有些需求就变得更多和更紧迫,比如去医院看病,当然,医院也进入到智能化时代,自助挂号、手机预约挂号、自助缴费等遍地开花,甚至有的地方都取消了人工窗口,这就形成了一种障碍,年轻人会使用,但不像老年人去医院那么多,老年人经常要去医院,可挂个号都要在网上抢,老人一点招都没有,旧病没去又添心病,这该怎么办?
所有年龄群都建议预约挂号,个别75岁以上者可窗口挂当天号。自去年6月开诊的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是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唯一的三甲综合医院,设有上百台自助设备,已实现全流程自助服务,如此一来网上预约挂号取号等却难住了不少老人,即便是在四楼的只接收老年人的老年综合门诊,也需要预约,进一次医院对于老人来说犹如升级打怪。
胡宝荣今年65岁,是在医院周边招募的志愿者。在她两年的志愿活动中,帮助最多的就是与她年纪相仿的老年人。对于老人们的苦衷,她感同身受。
即便是智能机,有的老人也没有开通网络套餐无法在线支付,急坏了的老人会把情绪撒到胡宝荣身上,她既伤心又不能发火,而一句谢谢就能让她重拾志愿的初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 张忠涛:
我觉得最大的难点和痛点就是一些医院日益增加的这些智慧元素,而老人操作起来有困难,我们在医院每天都预留了一些号源,也跟周围的社区建立了这种联动机制,老年人其实可以在社区医院就挂到友谊医院的号。我们当然要考虑通过一些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提高效率,但是同时也要关心关爱这些老年人的就医公平,效率和公平性应该充分都得到尊重和考虑。
“有码畅通无阻,无码寸步难行”,对于无手机或使用非智能手机的老人来说,健康码是他们在当下就诊的拦路虎,通常医院会让他们使用纸质流行病调查表填写个人信息,而这家医院将科技安插在医保卡或身份证中。
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许朝晖:
我们想的是怎么样让它更“傻瓜化”,人机交互、人机对话更容易,我们服务行业所采取的这么一些信息化的手段,虽然不能包打天下,但是出发点还是为了让老百姓更方便,当中有一些做法还不够人性化的,我们要自省。
如果说,自助服务等对应解决的是老人的数字鸿沟,而如何在崭新的院区进行适老化改造,对应解决的则是成功进到医院后老人友好的感官体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门诊部副主任 郭欣:
我们特意设置了老年人专用窗口,它的柜台比别的柜台要低了30到40公分,方便站立不方便或者坐轮椅的老年患者,在这里的老年人可以单独进行所有财务的手续办理。
针对老人玩不转的网络,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设置老年专属窗口,保留志愿者人工服务,传统咨询台更是分设专项,承担起超六成的老人咨询。从2018年开始,北京推行老年友善医院制度,通过建立老年人绿色通道、老年患者用药咨询窗口等措施,提高老人就医体验。本周四,该院通过了老年友善的评审。
智能化生活,“等一等”老年人的步伐
白岩松:
技术的进步谁都拦不住,但技术进步得太快,就要多开出几条路来,让跟不上的人也有路可走。很多人说科技必然发展,老年人你有时间为啥不学?事情真没那么简单,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在1748份有效问卷中,尽管大多数老年人都想学习智能手机,但仅有41.4%的老年人掌握了手机拍照,近半数老年人无法掌握手机支付,超过七成的老年人无法独立操作健康码。那好,科技可不可以再进步到傻瓜一点的地步?也能适应老年人,或者有更有效的方式帮到老年人去学。
本周五下午,在北京市海淀区的邮科社区的活动室里,一场在大学生志愿者和老年人之间展开的手机培训课正在进行。由于这是志愿者们第一次走进这个社区,一切都得从最基本的知识讲起,从字体大小的设置,到微信的基本操作,再到跟晚辈们聊天发送的表情到底是什么含义。
不少老人带上了笔记本,一点点地记录下讲课的内容,方便忘记时按照笔记反复练习。而到了和大学生一对一的咨询环节,老人们心中的难题终于有了解答的机会。
健康码怎么总失效?手机太卡了怎么清理?微信收藏的文章去哪了?而要说老人们咨询最多的问题,还是手机支付怎么用。对76岁的夏奶奶来说,手机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工具,她只有在小超市买菜时才会用到手机,但是几乎每次她都没法独立地扫对二维码。夏奶奶的子女都在北京,但都没跟她一起居住,她在小区里过着独居的生活。
△在培训结束后,夏奶奶去超市购物检验学习成果。然而,最终夏奶奶还是没能成功扫码。
看不清、听不清、记不住,是像夏奶奶这样的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机时常遇到的问题,有时候反复练习也很难掌握越发智能的手机新操作。在常年服务老年群体的志愿者们看来,面对在“数字鸿沟”面前“步履蹒跚”的老年人,我们的思路也该调整,能不能不要总让老年人去适应新科技,能让新科技去适应老年人吗?
夕阳再晨公益组织联合创始人 何绍森:
一是老人学,二是社会等,但这种等的话,不是说停下来等的一个过程,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更加考虑怎么优化,比如说一些APP的使用,推出这种关怀模式、老年模式,把它一些功能变得更加简单一点,更加方便老人使用。
白岩松:
到去年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了2.5亿,占到总人口的18.1%,而再过几年,全国老年人口就将突破三亿人,这个庞大的数字也在告诉我们,为老年人消除技术鸿沟该是一件多么迫切和必要的事情。同时今天的年轻人也会变老,正可谓:青年莫笑白头翁,花开花落几日红。而技术同样会快速地进步,等到你老了,跟不上又该怎么办?所以帮助今天的老人也是在帮助明天的自己。
(编辑 丰树琪)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厚,阐述深刻,逻辑严密,体系完整,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进程的最新重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推进“十四五”时期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新局面、实现中国法治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
据今年5月报道,南京市建邺区莫愁湖街道长虹路的路边公厕就安装了人脸识别取纸设备。据新华社,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薛军表示,人脸信息作为生物识别信息,一般来说伴随着人的一生,是不可更改的。
拉法兰(Jean Pierre Raffarin)法国前总理、法国政府中国事务特使、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主席 徐波:戴高乐将军值得钦佩,他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领导人。
位于郑州市管城区陇海路南,紫荆山路西,全长330米。文章说,河南省郑州市陇海北三街118号院建成33年,头顶电线杂乱似蛛网,院里杂物落满灰,下水道一个月堵两三回。北三街的智慧管理,还有一套人脸识别门禁,这套系统直接和健康码联通,提示绿码方能进入小区。
近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中国人工智能芯片进展显著,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已超50亿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其在推动更多智能化产品落地的同时,也为我国的数字化治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近日,人脸识别成为售楼处标配的新闻上了热搜,将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乃至有人戏言要戴头盔看房。或许不仅仅是人工智能,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科技越智慧,就越需要人治理的智慧。
王海东表示,一是在使用智能技术的同时,要求医疗卫生机构还要保留传统的服务方式。畅通家人、亲友或者家庭签约医生为老年患者代为挂号渠道,一定要保留这个渠道,还要畅通这个渠道。
地铁里没有“健康码”不能乘车的老人,医院里不会手机挂号不能就医的老人,冒雨交医保却因拿的是现金而被拒的老人,被家人抬着在银行柜员机前进行人脸识别的94岁老人……随着老年人被困在“数字鸿沟”里的问题日益凸显,国家终于出手了。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要求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频事项,加快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让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
在此背景下,国家层面出台的系统性方案,既是为解决现实痛点而生的靶向施策,也体现了系统治理的思路。针对拒收现金的情况,方案重申,必须保留传统金融服务方式,强化支付市场监管,加大对拒收现金等歧视行为的整改整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