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独家 > 正文

走进非遗·朱仙镇木版年画:与现代文明寻求和解

2014-09-01 06:30 来源:映象网

每一种色刷只能专用

每一种色刷只能专用

  独门调色法传承靠“世袭”

  朱仙镇木版年画始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200多年前,尹国法的高祖在道光年间在学艺入行,彼时正是年画手艺人的黄金时代。

  门神、灶神、求子、求吉祥……曾经的年画,作为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家家都要贴,需求量极大。尹国法说,他爷爷掌管天成老号时,手下四五十个工人一年印四五十万张,每天都有人来买。

  现在的天成老字号,不再有门市和作坊之分。平日里在店铺里的干活儿的工匠是掌柜尹国法的妻子和本家哥哥姐姐,五六个人,依旧延续着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经营模式。

  工匠们主要做的是印画。出纸、领纸、拓印、跟纸,操作手法看似简单,但手艺里的功夫,每一个细节都是经验的传承和时间的累积,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

  匠人的右手拿着刷子在瓦盆底上反复转动,将颜色刷匀后刷上画版,用左手出纸,纸领上版后,右手换拿“趟子”,在画板上拓印。

  “上色要匀,画版颜色多了会在纸上窜色,少了色块线条不起实点;出纸领到画版上要平整准确,才能保证拓印质量。”尹国法说。

  黑白画印好后,只算是完成了第一步。朱仙镇的木版年画最大的特色,在上色的环节。与别处笔描不同,这里一个颜色一个版。

  工匠们一次要套千八百张,每套一种颜色都需要晾晒干,挂在门口的木架子上;有些版有八个色,套色至少要花上十几天,碰上天气不好需要的时间就更长。

  先印黑,再托黄,之后是绿……朱仙镇年画的颜料来源于方圆二三十里的四五十种植物,每一种颜色都有主色、提色、配色,而这颜料的配方,全靠口传心记,代代传承。

  在尹家,调色的技术只“世袭”不外传,且传男不传女。尹国法作为家中独子,谨记着祖宗遗训,“不能见文,不能写,必须背会记到心里,喝多了都不能对外人讲”。

朱仙镇的木板年画在心口相传中得以继承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在心口相传中得以继承

  与现代文化技术寻求和解

  在崇尚科技和速度的现代社会,手艺人的凿、雕、挖、削,都似乎成了时代排斥的慢功夫。

  “印画的基本功得八个月到一年,而刻版需要三到四年。现在的人能有更好的谋生手段,谁还学这个。”尹国法说,收的几个徒弟,都是学美术的、历史、民俗的大学生,但多数只是一时喜好,“这也就不错了。”

  让他忧虑的是,如果7岁的儿子过几年不愿意学,尹家的调色法就得传给女儿,“女儿也不愿意呢?就只能教徒弟了,总不能失传啊。”

  而在朱仙镇,也有一些手艺人,他们从代代承传老手艺的思路中走出,与现代文化技术寻求和解。万同老号如今的掌柜张继中就是一个代表。

  如尹国法一样,他的手艺承传自上辈。祖辈迁居此地后,传到他已是第五代。到了张继中这儿,色彩、内容、包装,都有了新的面貌。

  “你看,这就是我们刚刚和可口可乐公司合作的年画,专为他们设计的。”张继中打开手机相册,指着一个胖娃娃喜盈盈地举着可口可乐瓶的年画说。

  如今的朱仙镇木版年画,融入有“福娃”、“奥运”、“神七”、“世博”、“航天英雄”、“古代十大清官”等现代元素,还结合中国梦、反腐倡廉等重大主题活动,创作了一批时代鲜明特色具有朱仙镇木版年画风格的廉政勤政作品。

  在产品外延方面,由原来单一的轴装、框装到现在的年画笔筒、镇尺、文化衫等产品。开发了袋装、轴装、框装、长卷、册页、盒装、仿古线装画等220种系列产品。朱仙镇木版年画长卷被国家外交部定位“国礼”。

  “这屋子里面挂的都是神,离地三尺都是神,啥神都有,人要讲信用,心要放正。”尹国法说,这是祖训,也是天成老字号招牌200多年不倒的根。

  从内容到形式遵循古法,天成老号试图减少现代文化可能带来的冲击,尽可能保持传统艺术原汁原味儿;把流行的元素融入到传统文化中,万同老号不断尝试跨界合作与内容创新,努力与现代文化技术寻求和解。在这个老镇子上,出现了两种对待传统艺术的方式,一个意在护其“纯”,另一个,欲探其“远”。

  “看起来走得是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其实是殊途同归的。”镇上从艺七十年的郭老先生说,古老的手艺虽已难现昔日的辉煌,但凭着老字号的精神气儿,在现代文明中依然葆有自身的风骨,并在一点点的打开产业化的大门。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