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追寻初心 中原印记①】郑州:“二七精神”历久弥新 注入新时代内涵

2021-01-26 11:09:47   来源:映象网

编者按:每一个红色遗迹都深藏着一段红色记忆。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风华正茂,百年初心依旧。

为记录历史伟业、展现百年风华,映象网特推出《追寻初心 中原印记》系列报道,寻访河南红色遗迹,回顾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追寻红色初心,讲好中原红色故事。

映象网记者 陈伟然 实习生 薛佩宜 王婉婉/文 段晋哲/图

1923年2月2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发表罢工宣言,并提出了五项条件。4日,全总罢工委员会一声令下,全路2万多工人立即停止所有的工作,举行大罢工,使长达1200多公里的京汉铁路顿时陷入瘫痪。而京汉全路罢工工人遭到武力镇压,52名工人领袖、共产党员被残忍杀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惨案,史称“二七大罢工”。郑州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策源地之一,素有“二七”名城的称号,1971年,在“二七”烈士殉难地建立的二七纪念塔,正是这个英雄城市的象征。

二七塔内,无数先烈的英勇事迹被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来

二七纪念塔,郑州人心中的精神之塔

郑州位于京汉、陇海两大铁路的交会处,铁路工人集中,这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工作的重要地方。1920年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开始在铁路沿线开展工人运动。到1922年底,京汉铁路沿线已建立起16个分工会,为成立总工会奠定了基础。

1923年2月1日清晨,各地代表齐集郑州,从郑州火车站出发,向总工会成立大会会场——普乐园挺进。

反动军警荷枪实弹,如临大敌。面对全副武装的敌人,代表们毫不畏惧,冲破军警的包围圈,冲进会场。在一片欢呼和口号声中,郑州分工会委员长高斌大声宣布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

2月1日晚,总工会秘密召开紧急会议,为争人权争自由,决定在2月4日举行全线总罢工。

面对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成立,军阀吴佩孚决定用武力镇压工人。

2月4日上午9时,郑州分工会工人们齐集机厂煤台,高斌拉响三头汽笛,宣布罢工开始。在三个小时的时间里,从南到北一千多公里的京汉铁路线上,三万工人实现了总同盟大罢工。

2月7日,吴佩孚在列强的支持下调动两万多军警对罢工工人进行血腥镇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施洋、林祥谦、高斌等52位同志英勇牺牲,300多人身负重伤,1000多人被开除,流离失所。

“二七惨案”后,京汉铁路沿线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但是工人们在党的领导下没有退却,他们擦干身上的血迹,踏着烈士的脚印,又开始了新的斗争。1924年2月7日,全国铁路总工会正式成立。郑州分工会恢复后,汪胜友被选为郑州分工会委员长,司文德被选为工务处工人总代表,他们二人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于1926年7月组成秘密战斗小组,有力地打击了封建军阀。1926年10月6日二人被捕,15日被杀害于郑州的长春桥。

岁月变迁,曾经的水深火热之地如今已换了新颜。

1951年,郑州市翻新道路时将长春桥旧址扩建为二七广场。当时广场内建有一座木塔,1971年木塔倒塌。为了纪念京汉铁路工人运动,郑州市政府当年在原址上修建了二七纪念塔。二七纪念塔自建成以后一直走在郑州市文化传播的最前沿,许多工商企业都以二七塔为商品注册商标,环绕二七纪念塔周边,二七区、二七路、二七商圈……可见二七纪念塔在郑州人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二七纪念塔不仅成了郑州的地标性建筑,也成为郑州人心中的精神之塔。

石琳(左一)在为游客讲解二七惨案的故事

“二七精神”历久弥新,鼓舞无数郑州人奋勇前行

波澜壮岁欣回首,敢在人先又续征。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初露锋芒时精彩而又悲壮的亮相,先烈用热血铸就的‘二七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石琳是郑州二七纪念塔的一名讲解员,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郑州人,从小听着二七塔钟声长大的她,对这里有着不一样的情愫。

“上大学时,我有幸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那时我对党的认识还很浅薄。”但是,自从石琳来到二七纪念馆后,每天向游客讲述京汉铁路运动,以及在运动中牺牲的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她才明白只有更真切地了解这段峥嵘岁月才能使自己的讲解更打动人。

2015年上半年,石琳在实习期间就接触到讲解工作,“起初,我认为作为一名讲解员,首先要把讲解的内容背熟,其次要注意普通话、语速和仪态等。”经过半年实践,石琳逐渐认识到丰富的知识储备量和对党历史的认识的重要性。“我们要不断学习历史,通过看书和翻阅资料来充实自己的储备库,才能在游客提问的时候做到对答如流,才能将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讲述得更加生动和深刻,让每位参观者都有所受益。同时,我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应该通过学习将历史铭刻于心。”

为了将理论结合实践,石琳是这样学的,同时也是这样做的。她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同时走进社区和校园,将自己的所学灵活运用。2017年,二七纪念馆陈展部全年完成义务讲解634场,全年讲解共计796场,总受众达3.5万人次,举办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报告进校园进社区等各类活动共计52场。忙的时候,石琳一天要来回在二七塔上往返讲解无数次,每当她精疲力尽口干舌燥时,想起当年无数先烈的事迹,总能让她重做起精神,继续投入到工作当中。

而像石琳这样被“二七精神”所感染的人,在郑州还有很多。

如今的二七塔是郑州的城市中心,也是城市地标

2019年,郑州二七区举办专家研讨会,提炼出“坚定信仰、忠诚为民、敢于斗争、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新时代“二七精神”内涵。

在郑州市二七区的二七区环管所,有这样一位共产党人,他用拼搏、奉献和进取诠释了心中的“二七精神”。“全国劳动模范”江学铜出生于1964年,16岁那年,他接过父亲的环卫工作,刚开始心里还有些抵触。然而,一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让他想明白了工作的意义。他买来照相机,自学照相,便于勘测管道情况;自学电焊,成了所里第一个考电工资格证的人;他还是一个水工,能自己换管子、接水龙头;发明了平板除臭阀、车载发泡式移动公厕,是环管所出名的“全能工人”。另外,江学铜自费印了大量名片发给大家,谁家有麻烦只要给他打电话,他便风雨无阻地上门维修。

战斗英雄张利修1947年参军,参加过平津战役、察南战役等多次战役。1986年,他被组织安排到二七辖区军干一所休养。然而,张利修“不甘寂寞”,从1993年开始,他先后举办了34个展览,向后人介绍党的光辉历史。他在郑州市的学校、广场、公园等处举办流动义展1900多场,观众高达200多万人次,人们形象地称他为“党的义务宣传员”。故事在老党员口述中传递给下一代,声声入心,成为革命传统教育、不忘初心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这种担当奉献的品格,也是“二七精神”在新时代的缩影。

二七区陇海大院是一个有着百余年历史的老铁路职工家属院,原有752户居民。高新海是1951年出生于陇海大院的普通居民,高新海的爷爷曾经参与过二七大罢工。1976年,高新海因病导致高位截瘫。不幸接踵而来,父亲、母亲病重。家庭的重担都压在妹妹高新霞身上。多灾多难的家庭在邻里的爱心接力下支撑过来。40余年来,大院里几乎每个人都帮过高新海,走了一拨,又来一茬,生活上事无巨细都帮忙。40余年真情相守,消解了高新海的苦难和不幸,他说:“咱家不缺爱。”而陇海大院的感人故事,体现了团结、奉献的“二七精神”。

像这样的故事,在郑州还有很多,“大爱仁医”胡佩兰、“全国最美家庭”马昕……从战斗英雄到普通民众,“二七精神”已经成为郑州的独特名片。

文章关键词:中原,精神,时代,内涵 责编: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在12306公众号“发疯”留言能求到票?客服辟谣:不能 在12306公众号“发疯”留言能求到票?客服辟谣:不能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