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老杨会客厅创始人 杨建国
春节刚过,河南“十四五”开局走出了最重要的“第一手棋”:优化营商环境。
2月22日,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召开,在“十四五”开局第一时间,就树立起大抓营商环境的鲜明导向,全面吹响了优化营商环境“冲锋号”,也是打响了河南迈向全国营商环境第一方阵的“发令枪”。
河南 “十四五” 开局的第一手棋,为什么是营商环境?对“十四五”时期的河南而言,营商环境有何特殊性?后续着力的重点又在哪里?
首先,优化营商环境,是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经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传统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制度供给成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样需要继续改善营商环境,不断增强中国经济的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去年下半年,河南党政代表团连续前往上海、北京等地“取经”,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学习这些区域制度性的改革经验,如何将开放以更加系统、制度性的方式搭建起来,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成效、深度;就是学习这些先进区域在改善营商环境上精益求精的信念、模式、做法等等。
而这些“取经”的成果,也通过河南十四五规划建议、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本次大会等,逐步得到清晰、明确的展现和践行。
比如,而河南“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也多次强调优化营商环境,包括“营商环境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实施好《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行“首席服务官”制度,深入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和以评促改,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等。
其次,优化营商环境,是服务河南“十四五”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
刚刚开启的“十四五”时期,是河南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到了由大到强、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关口,到了可以大有作为、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的重要时期。
而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优化营商环境,是推进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已经成为地区之间竞相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自觉行动。
特别是当前,河南经济正处于结构深度调整、动力加速转换、发展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而与此同时,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仍然很重、困难仍然很多。这就需要更充分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要性,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疫后重振的重要抓手、对冲应急性政策调整影响的重要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响鼓重锤、久久为功,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攻坚战和持久战。
第三,优化营商环境,也是河南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升级的必然要求。
一个地区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河南省委省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这其中,可以包括明显的三个阶段。
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节点,河南营商环境优化经历了第一次全面升级。
特别是对于地市和县域来说,从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乡一品”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到2000年以后,紧抓园区建设的机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模式,再到产业集聚区建设启动,营商环境迎来第一次体系化、制度化升级,这是河南营商环境1.0阶段。
而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开端,以包括自贸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航空港区等载体、平台为支撑,河南营商环境过去几年迎来了2.0阶段。
而随着改革开放迈过40年的关口,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的到来,为河南进一步破除体制障碍、激发内生活力带来了历史良机。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河南站上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如何“破题”高质量发展,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河南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标杆和样本,成了河南发展新的历史性命题。
特别是以《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标志,以本次大会为起点,河南迈入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全新阶段。
通过这样一场年初大会的进一步强调,能够更加明确对营商环境的重视,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国内市场巨大潜力,从法律和制度、组织和保障、信心和决心等多个层面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作为河南“十四五”开局的“第一手棋”,作为河南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冲锋号”,作为河南迈向全国营商环境第一方阵的“发令枪”,本场大会,有透露出哪些重点呢?
作为河南“十四五”规划建议、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重要会议、政策精神的延续,本场大会透露出了以下几个重点:
第一,强调问题思维。
从迈向全国营商环境第一方阵出发,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和国内先进地区,河南的营商环境还有较大差距,在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办事创业的痛点堵点难点仍然存在,如市场主体权益保护不够平衡、政务服务不够便利、审批效率低、融资难融资贵、监管执法不规范等问题。
而本场大会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包括“玻璃门”问题、全省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培育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法治、成本、便利化等问题等等。
可以说,本场大会这种问题思维,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以解决市场主体反映最为集中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坚持复制先进经验补短板、激发动力强弱项、勇于担当求创新,切实保护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第二,强调要素思维。
和今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精神相似,本次大会强调,优化营商环境要着重突出土地、物流、资金等要素思维。
本场会议强调,“想方设法把物流和用地用能成本降下来”、 “多措并举把融资成本降下来”、以及“常态长效把税费成本降下来”。
这是把用户思维和要素思维结合在一起,把重点放在提高企业获得感上,站在企业角度去制定政策,提供全周期、可持续、接地气的服务,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发自内心的呵护、陪伴企业整个成长过程。
第三,强调产业思维。
营商环境改革,重在精准、实效,既要对准市场主体需求,也要契合产业经济发展的定位。
本场会议强调,“加强产业配套,坚持产业链式布局、集群化发展,打造需求对接、业务关联、市场融合、经营协同的产业生态。”
一个地方的产业链思维越强,配套水平越高,其营商环境就会越好。在优化营商环境中,河南正切实树立全产业链思维,跳出具体项目、事件,立足整体、着眼大局,以全产业链视角,推动产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万不可顾此失彼、抓其一点不及其余。
而政府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中,不能仅仅停留于扮演“服务员”的角色,而要担当起“组织者”的重任,要更宏观、更强大的调控能力,需要从全产业链的视角多“为企业所不能为”。比如,更加高效地配置生产要素、更有成效地做好产业链上下游的衔接协调等,推动产业链真正做大做强。
12月17日,河南省产业互联网协同创新智库成立暨2020年河南省互联网企业“双十强”颁布大会在郑州隆重召开。大会发布了2020年河南省互联网企业“双十强”榜单,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有限公司被评为河南省互联网十强企业、河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突出贡献互联网企业。这是河南省互联网企业“双十强”自2019年开始评选以来,大象融媒再次登上十强榜单。
初心使命永不忘,扬帆奋进正当时。11月27日,中共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次全体党员大会在河南广播电视台8号演播厅胜利召开。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紧紧围绕奋勇争先、更加出彩,坚持“两个高质量”,基本建成“四个强省、一个高地、一个家园”的现代化河南。《纲要草案》用“实现八个更大”描绘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为未来我省经济、民生、文化和生态发展指明了方向。借力十四五规划,推动我省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是我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近日,邮政部门传来喜讯,《豫剧》特种邮票正式列入2021年纪特邮票发行计划,将于2021年11月20日面市。11月26日,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有关部门全面启动了《豫剧》邮票的编辑、设计,并赴河南专门开展广泛的调研论证工作。
4月29日上午,济源示范区政法委副书记郭兴林、济源法学会党组成员秘书长李为民在济源示范区司法局副局长李艳及律管科科长郭军的陪同下,来到河南愚公律师事务所进行调研,强调要不断深化法律服务工作改革,提升法律服务水平。
12月4日下午,河南移动再次邀请全省20名体验官及省内主流媒体代表,参加“优质服务体验季之走进科技移动”客户体验活动,到河南移动网络管理中心,近距离了解河南移动的网络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