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出的饼软香不腻,鲜美爽口
四代人传承百年追求
一碗胡辣汤配上几个油饼,这是河南老百姓早餐的首选。河南人爱吃面也是出了名的。烩面、粉浆面条、汤面条、捞面条……以熬煮方式制作的美味,频频出现在河南人的午餐中,除此之外,朴实智慧的河南人,对面食进行焖炒,百年传承的葛记焖饼就是最好的代表。
据《郑州饮食行业志》记载,葛记焖饼馆的创业人葛明惠先生,是清朝满族镶黄旗人,生于1882年,他10岁进北京珂王府做事,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将坛子肉和饼结合到一起,做成了焖饼,得到王爷的赞赏。
此后,在民国初年,战乱纷纷,葛明惠携两子来河南谋生。危难中想起被王爷赞赏的坛子肉焖饼,于是,经朋友帮忙在郑州火车站附近开了“坛子肉焖饼馆”,就这样,葛记焖饼开始在郑州落地生根。
“那时候,外老祖一打开刚做好的坛子肉,火车站周围的就有很多人打听哪来的香味,过往行人闻香止步,就这样,焖饼就有了‘开坛香’之美溢。”葛记焖饼的第三代传人葛素云说。
循着这股味,郝先生一大早便从洛阳驱车赶到了郑州,就是为了能吃上一碗焖饼,“其实过来的车费比这一顿饭贵多了,但却是值得。肉香醇厚,肥而不腻,饼柔软适口,很得劲。”
郝先生回忆说,1998年的时候,父亲曾带着他吃了一碗葛记焖饼,自从那之后,他便念念不忘这种味道,一马路、乔家门、德化街的店他都去过,以后只要有时间,他还会再来。
从1926年开始,葛记焖饼馆历经沧桑,先后在一马路、乔家门、德化街、西太康路、大同路设点经营。近一个世纪以来,葛记焖饼见证了郑州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变的是葛记焖饼的那个味儿。
“要做好焖饼,关键在于那坛子肉,这可是老一辈人真正留下来的东西。”葛素云说,选用带皮五花猪肉,切成2厘米见方的方块,先放入锅内添水煮开,撇去浮沫杂质,捞出肉快装入坛内,下足八大料,外加香腐乳,倒入肉汤封口,大火烧开后,改用文火慢炖,煨至烂熟。
“我们总共兄弟姐妹六个,我的三弟葛永志,就是葛记的第三代传承人。现在他的儿子葛斌已经得到了真传,成为我们葛记的第四代传承人了。”葛素云的妹妹葛素芳说道。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