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 王韶卿 通讯员 闫亚平)“昨天听说在这设有电动自行车防盗牌安装点,今天一大早,我就带着所有材料来了,没想到竟然领到郑州市第一张号牌!”10月12日上午11时许,在郑东新区商都路一电动自行车登记备案安装点,郑州市民王先生从郑州市政府副秘书长翟政手中领到郑州市第一张电动自行车“绿”号牌。
为进一步规范全市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和管理使用,切实解决电动自行车被盗案件多发、交通事故高发、火灾事故频发等问题,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道路交通秩序,10月12日上午,郑州市政府在新闻发布厅召开全市电动自行车安全综合治理项目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郑州市电动自行车免费安装防盗车牌工作。发布会后,市政府相关部门在郑东新区商都路一电动自行车登记备案安装点,举行了电动车自行车免费登记备案安装防盗车牌工作启动仪式,现场发牌,现场安装。
据介绍,郑州市现有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300万辆,销售网点1200余家,日均增长1900余辆。由于在生产销售监督、安全防盗管理、交通秩序维护、火灾事故预防等方面缺乏有效管理手段,不按规定标准生产、销售问题现象严重,大量“超标”“改装”车辆涌向社会,涉及电动自行车的被盗案件多发、交通违法高发、火灾事故情况频发愈加突出,乱行乱停乱放、拉客载货等乱象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已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的“顽疾痼症”。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全市110接报盗窃电动自行车警情占全市盗窃类警情的70%,涉及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占全市交通事故总数的33%,由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占全市火灾事故总数的9%,直接财产损失达2000余万元。
针对全市电动自行车安全形势,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市公安局围绕电动自行车登记安装防盗车牌工作深入调研和试点工作基础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国首例将“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实行电动自行车安全综合项目”列为2018年十大民生实事,本着“政府出资、企业建设、惠及群众、保险自愿购买”的原则,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公安局牵头,市委监察委、宣传部、发改委、工信委以及市财政局、质监局、工商局、数字办、法制办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统筹推进,并由市政府财政出资作为专项建设资金,建设电动自行车综合智能管理平台,免费为全市市民所属电动自行车安装防盗号牌和电子标签。
“我们早在2015年就开始进行探索调研,在广泛吸收借鉴温州、南宁、成都、昆明等大中城市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经验,创新思维,提出采用NB-IOT通信物联网防控技术,实现‘信息采集、科技防盗、智能纠章’三大功能的设想。”郑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毋建民介绍说,为切实做好电动自行车安全综合项目,市公安局经过深入先进科技企业实地调研、技术对接碰撞、专家评审论证、压力测试、试点安装等系列工作,并于6月25日至8月10日,分别在航空港区、登封、荥阳三个县(市)区启动试点安装服务站103个,共安装登记电动自行车140436辆。通过压力测试,NB-IOT技术已经具备了信息采集、实时定位、轨迹回放、智能防盗、智能纠章等功能,具有大连接、强覆盖、低功耗等优势,达到了项目设计的预期,在全国也是首创,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
在新闻发布会上,郑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武清表示,所有登记备案安装防盗车牌后,车主可以自愿购买保险。安装防盗车牌的车主,凡是发现车辆被盗时要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公安机关将在接警后第一时间通过电动自行车智能管理平台开展布控、预警、追踪、侦查,最大限度侦破案件、挽回损失;凡是安装防盗车牌并购买有保险的电动自行车被盗时,在保险合同约定时限内公安机关未能破案追回的,由公安机关出具证明,保险公司按照约定标准进行赔付。
据悉,预计全市设置490个登记备案安装网点,目前,省移动公司正在抓紧生产硬件设备,准备分三批增设安装网点。自10月12日起首批共投放30个,10月底达到140个,力争在11月中旬490个网点全部部署到位,争取让广大市民都能够就近办理。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每个安装点设置“查验区、等候区、登记区、安装区”等四个区域。广大市民可根据网点部署进展,合理安排时间,错峰安装,避免出现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