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河南培育贫困村致富带头人5万余人,这项创新成全国扶贫扶志典型

2020-12-15 09:52:15   来源:猛犸新闻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肖萌 ■见习记者刘旭/文图

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必先扶志。河南省扶贫扶志工作不仅让贫困群众从物质贫困中“走出来”,更从精神贫困中“站起来”。12月14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我省在推进扶贫工作中,大力激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形成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互动机制,据悉,全省累计培育贫困村致富带头人5.07万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据悉,河南在扶贫扶志方面的一个创新做法,被国家扶贫办收录为全国扶贫扶志研讨典型案例。

全省累计培育贫困村致富带头人5.07万人

作为中国首批传统村落、河南历史文化名村的东岳村曾经是国家级贫困村,全村2000多人,有四分之一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的东岳村不仅早已甩掉了“穷帽子”,更在通往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跑出了坚实的步伐。

东岳村实现脱贫致富和绿色发展,更多的是在帮扶之下激发了内生动力。据悉,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还有不少贫困户产生了“等、靠、要”思想。当地通过宣讲、先进人物评选活动等方式,激发全村干部群众创业热情。

杨长太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3年时间,他完成了从贫困户、脱贫户,再到致富带头人的“三级跳”。从前是见人总躲的“蔫萝卜”,现成了浑身是劲的“农场主”。流转村民土地,成立四方景家庭农场,种有机水稻,乘电商快车,把糍粑、粉条、大米、茶油等“光山十宝”卖到了北京,带动村里50多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其实,河南在脱贫攻坚战中,还有更多的杨长太实现了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的转变。

12月14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培育贫困村致富带头人5.07万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河南这个创新做法 成为全国扶贫扶志研讨典型案例

据悉,为了改变个别贫困群众“坐等靠要”思想,巩义市鲁庄镇创新实施了“红黄蓝”研判观摩机制,被国家扶贫办收录为全国扶贫扶志研讨典型案例。

“红黄蓝”研判观摩机制即对有劳动能力但不就业的贫困户实行红色预警,对未脱贫户或有返贫风险的脱贫户实行黄色督促,对稳定脱贫户实行蓝色跟踪,通过分级晋位,实现靶向管理,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至实施红黄蓝研判观摩制度以来,巩义市鲁庄镇先后已有20户51人由红色预警转变为黄色督促,再转为蓝色跟踪;35户74人由黄色督促进位为蓝色跟踪。目前所有贫困户均转为蓝色跟踪户,家庭状况明显得到改善,均实现稳定脱贫。

全省实现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动态清零

近几年来,我省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6年至2019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734.9元增加到13252.5元,年均增长10.8%,比全省农村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我省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等也全面提升,全省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省贫困村全覆盖、县级融媒体中心和“百姓文化云”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全省县(市)全覆盖、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全省贫困县所有乡镇全覆盖;

并且,全省实现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动态清零。

此外,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目前,全省县级以上文明乡镇建成率91.74%、文明村建成率57.23%。通过故事会、电影、乡村婚礼、和乡村大戏等形式助力脱贫攻坚。

记者了解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出台,文旅扶贫已经成为了河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力军。文旅部门在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惠民等方面,通过夯实硬件设施、“三千行动”、凝聚工作合力等一系列措施,得到社会广泛好评。目前,全省特别是贫困地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条件明显改善,服务效能明显提升,群众满意度、社会认可度明显提高。

 

文章关键词:河南,贫困村,致富带头人,扶贫扶志 责编: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藏水入疆工程?辟谣声明来了! 藏水入疆工程?辟谣声明来了!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