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微观调研,就难言科学决策。日前召开的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工作座谈会,总结这一调查体系运行35年以来的经验成绩,研究“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成为上述观点的一个有力证明。
“三农”工作事关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是我国工作的重中之重。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所以,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作为一种常用的工作方法,调查研究有助于把握快速变动的实际,从根本上增强政策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同样,对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两个“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放在一起,更凸显了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体系的意义。对于决策者而言,“三农”政策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大量来自基层的一手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而来自观察点的数据,是乡村生活最原始的记录,也是长年连续跟踪调查所得,在“日记账、月小结、年终汇报”模式下,真实刻画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远不是各类一次性专项调查所能比拟的。
当前,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但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此刻,尤需因地制宜,让微观数据更好服务宏观政策,从而确保各项“三农”政策有理有据、有的放矢。
因此,只有继续用好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体系反馈的数据,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才能及时发现农村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反馈试点政策的落地情况,并推动解决现实问题。
更高的要求代表着更明确的改进方向。准确把握面临的新形势,扩展调查对象、调优调查样本、健全指标体系、强化调查实施、提升数据质量、创新数据开发研究、强化组织体系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和完善管理制度,惟其如此,已经发挥了重要参考作用的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体系,才能继续发挥更好的作用。(作者:牛 瑾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脱贫摘帽作为奋斗的新起点,蹄疾步稳地写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转换”的下半篇文章。相比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为更高层次的接续性规划,既要避免“断崖式”的全面撤退,也要防止“跨越式”的一蹴而就。
题:让扶贫产品更畅销、向农业品牌要效益——从农交会热词看“三农”发展新态势 “十三五”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品牌化带来了生产标准化,推动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巴拉哈特·杜尔德耶夫,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罗锡文、谢剑平、陈学庚、李德发、金宁一、张守攻、张涌、张佳宝、姚斌、张改平、张新友,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化兰等参加会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对此,要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通过建强基层党组织为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政治保证。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首先要求全面改善乡村硬件基础设施,增强城乡基础设施的协调性,用整体性、一体化思维合理规划城乡建设空间布局,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还需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注重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
刘守英表示,在新城乡中国格局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就要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乡村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家园,通过以工代赈方式激发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积极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共享发展成果。
应引进新的技术人才。人才在智慧农业的应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下种田的农民大多为中老年人,这部分人的接受能力较差,对新事物的发展不敏感。而青年人才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引进青年人才,并在科技公司及各级农科院的帮助下,才能更好地应用智慧农业,利用智慧农业增产增收,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什么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怎样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和基本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
“截至2019年6月末,我国乡镇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为95.65%,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99.2%,全国乡镇保险服务覆盖率为95.4%。“发展普惠金融要守正创新,从解决风控问题、深化激励考核等方面打通‘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