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17日)上午的“委员通道”上,委员们讲述了10个河南好故事!
河南新闻广播
2021-01-17 13:55:29 

今天(1月17日)上午7时50分,河南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委员通道”准时开启。来自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的10位河南省政协委员回答记者提问。FM95.5、FM102.3、AM657 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全程直播,新闻广播记者朱圣宇也就群众关心的“各级政府在履行职责上如何体现’执政为民‘理念?”这一问题现场提问。下面,一起来回顾一下这十个精彩瞬间:

【提问】

“执政为民”是法治政府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在履行职责上如何体现“执政为民”这一理念?

【回答】

省政协委员闫斌

“执政为民”重点是服务于民。近年来,在法治政府建设实践中,我省各级政府努力化解群众、企业到政府办事的堵点、难点、痛点,不断高质量提升政府管理服务能力。很多地方一些很好的做法值得借鉴,为什么这些地方可以做得这么好?就是当地政府在履行职责时始终牢记“执政为民”,每项工作都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给老百姓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尽管这些年各级政府在法治政府建设、贯彻“执政为民”理念上砥砺奋进,一些好的探索不断出现,人民群众反响良好。但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求,和广大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仍有很多差距、短板、弱项。希望下一步由省政府组织各地市、各厅局,对群众、企业所有的到政府所有的办事项目进行归纳梳理,借鉴行之有效的好的做法,制定全省统一的操作服务标准和清单,尽快在全省全面推行,早日让全省人民到政府办所有的事,都能实实在在感受到法治政府优质、高效、便捷的惠民服务。

------------------

【提问】

这两年,身边的水更多了、更清了,喝起来更甜了。这些变化背后都有哪些故事,下一步我省在治水、用水、保护水上,还将有哪些重点举措?

【回答】

省政协委员戴艳萍

围绕构建兴利除害现代水网总体布局,我们这几年重点谋划实施了十大水利工程,目标是发挥三大作用:一是优化网络,打造完善黄河一轴两翼、豫东平原水系网络。二是增加供给,年增水量近20亿立方米,彻底改变大别山革命老区息县及淮滨县、潢川县守着淮河没水吃的局面。三是防洪保安全。

目前十大水利工程已开工9项,初见成效,总结起来主要体现4个方面。一是水更甜!全省2300万人喝上了丹江水。二是水更清!全省河流水质优良比例提升25个百分点。三是水更美!全省城市的黑臭水体基本都被消除。四是更安全!有“淮河第一坝”之称的出山店水库提前拦蓄洪水,让淮河“十年九涝”成为历史,并且成功抗御2020年淮河流域性较大洪水。

兴水利,除水害,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深入推进四水同治,全面建成十大水利工程,同时新谋划9项重点水利工程。通过这些工程,实现四大流域水系连通,构建以黄河、淮河、沙颍河为三横,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一纵,三横一纵的现代水网体系。

------------------

【提问】

重度残疾人是脱贫攻坚的困中之困,驻马店市探索出的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推荐为“全球减贫模式”。请介绍一下这个模式,下一步又有怎样的计划?

【回答】

省政协委员张银良

第一个是“雪中送炭”。

驻马店市经过多方调研,认为“给低保不如给服务”,决定借鉴和升级托老院模式,分两步走着手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是把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起来,让他们得到很好的照料。第二步是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给家庭释放出来的劳动力一个出路。目前,驻马店市建成了107个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巡回入住有8000余人,现入住2097人,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第二个是“锦上添花”。

下一步,我们重点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巩固完善发展托养中心建设,让重残托养模式走得更远更好。

一个是聚焦“建设标准化、服务优质化、保障多元化”发展方向建立长效机制。建设标准化主要是逐步完善托养中心的规范管理,扩大重残托养照顾服务覆盖面,满足重度残疾人的更多需求。服务优质化主要是提高护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引进更多的康复人才,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多元化主要是扩大资金的投入渠道,确保托养中心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二个是围绕“十四五”规划,把残疾人事业深度融入到乡村振兴中去,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的生活更加高质量,更有幸福感安全感,实实在在有体面的生活,人人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

【提问】

2020我省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目前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展如何?未来升级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将会是怎样的?又会发挥什么样的重要作用?

【回答】

省政协委员汪秀莉

升级版的高标准农田是什么样呢?五化: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农田平整方正,林木排列整齐,道路四通八达,沟渠纵横交错;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一应俱全。

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提升粮食产能,良田、良种、良机、良技是四个关键点。现在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实现了旱涝保收,但这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我们是要把它管好、把它用好。

此外,我们正加快农作物优良新品种、自动复合型农机装备和现代农业绿色高效技术的培育研发,在高标准农田内大力推广实施良种、良法相配套、农机、农艺相融合,给农业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

到“十四五”末,我省规划建成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稳定保障1300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

【提问】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站在新征程上,河南的社科工作如何更好贴近百姓,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回答】

省政协委员李庚香

河南是社科大省,但不是社科强省,这几年,我们围绕建设社科强省、打造社科高地,从“云、群、库、学”四方面发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云,是中原社科云。这是2019年上线的河南省社会科学数据池,主要是在今日头条、抖音上对河南社科界的成果进行网上传播,讲好河南故事、黄河故事、出彩故事。依托中原社科云我们实现了河南社科研究由幕后到前台,由冷门到热门的转变。

群,是中原专家学者群。这几年,我们着力打造了中原人文学者群、中原经济学家群、中原法学家群。这些专家学者群使中原智库握指成拳,组成了社科豫军方阵,展示了中原力量,也让河南的社会科学工作实现了务虚到务实的转变,实实在在地提升了河南的软实力和竞争力。

------------------

【提问】

近年来国家一直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在去年的抗疫中,中医药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么河南作为中药大省,传统的中医药发展如何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呢?

【回答】

省政协委员郑福增

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医、西医发展存在着严重不平衡。尤其是我们河南作为1亿人口的中部大省,中医药的发展与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相比还有距离。这里有两个数据:一是:建国初期河南平均每千人口约1名中医师。截止2020年底,河南平均每千人口约0.7名中医师。占比不增反退。二是:中医药投入方面,2020年省级预算卫生健康投入是47.28亿元,中医药占比只有6.03%,非常的少。

要想重新焕发出中医事业的生命活力,有三点建议:一是在做好传承的基础上,坚持创新驱动。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在创新中寻找出路,才能突破中医发展瓶颈。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利用现代科学的技术手段为中医服务,提高和发展中医药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疗效和科研产出。三是遵循中医药规律打造政策环境,增加中医师院校培养数量,鼓励师承培养,优化医保支付对选择中医服务的支持作用,更好地为人民的生命健康服务,为健康中原服务。

------------------

【提问】

前段时间河南党政代表团到浙江考察学习,打开了豫浙合作的新局面,据了解,浙商银行已经在郑州落地四年了,入驻河南以来,浙商银行如何创新金融服务,更好地服务河南实体经济的发展呢?

【回答】

省政协委员郭斌

浙商银行郑州分行在成立之初,就把政府“只跑一次”的理念落实到金融服务当中,打造平台化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让客户最多只跑一次。客户与浙商银行签订协议后,可7*24小时全天候线上办理业务。

入驻四年来,郑州分行利用这种方式为1200家企业、10000名个人客户解决了融资难、融资慢问题。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三高”,高负债、高存款、高成本,这就拖了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的后腿。怎么来解决这些痛点呢?浙商银行通过打造平台化综合金融服务,为企业建立一个池子,把企业有价值的流动性资产,如理财、应收账款、存货等入池,转化为贷款、银票、保函、信用证等随时可使用的融资产品,让企业闲置资产首先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

另外,浙商银行的贷款能够做到随借随还、按天计息,解决了企业因一时之需、大量资金“趴”在账上备而不用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累计为企业节省财务费用1.6亿元。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将继续在总量上加大投放、结构上优化投向、方式上创新多样,发挥平台化服务特色,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小微企业、战略新兴行业、绿色发展等新经济、新业态。

------------------

【提问】

2020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面对这么多的脱贫人口,我们如何帮助他们在奔小康的路上走得更稳走得更好?周口有哪些好的做法?

【回答】

省政协委员韩华

周口的做法是坚持“两条腿”走路。

第一条腿,是要鼓起脱贫群众的“钱袋子”,也就是通过产业扶贫,增加“造血”机能,让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周口这些年,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光伏、电商、旅游,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比如沈丘的槐山羊养殖、扶沟蔬菜大棚种植、太康县食用菌生产,西华县胡辣汤加工,商水县巧媳妇工程等。

第二条腿,就是织牢防止返贫的“保障网”。

第一张保障网是建立健全返贫预警和监测帮扶机制。我们用足用够低保、特困、残疾人、临时救助等兜底政策。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这“两类人群”,及时排查、及时识别、及早帮扶,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第二张保障网是对特殊群体拿出针对性强的帮扶措施。周口探索出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居村联养、社会托养、亲情赡养、邻里助养的“五养”模式,解决了农村养老难题,让他们真正实现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

【提问】

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中小学生都出现过哪些心理问题,有什么建议?

【回答】

省政协委员王燕

疫情期间,通过家长的反馈,我们发现班级里每五个孩子里就有一个出现了心理问题:焦虑不安、内心恐惧、厌恶学习、迷恋游戏……平时,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也有很多,学习压力导致心理压抑;有的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耐挫能力极差;青春期逐步提前,“心理断奶期”提早出现。

目前,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根本没有心理教师,而且中小学没有开设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教育依然存在很大盲区。

孩子的可塑性极强,只要及早采取合理措施,收效还是相当不错的。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干预时间要早;干预角度要巧;干预节点要好。

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我提出了以下几方面:学校方面,心理教师要配备到位,心理健康课要早日纳入课程体系;社区和学校要有效对接,“特殊学生成长记录”要持续追踪关注;家庭方面,要严爱有度,加强对孩子的耐挫折教育。

------------------

【提问】

从今年开始,咱们“三农”工作的重点由脱贫攻坚转到乡村振兴上来。艺术的力量如何助推乡村振兴?

【回答】

省政协委员郭爱和

资源不等于资产,只有加以开发、利用,才能变资源为财富。乡村要想美,培育一批懂美的人更重要。

所以我认为,用艺术破解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以及沟域经济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实现永续发展的乡村振兴,是一条值得探索推广的路。我们在打造“爱和小镇”的过程中,也希望能够把它变成艺术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样板间,让它可复制、可推广、可延续。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
去映象网看河南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