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决胜2020 河南更出彩】息县特稿:栽下梧桐唱“大戏” 引凤来栖有“出息”

2020-07-27 15:07:26   来源:映象网

编者按:2020,必将震古烁今。2020,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中华民族凝心聚力、迎难而上,以必胜信念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

这是“军令状”,更是催人奋进的战鼓。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展示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党员干部群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生动实践和突出成效,河南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委网信办等11部门联合主办“决胜2020·河南更出彩”系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为此,映象网特派记者团深入信阳大别山区,推出“决胜2020·河南更出彩——脱贫攻坚决胜时”系列报道,记录大别山区决战脱贫攻坚给山乡带来的巨变,聆听广大干部群众自强奋斗、团结携手奔小康的时代交响曲。

映象网特派信阳记者 郑北周 程琳 陈伟然 王慧 吴彦飞/文 段晋哲/图 程维康 史敦月/视频 实习生 刘智韬

信阳,千里淮河上游,息县依河而建。

息国、息州……息县3000多年的历史,从不改一个“息”字,绵绵延延,生生不息。

历史上息县一直是“鱼米之乡”,让它坐稳了“有钱难买息县坡,一半米饭一半馍”的美誉。然而在前些年,现实情况并非如此,息县逐渐成为了河南发展“垫底儿”的地区之一,是省级贫困县。

交通不便,息县陡坡、土路、窄道……当地流传着“一入息县坡,道路像鸡窝”的现实写照;人难进出,货物与资金同样难进出,农作物即使质量上乘,也没有市场竞争的优势;县里的年轻人求变,大多外出打工,去了临近的武汉,或省会郑州等城市;教育资源同样匮乏,县里没有好学校,稍微有条件的家庭都将孩子送到了罗山县去上学……种种原因汇集在一起,息县的“省级贫困县”帽子始终无法摘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减贫事业的历史高度,精心谋划中国精准脱贫工作,对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战略指引并躬身践行。

息县弯柳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顺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息县在脱贫攻坚的奋斗路上有了新的变化——人心在凝聚、环境在变美、产业在变强、百姓在变富……2019年5月9日,息县达到了脱贫摘帽的标准,正式退出了省级贫困县的序列。

纵观来路,息县县委县政府凝心聚力,栽好政策“梧桐树”,竭尽所能营造出优渥的招商、人才、教育、人居等环境,打出扶贫“组合拳”,吸引人才、企业等优质资源前来息县创业干事,探索出一条脱贫攻坚奔小康的特色道路。

无形传统文化变有形扶贫力量 

弯柳树村驻村第一书记宋瑞扶贫从心开始

弯柳树村驻村第一书记宋瑞

“扶贫扶心又扶志,底下的群众真满意。高楼大厦她不住,扶贫住在弯柳树。”村民许兰珍边唱边比划着,这首《精准扶贫真是好》唱到了弯柳树村无数村民的心坎里,词句里唱的主角就是弯柳树村驻村第一书记宋瑞。

2012年10月,宋瑞作为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的干部,主动要求代表单位驻村扶贫。但是她万万没有想到弯柳树村如此贫穷落后,又脏又乱,毫无生机。

当时的弯柳树村打麻将成风,“条件好一点点的家里,有自动麻将机,条件差一点的,也有普通的麻将。”曾被称为“麻将队长”的许兰珍回忆起当年的情形。村里还有不赡养老人的情况,很多老人被赶出家门,住在破旧的房子或草庵里;邻里纠纷、兄弟不和、打架斗殴更是时有发生。

如今的弯柳树村村民邻里和谐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初来乍到的宋瑞,先在弯柳树村做了三件事,但是这三件事又给了她“当头棒喝”。一是总队领导来村里慰问,突然被不是贫困户的群众围堵了,要求也领贫困户的慰问品;二是40万科技扶贫款到了村里,贫困户因怕担责任,没有一户来领钱;三是修路惹来群众告状。

彼时,宋瑞意识到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可怕的是心灵的贫瘠和麻木,“等、靠、要、懒”不可行。于是痛定思痛,宋瑞决心在这里实践和探索出一条文化扶贫攻坚的新路子——先从“穷根”拔起,在河南首创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扶贫从心开始,抓党建促脱贫。

“人心不变,思想观念不变,再好的扶贫政策,也扶不了根儿上的贫。”本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宋瑞知道文化的重要性,坚信它是正确的,一定能够帮助到乡亲们。“但是我万万没想到,会这么快,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收到了如此大的成效,梦想会这么快的实现。”宋瑞兴奋地说,她将无形传统文化变成了有形扶贫力量。

村民在大讲堂内认真听课

一开始,宋瑞在村里废弃的小学开设了“德孝大讲堂”,村民不愿意听课,她就自己掏腰包发毛巾、洗脸盆、暖水瓶等礼品,想方设法把村民拉进讲堂里。在讲堂上,宋瑞讲行孝、行善、积德、谦让,讲爱党爱国,讲幸福。她不仅自己讲,还请人讲,邀请山东聊城全国道德模范田秀英、全国三八红旗手薛荣等,还请中央党校教授、国学研究者讲课。

不知不觉中,春风化雨,村民开始不打麻将了,行孝者在村庄明显增多了,从2014年开始,37户曾弃养在外的老人陆续被子女接回了家。“麻将队长”许兰珍不仅戒了赌瘾,还为母亲端来了洗脚水,曾经疏离的母女关系变得亲密无比。如今许兰珍的母亲已经102岁高龄了,老人每每提及宋瑞主持的德孝大讲堂,都笑得合不拢嘴。

许兰珍和102岁高龄的母亲唠家常

还有“酒鬼”汪学华不再喝酒闹事,不再打老婆;曾想自寻短见的赵久均老人,找到了新的人生意义;还有村民无私奉献,主动清理村里垃圾,打扫卫生,成立了义工团……后来,有村民这样评价宋瑞:“她是从城里来的‘大傻子’,放着高楼大厦不住,非要到这村里吃苦,带领我们一群‘小傻子’,现在我们更幸福,更快乐了,干起活儿来充满了劲儿。”

就这样,弯柳树村从一个孝悌不彰、麻将成瘾、喝酒打架成风的村子,变成了全国第17个“中华孝心示范村”。宋瑞的扶贫从心开始,真正践行了“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文化产业成“金字招牌”

弯柳树村民风改善引来“金凤凰”

弯柳树村的村容村貌

弯柳树村火了,全国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的团队络绎不绝。宋瑞实践出来的脱贫攻坚弯柳树样本,也由此被推广到了更大的时空坐标中。

2018年,方城县清河镇的三个村庄和小史店镇的六个村庄,分别与弯柳树村签订了联建德孝村合作协议,引入弯柳树村的德孝文化和文化扶贫的一系列措施,成效显著。

人气就是资源。于是,宋瑞开始琢磨德孝文化培训产业和乡村游产业。她组织村民把家中空闲房间改造成“孝爱客房”,包括贫困户在内的50户村民入股,平均年收入增加3万多元。“中华青少年德孝感恩乡村夏令营”,宋瑞请来了全国百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劳动模范讲课,吸引人们从城市到农村体验农家生活,学习德孝文化。

弯柳树村文化活动广场

请进来,还要走出去。宋瑞组织村民成立歌舞团,唱响基层爱国爱党正能量。该歌舞团还被息县县委宣传部选为文化下乡优秀演出团队,并应邀到全国各地商业演出,成为村民创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文化产业项目之一。“俺们唱唱跳跳,鼓了腰包,脱了贫!”村民管凤兰凭借对外演出、开农家乐,顺利脱贫。

在宋瑞的带领下,目前弯柳树村形成了传统文化大讲堂、德孝感恩夏令营、农民歌舞团、农民义工团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产业输出模式。

弯柳树村的文化产业成“金字招牌”,也带动了实体经济产业的发展,出现了“返乡潮”“创业潮”。“宋书记一片热心,一心为民,看到她冒着大雪去慰问老百姓,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来弯柳树村创业,为村子的脱贫攻坚尽一份力。”尚居家具公司经理胡辉将厂子搬迁到弯柳树村,直接提供了40余个就业岗位。

弯柳树村的生态有机农产品

一大批企业家、爱心人士纷纷来到弯柳树村扶贫、建设。宋瑞引进息县远古生态农业科技公司,到村流转土地360亩,发展酵素生态有机农业;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社,带领贫困户种植莲藕等增加收入;积极招商引资,建设扶贫工厂,安置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培育村集体经济项目;积极争取政策性扶贫资金用于脱贫攻坚工作,实施全村人居环境治理和提升。

如今,弯柳树大讲堂已升级为一座气派的两层小楼,宋瑞也在弯柳树村坚守了八年,连续做了四任驻村第一书记。“舍不得走,要在这里一张蓝图绘到底。”宋瑞说,把弯柳树村打造成为脱贫示范村,也正是她的梦想。

弯柳树村大讲堂

八年前赴后继,八年一以贯之。弯柳树村从一个省级贫困村,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村、幸福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不足2000元,提高到2018年的11727元。宋瑞书记也在八年间,践行了“扶贫先扶心,党建是根本,产业促脱贫”的发展思路,弯柳树村形成了一套文化产业带头、种植产业、制造业等为一体的发展格局,真正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白领”变“潮农”

90后大学生夫妻返乡创业 搅活香菇产业“春水”

每一个菌棒都饱含着吴霞的希望

在息县彭店乡,吴霞和王恒军夫妻二人颇有名气。吴霞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之后在上海工作,年薪20万;王恒军研究生学历,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

就是这样两个非农学专业、从小到大没干过农活的大学生,竟然要放弃高薪工作,回到老家种植香菇。“许多人都不理解我们的做法,甚至怀疑我们俩疯了。但看到乡亲们微薄的收入,感到特别心酸,我们就想着希望创业找出路,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吴霞说。

新建的现代化香菇种植大棚

说干就干,2016年他们成立了食用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最初搭建了5个香菇大棚,随后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申请了产业扶贫基地,搭建了22个香菇种植大棚。仅2018年就带动周边的农村留守妇女近30人就业,其中有8户贫困户。2019年,香菇产量达50万斤,年销售额200万元,纯利润近90万元。

如今,吴霞还在直播平台上,开启了带货之旅,成为了小有名气的“网红”,而用吴霞的话来说,是“潮农”。

吴霞直播带货做“潮农”

短短四年时间,彭店乡香菇实现了零的突破。由此,一条扶贫新路——建设“蘑菇之乡",成为了彭店乡助力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2017年,彭店乡陆续发展成立两个香菇合作社。2019年,彭店香菇在息县首届农产品博览会上被评为“息县十宝”之一。目前,该乡14个行政村有100多个贫困户种植香菇,近500名贫困人员解决了就业问题,接下来彭店乡还将建设大型香菇交易市场,规划香菇酱生产厂,来拉长香菇生产链。

大棚内整齐排列的菌棒

打赢脱贫攻坚战,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息县精准制定激励政策,“拴心留人”,引导人才活水加速汇聚,为地区稳定脱贫、长远发展增添智慧动力。如今越来越多像吴霞、王恒军这样的有志青年,愿意留在息县,助力家乡脱贫攻坚。

“农二代”创新高效农业

党建引领新模式 让贫困村变出“CBD”

柑橘中的贵族“红美人”

高标准的连栋大棚、优质柑橘品种“红美人”、高品质晚秋黄桃……在息县项店镇张庄村,这里的现代高效农业基地不仅形成了“春花夏荫秋实,四季有花、三季有果”的植物季相群落生态景观,更让这些水果身价翻番远销全国各地。

而这个现代高效农业基地是由一个叫娄静的女孩,一手打造。

返乡创业“农二代”娄静

“其实农业是一个见效慢、风险大的行业,咱们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收获却寥寥无几。如果从事现代高效农业,收益就会翻几倍。”娄静2013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大二那年就与同学一起创办了电商平台,多年的市场经验,让她逐渐认识到高效农业的优势与潜力。

再加上娄静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二代”,充满了乡土情结,于是一毕业她就回到项店镇,从事火龙果种植,成为了一名新型职业农民。几年下来,娄静种植出来的火龙果供不应求,收益可观。尝到了甜头的娄静,又一次调研市场,想要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与品种。

2018年,她来到项店镇张庄村,看到村两委的一片诚心与努力。“做梦也想不到这里的改变这么大。”张庄村泥泞坑洼的土路已消失不见,焕然一新的是笔直干净的村路纵横交织,连通乡邻。而更让娄静惊讶的是,村两委班子还为她准备了一份“大礼”——为娄静准备了400余亩成片地块,进行土地流转。

让人垂涎欲滴的优质葡萄

“现代农业最怕土地不连片,不易于管理。但张庄村两委干部跑了几天几夜去给村民做工作,记得好几次都到了凌晨两点。”深受感动的娄静,把自己多年的积蓄加上贷款一共800余万,全部放在了张庄村,打造现代化的高效农业基地。

该产业基地紧紧围绕在张庄村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研究出了一套“产业+就业”的扶贫模式。如今,在娄静的现代农业基地已实现转移就业55户61人,其中贫困户23户26人,6户贫困户共计12亩土地的托管,保证每个托管的贫困户旱涝保收,亩产毛利润在5000元以上。

在张庄村产业扶贫基地里上班的村民

随着脱贫摘帽成功,张庄村现已将村级活动场所、小学、卫生室、水厂、爱心超市、产业扶贫基地、养老周转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建在了一起,构建了一个媲美城市的“村级CBD”。

科技丰粮

土地流转“转”出脱贫致富“活资产”

潘道荣助农脱贫(资料图)

致力农业是情怀,助农脱贫是梦想。五六年前,潘道荣扎根到农村,以带动家乡父老脱贫致富为己任,打造了全国茅台有机小麦种植示范区,建设了2万亩高标准农田,实现了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将“黄土地”逐渐转变成了“金土地”。

2016年起,潘道荣与李楼村、陈大庄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主要用于种植优质弱筋小麦。至2019年,全镇已流转土地约2万亩,且李楼村、陈大庄村基本实现了整村土地流转。

全国茅台有机小麦种植示范区(资料图)

2万亩高标准农田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带来的不仅是每户每年每亩600元的流转费用,成了一片脱贫致富的“金土地”,潘道荣还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半价供种服务,免费提供农技服务,免费购买农业保险,按成本价提供农资、一喷三防、粮食烘干等社会化服务,按高出市场价0.05元/斤的标准敞开回收等多项扶贫措施,带动了3700多户贫苦家庭走向了脱贫致富之路,实现了每年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

潘道荣围绕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着力发挥“多彩田园示范基地”作用,坚持“支部(党员)+基地+产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组织引、党员带、群众干”,引导群众以土地经营权流转“获租金”,扶贫资金入股企业“变股金”,转移就业就地打工“挣薪金”。

多彩田园示范基地

这样的模式使得小种植田规整为大种植田,大种植田再与科学的种植技术、现代化生产工具有机融合提高了农业效益的同时也保证了农民增产增收,为贫困户顺利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物质基础。

科技引领乡村振兴路,示范助力脱贫攻坚战。近年来,息县立足农业大县和优质资源,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坚定实施中国生态主食厨房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弱筋小麦“四专”工作,初步形成了弱筋小麦从种植到加工、从研发到检测、从流通到消费的全产业链条,为全面决胜脱贫攻坚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结语

息县靠什么脱贫?

息县现代化高效农业基地

而今小而美的弯柳树村,见证着宋瑞的几多匆忙,驻村第一书记的文化扶贫温暖人心;90后大学生夫妻俩返乡创业,搅活了香菇产业的一池“春水”;党建引领吸引高效农业基地入驻,贫困村能变出“CBD”;科技创新,“黄土地”流转成“金土地”,只为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在息县,就是这样一群脚踩泥土的扶贫带富先遣队前赴后继,誓与贫困势不两立,拼尽全力创富奔小康,才创造了息县脱贫攻坚的赫赫战绩。

息县的脱贫攻坚战,也让我们看到息县直面问题、知耻后勇、奋起直追,要脱贫、要致富、要有“出息”仿佛是息县人内心憋着的一股劲。

值得一提的是,息县县委县政府深知扶贫扶志、扶智的重要性。在教育方面斥巨资16亿元,引入210个教学班的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息县高中,还引进信阳师范学院淮河校区,在息县开创了信阳市“校地合作”的先河。

为营造更便捷的交通,息县周边8公里内,已经跑出了大广、淮息、息邢等高速公路,构建起贯通息县的高速公路网,更一口气高标准完成3000多公里路肩培护。

在人居环境方面,息县森林公园、龙湖公园、濮公山地质公园、马援广场都环伺县城、近在咫尺,让百姓出门就能享受绿色休闲环境。

在招徕人才待遇方面,息县更是拼尽全力,安家住房、安家费、家属安置、子女就学、医保卫生、办公环境……“软硬实力”双抓,构建人才发展的放心“港湾”。

同时息县的脱贫攻坚战启示,无论作为个体还是企业,无论是一出生就背负贫困标签的人,还是衣食无忧者的主动选择“应战”,都让我们思考,息县的文化扶贫、人才带动、党建引领、科技创新等扶贫举措,都殊途同归,归结到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同时,脱贫攻坚,这项伟大的壮举,终极目的是让每个人都能公平地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最终实现提升每个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文章关键词:决胜2020,河南,出彩,脱贫攻坚,息县 责编:zhaohui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编造“云南地质灾害致8人死亡”等谣言,5人被警方行政处罚 编造“云南地质灾害致8人死亡”等谣言,5人被警方行政处罚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