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追寻初心 中原印记】英雄热土 扶沟记忆

2021-03-05 09:17:16   来源:映象网

编者按:每一个红色遗迹都深深埋藏着一段红色记忆,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风华正茂,百年初心依旧。

为记录历史伟业、展现百年风华,值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映象网特推出“百年与共”之“追寻初心 中原印记”系列报道,寻访河南红色遗迹,回顾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追寻红色初心,讲好中原红色故事。

映象网记者 金江涛 见习记者 丁阳光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1934年11月24日,吉鸿昌将军以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这首永久流传的诗篇,在北平慷慨就义。

吉鸿昌,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优秀共产党员,伟大爱国主义者,河南省扶沟县人,1895年生,1932年加入共产党,1934年被蒋介石下令枪杀于北平。在抵御外敌侵略的战斗中,他英勇顽强,舍身报国;在法庭上,他大义凛然,宁死不屈,表现了一个民族英雄和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和英雄气概。

吉鸿昌坚决抗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从容就义的革命英雄主义,为广大共产党员树立了光辉榜样。2009年,吉鸿昌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2014年,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抗日民族英雄 “为时代而牺牲”

作为爱国抗日英雄,吉鸿昌“我是中国人”的爱国事迹不单单是在课本上,早已烙印在国人心中,他用中华民族的自尊向外国的种族歧视挑战,不卑不亢。

如今来到2021年,距离吉鸿昌牺牲已有87年,但他身上的红色记忆并未随时光消逝,而是在家乡扶沟大放光明。扶沟县吕潭镇边的清水河河岸南侧的“吉鸿昌学校”旧址在风雨中屹立,承载着吉鸿昌将军的英魂注视着故土。

“早在数十年前,我们就一直在做致力于继承和发扬吉鸿昌精神的工作,这是我们研究会的职责和使命,也是受将军身上的爱国精神感召。”扶沟县吉鸿昌精神研究会负责人张志华对记者说道。扶沟一批执著传承红色文化人士,成立了吉鸿昌精神研究会,系统性、专业化、多角度地挖掘传承吉鸿昌精神,该研究会的专家学者们对吉鸿昌将军一生波澜壮阔的爱国事迹早已耳熟能详。

“从1913年投冯玉祥部,由士兵逐步晋升至军长;1932年加入共产党;为了国家和民族,1933年他与冯玉祥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连克康保、宝昌、沽源、多伦4县,将日军驱出察境;1934年,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吉鸿昌那临刑前‘我是共产党员’的呐喊振聋发聩,似乎能穿过历史时代。”扶沟县委党校高级讲师王智炜介绍起吉鸿昌的生平如数家珍。

为了传承好吉鸿昌精神这一红色基因,近年来,王智炜对吉鸿昌的事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掌握了大量史实资料。在他眼里,吉鸿昌是一张靓丽的“红色名片”,值得所有国人学习。

弘扬爱民情怀 “做官即不许发财”

“吉鸿昌将军身在旧军阀中,却没有一丝恶习,始终抱着一颗‘当兵救国、为民造福’的初心,尽力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他关注民生、体恤民情,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百姓做的好事实事不胜枚举。”王智炜对记者说道。吉鸿昌的事迹充分折射出他的为民情怀和高尚情操,也是他务实重干作风的真实写照。

一直以来,吉鸿昌把“作官即不许发财”当成座右铭。这是父亲吉茂松的遗训,当官要清白廉政,多为天下穷人着想,不能想着做官发财。父亲去世不久,吉鸿昌设计并书写“作官即不许发财”,烧制数百个瓷碗上发给部下,勉励大家廉洁奉公,要记住“作官不能发财,发财就要砸饭碗。”即使到今天,这句话也有很好的警醒作用。

“公正纯洁,为作做事而做官,训练民众,使知四权运用,政治注重下层,工作适合一般民众需要。”这段话正是吉鸿昌从政清廉、为民做事的施政理念,当年他任宁夏省主席时亲笔手书。他还让摄影师把这段话印到照片上,并加印百余张分赠宁夏全省各厅、局、县长及第十军所属各师、旅、团长,用以自勉和勉励部下。这也是吉鸿昌“为做事而做官”著名照片的由来。

兴办免费教育 华夏大地布桃李

吕潭镇上,清水河清。记者还跟随吉鸿昌精神研究会的专家学者走进了吕潭镇“吉鸿昌故居”,大门门楼上方五个鲜红的繁体大字熠熠生辉。站在大门口北望,旧址学堂屋脊由绿、黄两种颜色的琉璃瓦组成。绿瓦为底,黄瓦镶嵌其中,组成“中山”字形。

吉鸿昌故居与西侧的吕潭学校旧址由圆形拱门相连,青砖绿瓦间,透露着古典建筑的厚重美感。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吕潭学校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从1957年开始就兼职看管学校旧址了,1991年年龄大了就变成专职,我的老父亲和吉鸿昌是‘拜把子’的结义兄弟,看守旧居,本就是应当的。”84岁的何国治仍旧耳聪目明、豪爽健谈,他看守吉鸿昌旧址一甲子了,被人称为旧居的“守护人”。他免费为来此参观人员无偿服务,讲解吉鸿昌的红色故事。

据老人回忆,他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吉鸿昌免费兴办教育的善举。吉鸿昌一直很重视教育,在部队打仗之余,还不忘勤奋读书自学。1921年吉鸿昌升任营长后返乡时向父亲提出办学建议。父亲吉筠亭十分支持。他用儿子的资助,又自筹部分资金,办起了吕北初级小学。入校就读的学生,书籍文具等费用完全由校方供给,家庭特别困难者,还有衣服鞋袜等特殊补助,因而吸收不少贫家子弟。

1927年,已经是师长的吉鸿昌安排师部秘书郝子固回到吕潭,担任已经由吕北小学更名为中山学校的校长,了结了吉鸿昌内心一直想专心致志办教育的心愿。每次回到家乡,吉鸿昌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中山学校。巅峰时期,学校校舍200余间,在校学生1700余人。已超过当时县立中学,人称“豫东第一校”。

1934年11月24日,吉鸿昌在殉难前,为吕潭学校留下遗嘱,特意嘱托学校事宜:“欣农、仰心、遐福、慈博诸先生鉴:昌为时代而死……属吕潭地方学校教育地方贫穷子弟而设款项,皆由先父捐助,非先父兄私产也。”

擦亮红色名片 民族精神代代传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弘扬吉鸿昌精神一直是扶沟家乡人民的神圣使命。为擦亮红色名片,扶沟县建设有吉鸿昌将军纪念馆,还成立有吉鸿昌精神研究会。多年来,广大群众更是通过各种方式,缅怀革命先烈,追寻红色足迹,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爱国主义精神绽放光芒。

在吉鸿昌将军革命精神影响下,扶沟县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革命建设时期,涌现的部分杰出抗日志士和革命先烈事迹陈列,如新四军拂晓报社编辑、记者姜鸿起;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日军疯狂扫荡抗日根据地战斗中壮烈牺牲的女英雄、辽县妇救会主任张超;青藏公路筑路英雄、“张福林班”班长张福林;以及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娄国清、李在中、王耀江、李书义等。鸿昌故里的英雄儿女用不畏艰险的实际行动,展示了时代风采,传承了红色因基因,无愧这片英雄的热土。

“目前,扶沟县委、县政府已成立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改造提升工程和周口市党员教育基地建设筹备指挥部,对吉鸿昌将军纪念馆进行升级改造,丰富纪念馆内容,重点突出吉鸿昌爱国主义精神在群众中的弘扬和传承。”吉鸿昌精神研究会负责人张志华表示。下一阶段,研究会将继续举办好创新之举《红色大讲堂》,同时开展吉鸿昌精神进校园、进机关、进乡村活动,成立吉鸿昌精神书画院,举办吉鸿昌精神演讲、书画、歌咏比赛等系列活动,积极筹划吉鸿昌精神教育基金会,助推吉鸿昌故居大开发、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大提升、吉鸿昌干部学院大建设“三大开发”,将吉鸿昌精神继承发扬好。

(映象网周口新闻热线:15036826188,投稿邮箱:zhoukou@hnr.cn。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 0371 9699)

文章关键词:扶沟,吉鸿昌 责编: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编造“云南地质灾害致8人死亡”等谣言,5人被警方行政处罚 编造“云南地质灾害致8人死亡”等谣言,5人被警方行政处罚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