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精神的力量】这里处处“焦裕禄”:从催着干到抢着干,哪个不争先?

2020-12-23 14:58:15   来源:映象网

编者按:有一种精神来自历史深处,激荡于脱贫战场;有一面旗帜扎根人民心中,飘扬于大道康庄。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思想引领行动,精神坚定信心。以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为代表的河南“三大精神”,其发源地都处于“三山一滩”重点贫困区域,是河南脱贫攻坚的“硬骨头”、扶贫开发的主战场。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曾经,“三山一滩”是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集中了河南70%的贫困人口。现如今,在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三大精神”的引领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早已深深融入“三山一滩”地区乃至全河南人民的血脉之中,汇聚成了脱贫攻坚的磅礴伟力,为新时代河南更出彩、为河南“十四五”开好局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为此,河南广播电视台映象网特别策划《精神的力量》主题报道,探寻河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神密码,溯源实现全面小康背后的精神引领,齐心协力讲好河南出彩故事、展示河南出彩形象,为谋划“十四五”开局添砖加瓦。

 

 

映象网特派记者 郑北周 程琳 陈伟然 阮海峰 崔学庆/文 段晋哲/图 路风浩/视频 发自开封兰考

赵垛楼村党支部书记王松

站在温室大棚内的王松,一开口声音里还透着几分乡音,一笑眼睛就成了一条细长的线,黝黑的皮肤让整个人看起来又有些老成持重。

“别看他像个老师一样在村里到处指点帮忙,可年轻着嘞。”村民孔爱香悄悄告诉记者,这位老成持重的村支书王松,去年年初才来村里,今年还不到30岁呢。

“夺回丢掉的红旗,赵垛楼丢不起这个人”

经过王松和村民们共同的努力,如今赵垛楼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2月16日,在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葡萄架乡赵垛楼村,一排排温室大棚连成片,本该凋敝的冬季田野里,绿色起伏绵延,就像给大地穿上了透明的保暖服,蔚为壮观。今年57岁的孔爱香跟丈夫一大早,就来到了自己所承包的两座大棚查看这里蔬菜生长的情况。

“一年两季蜜瓜和一季蔬菜,多亏了有村支书王松,让咱们收入有了保证,算下来每年收入能有六七万呢。”谈起现在的收入,孔爱香脸上笑开了花。

赵垛楼位于兰考县东部,距离县城24公里,现有人口1120 人,耕地2200亩。

50多年前,赵垛楼干部群众在连续7年庄稼基本绝收以后,冒着倾盆大雨,挖河渠,挖排水沟,与暴雨内涝搏斗。1963年秋天,一连下了9天暴雨的赵垛楼却获得了好收成,向国家贡献了4万公斤余粮。当年9月,在兰考县抗击“三害”表彰大会上,赵垛楼被树为兰考县的一面红旗,焦裕禄书记称之为“赵垛楼的干劲”。

“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半个世纪前,焦裕禄树立的这“四面红旗”,把抽象的标准转化为具象的样本,让人们对照身边的榜样找差距、找不足、找方向,同全县干部群众一起,与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

“七季绝收,一季翻身。”赵垛楼村党支部书记王松一边翻看着村里的老照片一边说,由于村地势低洼,一下雨就经常被淹。1963年以前,村里一年粮食产量五六百斤,沙丘和屋檐一般高,村民都出外逃荒要饭讨活命。

1963年的夏天,又下起大雨,庄稼都泡在水里,眼看要绝收。这时焦书记冒着大雨来到村里,组织乡亲们排涝,连着干了十多天,终于排走积水,保住了庄稼。“此后一年多,村里鼓起干劲治洪涝,挖了近500条沟,治理好了涝灾,让以干劲闻名的赵垛楼村成为当时的一面旗帜。”

经过不懈的努力,王松带领赵垛楼村终于拿到了第二面红旗

与如今看着村民纷纷摆脱贫困,收入日渐增长心满意足的心情不同,2019年初,刚当选兰考县葡萄架乡赵垛楼村支书的王松就遭到了当头一棒,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被通知“交红旗”。当着时任县委书记蔡松涛的面,王松湿着眼眶发誓,“下半年一定夺回来。”

原来,在2016年兰考县委参照焦裕禄当年树立“四面红旗”村的做法,结合兰考的发展要求,对农村工作从脱贫攻坚、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美丽村庄建设4项重点工作任务中重树“四面红旗”村。

王松在大会上交出来的是兰考县2018年重树的“基层党建、稳定脱贫奔小康、乡风文明、美丽村庄”新“四面红旗”牌子之一。

由于前任村支书因个人问题辞职,村支书职务空缺,赵垛楼村存在支部不健全等问题没能通过复核,考核时被一票否决,唯一的“基层党建红旗村”牌被收回。

“配齐村两委班子,发动村民捐钱、捐物、捐力气,筹钱为村里修路、买路灯,给村民举办饺子宴……”当王松履职半年考核成绩出炉后,看着重新挂到墙上的红旗,他长长地出一口气,“总算夺回来了,既然我当了村支书,就不能给赵垛楼丢人。”

“四面红旗”村的评选,不仅激发了王松的决心,更激起了兰考县基层党员干部的干劲和决心。

凝聚人心 村民主动拆除房子支持村里修路

整洁的村貌和宽阔的村路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村支书我就是这根针,串起了村里的家长里短和产业发展,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和你就有多亲。”村支书王松告诉记者,通过给村里修路这件事,让他亲身感受到了践行群众路线、凝聚人心、赢得人心的重要性。

据了解,由于早期村里建设缺乏规划,村里不少道路只有三四米宽,窄的路段仅能勉强通过一辆小轿车。随着车流量的增加,道路交通压力越来越大,村里早就想拓宽道路,解决村民出行难题,但面临不少障碍。

为了进一步完善赵垛楼村内部交通网,村两委班子决定改扩建村里的后街,但由于部分村民的房屋就在拟建道路上,需要拆除道路两侧村民家的门头。

而王松带着村党委说服这些屋主拆除门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了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王松多次带着我们上门谈心,讲政策,谈想法,谈利好,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村党委委员朱敬军坦言,经过多次沟通,村民们看到村党委为群众干实事的诚意,扩宽道路也确实有利于村民出行,最终同意清拆房屋门头。

令人感动的是,作为老党员的赵家赞不要任何赔偿,主动将房屋所在土地让出来,支持村集体修建道路。

“作为老党员就是要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拆房、让地,为村里修路腾出空间,我责无旁贷。”赵家赞老人说,别看王书记年龄小,这几年他为村里做的事,我们都看到眼里了,作为当家人,要考虑的是大家的利益,我支持他。

通过王松多次耐心的劝导,和赵家赞老人一样拆房支持修路的一共有40多户村民。在王松的带领下,在村民的支持配合下,困扰赵垛楼村多年的路窄难行窘境得到解决,村民出行更加方便、安全。

“一开始我们也担心村民不同意拆除,但经过诚心诚意地交流沟通,村民都表示理解和支持。”王松坦言,村民们是因为信任我,支持我的工作,那么我更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脱贫带贫,让村民走上致富奔小康路。

在带领村民致富的道路上快马加鞭

几十年前,焦裕禄何以对老乡说出“我是您的儿子”这样的话?“那是因为焦书记心里装着群众,有对群众的那股亲劲。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心贴心地愿意跟你干。”王松说。

近年来,王松多方筹措资金,硬化了村内街道20000平方米,达到了水泥路面户户通;接通自来水管道1万多米,使全村农户都饮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投资10万余元用于新建公厕,投资15万元用于改善村小学教学条件。

短短两年时间,王松事无巨细,绞尽脑汁协调村里的公事、私事、家务事,“薅着”头发提高村里的产值、颜值、潜力值。路通了、水通了,人心就通了;树美了、河美了,心里也就美了;收入高了、楼房高了,干劲也就高了。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最终还是落在脚踏实地地干上。“老百姓为啥打心眼里感谢焦裕禄,他那是豁出命去干出来的。你瞧王书记年龄不大,但身上的那股劲儿,让我们很服气。是不是实打实地领着俺们脱贫致富?光说没用,得干才行。”赵垛楼村路边的一名村民,指着远处的王松,悄悄跟记者唠起来。

从“催着干”到“主动干” 全村都在奋力争先

王松带领村干部查看大棚里的蔬菜长势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焦裕禄精神的概括。发源于兰考的这种精神让许多像王松一样的基层干部们多了一份拼劲、韧劲和干劲。

这些年,脱贫攻坚让赵垛楼村大变样。“风沙、盐碱、内涝”老三害早已消除,“蜜瓜、红薯、花生”新三宝蓬勃发展。

来到赵垛楼后,王松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走访,排查政策落实,通过发展蜜瓜大棚、红薯、苗圃、土地流转,确保每户有2项以上增收措施。

截至目前,全村共有果蔬钢架大棚153座,年生产优质哈密瓜840吨,按平均单价每公斤7元,可获销售收入58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以前的零元增加到了2020年年底的21万元,并先后获得“基层党建”红旗村、“稳定脱贫奔小康”红旗村等荣誉称号。

焦裕禄精神在新一代干部中成为了一面精神旗帜

不仅在赵垛楼村,在葡萄架乡,在兰考,在中原大地,“拼”字当头、“干”字当先的工作作风早已成为常态。

“我对兰考的感情,可以用艾青那句诗来讲,‘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中,通过与全乡党员干部群众的并肩苦干,才换来了如今还算颇丰的成果,我不是为这点成就激动,而是深深感觉到,焦裕禄给兰考留下的精神,活了。”兰考县葡萄架乡党委副书记刘银花感叹说,焦裕禄精神不是开会时讲一讲,而是要落在工作中。焦裕禄精神对于脱贫攻坚,就是精准到细枝末节上了。把精神作为指导,化成干劲,我坚信,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兰考是焦裕禄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我们经常说,焦裕禄从未离开我们,现在你走村串乡去看看,可以说走遍兰考千百处,处处都有“焦裕禄”。

从单一的扶贫,到稳定脱贫奔小康,兰考干部们不变的是继承和发扬焦裕禄精神,改变的是与时俱进帮扶群众、脱贫攻坚的方式。

村民孔爱香笑着说,这两年村里的政策给的多,特别是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让我们越奔越有盼头,“这日子啊,你一旦尝到甜头,就停不下来,谁还不是撸起袖子抢着干呀,根本不用你催。”

“以前的兰考比较穷,发展慢,大家勒紧裤腰带过穷日子,所以把艰苦奋斗和亲民爱民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刘银花说,在新时代,我们转变思想把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拼搏创新放在前面,更深更透的学习领悟焦裕禄精神,把我们对群众的亲劲儿、干工作的拼劲儿、抓工作的韧劲儿,这“三股劲”和脱贫攻坚工作严丝合缝地结合在一起。现在的兰考各个乡镇、各个村,都是领导领着干,乡镇基层干部抢着干,群众比着干。

6年前,兰考县建档立卡时,全县有115个贫困村,贫困人口23275户77350人,贫困发生率10.2%。当年5月,兰考县委、县政府郑重作出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承诺。时至2019年,“三年脱贫”的许诺早已提前兑现,兰考农民人均收入13160元,贫困发生率下降到了0.0012%。

王松坚信,坚持焦裕禄精神,踏踏实实为人民群众服务,赵垛楼村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过去的是岁月,不变的是精神,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焦裕禄精神,非但没有过时,反而迸发出新时代特有的朴实魅力。

新时代的兰考,稳定脱贫步伐坚定不移,产业振兴号角越吹越响,社会治理方式不断革新。黄河岸边的兰考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如果说没有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没有科学求实、深入调研的精神,那我们的扶贫工作也是不好开展。”王松说,从原来“催着干”、到现在“主动干”,赵垛楼的红旗又飘扬起来了。有了这面旗帜,赵垛楼的干劲,那别提有多足了。

你看,在村里四通八达的水泥路上,赵家赞老人带领着公益岗成员清扫路面打扫卫生;在温室大棚内,孔爱香夫妇正在收拾即将发往郑州万邦的蔬菜;在村委会办公楼前的广场上,好媳妇、好婆婆的评选工作,也正在如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文章关键词:精神的力量,焦裕禄精神,兰考,赵垛楼,脱贫,全面小康 责编: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9.4分!《我们与恶的距离》是个什么神仙剧?

    近四分之三的参评网友打出了5分!现实题材,严肃话题,“HBO+台剧”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这部只有10集的良心剧让很多观众感慨:好久不看台剧,猛然被惊艳到措手不及!

  • “后权游时代”,美剧看什么?

    “只有两种美剧,一种是《权力的游戏》,一种是别的美剧”,美剧迷中流行这样一句话。首播于2011年的高分美剧《权力的游戏》因为传播率惊人,被不少观众称为“美剧的半壁江山”。

  • 商丘师范学院:强化党建引领 聚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商丘师范学院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不仅着力发挥好自身科技、教育、人才等优势,而且也高度重视发挥好学校党建、宣传、统战优势,把党建工作融入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全方位,坚持“精准”方略,弘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努力以基层党建的高质量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高质量,实现了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双推进、双加强、双提升的生动局面。

  • 商城县:聚力脱贫攻坚 助推乡村振兴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经过商城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2014-2019六年间该县累积脱贫8.87万人,平均每年1.48万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2019年底的0.47%;2018年底顺利实现脱贫摘帽,11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目前全县未脱贫人口剩余3266人,今年底将全部实现脱贫,该县脱贫攻坚战役取得决定性进展,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 广东省2021春运取消?假的!

    近日,某网站发布了一篇《广东省2021春运取消》的文章,称有一份“广东省人民政府文件”表示:“根据全国疫情情况结合我省情况,2021年春运取消。”还煞有介事地提到了“三步走放假”,第一步就是“学校12月15号前全部分批放假”。

  • 西平县芦庙乡“三个强化”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西平县芦庙乡重点突出宣传、增收、整改“三个强化”,建立脱贫攻坚长效保障机制,抓实抓牢政策落实、产业培育和整改提升等工作,确保全乡2020年扶贫工作圆满收官。

慢新闻

编造“云南地质灾害致8人死亡”等谣言,5人被警方行政处罚 编造“云南地质灾害致8人死亡”等谣言,5人被警方行政处罚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