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快讯(记者 阮海峰 文/图 )滹沱河是石家庄的母亲河,滹沱河流域也石家庄历史文化的发祥地。 6月1日“水到渠成共发展”网络主题活动在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河北分局辖区内的滹沱河倒虹吸工程现场举行。
南水北调滹沱河倒虹吸工程
正逢六一儿童节,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河北分局石家庄管理处职工的孩子们也来到这里,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
据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建成通水,截至去年年底,中线工程不间断通水,累计向北方供水达108亿立方米,改善了群众生活,促进了企业发展,为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映象网记者了解到,多年来滹沱河河道断流,河道内黄沙裸露,随着改革开放,部分不法分子受利益驱动,在河道内采砂盗砂,私搭乱建,随意侵倒建筑垃圾,盗砍河岸防护林带,滹沱河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已成为石家庄北部主要的沙尘污染源,实施滹沱河生态修复及景观提升工作已经势在必行。
石家庄的母亲河滹沱河
为改善滹沱河沿线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品位,2014年底,石家庄启动陆续启动了滹沱河生态区建设。
据悉,去年9月4日,石家庄召启动了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决定自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利用两年时间,集中对滹沱河中华大街至藁城城区东42公里河段实施综合整治。其中,城区段(中华大街至东三环)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由市园林局负责,全长19公里,规划绿地面积3515公顷。
滹沱河生态区已交建植地为滩涂地及建筑垃圾堆放点,具有“种植难、成活难、生长难、养护难、见效难”等特点,通过土壤换填、熟化,使土壤达到种植条件;在上百种植物中通过试验选择适宜该环境生长的植物;施工养护过程中采取滴灌、喷灌等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的施肥,保证了植物的成活率,目前在建工程苗木成活率均在90%以上。
石家庄的母亲河滹沱河
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考虑景观的要求,同时兼顾改善大气环境的需求,大量采用阔叶乔灌草和针叶乔灌草结合的形式,形成大面积立体式复合植物群落。园林植物是城市天然的空气过滤器,据测算,滹沱河生态区绿地植被每年可吸收PM2.53000吨,吸收SO2350吨,吸收CO29000吨,释放氧气6000吨,对石家庄市大气环境的改善作用非常明显,已成为石家庄的生态绿核。
经过四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小香山、蔷薇园、花海天路、城市轨迹、生态湿地、子龙码头、山顶花园等景观节点,“滹沱河花海”已逐渐成为石家庄旅游的新亮点。一条美不胜收的沿河景观带串起燕赵,串起河北,串起了石家庄悠久的历史。
虽然参加活动的孩子都很年幼,但是因为有着在南水北调工作的爸爸或妈妈,他们又比同龄的孩子对南水北调多一分熟悉。
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石家庄管理处综合科田杨表示,滹沱河倒虹吸工程由上下游明渠段、穿河渠道倒虹吸、退水闸、附属工程四部分组成。
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环境监测应急中心成立于2010年10月,主要职责是管理库区重点污染源的排污监督监测和库区的水质监督监测、污染预警监测、生态保护监测和机动巡检监测等工作。
作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白龟山水库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大水缸”。然而四年前,这个关乎所有人生活的“大水缸”差点被“渴死”。
随着三大水利项目的成功实施,满城清流赋予许昌无穷无尽的灵动,也让许昌充满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独特魅力。
南水北调工程是节约水资源、保障受水区居民生活用水、应急抗旱排涝、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示范工程。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按照“就近处理、重复利用”的原则,确定了“西分、北截、南调、中加强”的思路。“西分”将湛河上游、香山沟、平郏路、平安大道西延污水引入新城区污水处理厂。
对于河流来说,水质能达到地表Ⅱ类水非常不容易。在距离南水北调中线渠首不远处,坐落着中线渠首环境监测应急中心,会对库区的水质进行不间断地监测、预警、巡查。
活动期间,网络媒体将开设“水到渠成共发展”专题栏目,采用文字、图片、航拍、视频、短视频、直播、VR、H5等多种形式,深度挖掘、立体报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经济民生、生态保护、精准扶贫等多方面内容,紧密结合南水北调这一国家工程、政治工程、民生工程建设,宣传沿线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及在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取得的显著成效和生动实践。
丹江口水库一湖清水,由此流向京津,终点为北京团城湖。渠首闸由引水闸、挡水坝和电站三部分组成,坝顶高程176.6米,宽8.5米,坝长265米。利用上下游水位差,建设水电站一座,年发电量2.5亿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