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乡村振兴的大美画卷将在中国大地上徐徐铺展。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值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映象网特推出“吾乡吾党”之“我和我的家乡”系列报道,看河南乡村追梦人用心用情用力去描绘乡村大美画卷,实录他们奋发向上的追求和思考,传扬他们以农业农村现代化引领新时代的乡村巨变,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映象网记者 金江涛 见习记者 丁阳光
今年55岁的曹月立,是一名党龄近30年的老党员,自2005年担任淮阳区白楼镇于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一直扎根农村基层,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于庄村每一处角落都留下了他建设家乡的足迹。
基层党支部作为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曹月立积极把各项惠民政策传递到百姓的田间地头,在依法决策的基础上实行民主管理,提高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他的带领下,于庄村党员齐发力,村道硬化、路灯亮化、修建文化广场……于庄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换新颜。一桩桩惠民实事群众都看到眼里、记在心里。于庄村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全省“五个好”党支部、全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单位、全市优秀基层党组织及市红旗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
党建促活力 旧村庄焕发“新生”
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如何结合乡村日常实际,深入开展各项振兴工作是摆在曹月立面前的难题。曹月立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的好经验,带领干群以党建为引领,凸显组织振兴作用,用高质量“党建+”各项工作为乡村发展与生产带来活力,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现在我们村两委干部5人,监委干部3人,干部配备完善,工作中运行良好;现有党员53名(预备党员1名),常年在家党员40名,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16名,一个党员一面旗,村内党员在各项工作中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党建思路清晰、活动扎实开展、人民安居乐业。”采访中,曹月立对记者说道。
据介绍,于庄村早已形成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两委为主导、村民为主体的民主法治组织体系,荣获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沉甸甸的荣誉是对于庄村最佳的证明。曹月立表示,会定期组织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提高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村务日制度、民主制度等工作也进展的如火如荼,帮助村民解决各类民生难题,做到家庭矛盾不出门、邻里矛盾不出村。同时,还认真落实村政事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向群众主动公开,推动农村基层廉政建设,密切干群关系,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对于庄村这些年的蓬勃发展,曹月立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最有发言权。据他介绍,在家乡振兴的道路上,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很多,一幕幕浮现眼前,每逢想起就会热泪盈眶。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党员干群奋勇争先,全村集体行动,机器、人力齐作业,机器轰鸣声和人潮喧嚣声交织成最动人的交响乐,彻底整治了全村沟渠和坑塘。当然,最让曹月立感动的还要属疫情防控期间,村干部和党员群众,坚守防疫一线,将防控知识传播到田间地头,将防疫宣传送到每家每户。挂横幅、贴标语、发传单、安抚群众情绪,一遍遍摸排人员信息,并为居家隔离群众送上生活物资……
“开展抗击疫情募捐活动时,我们村全体党员率先带头积极捐款,爱心企业和村民自发捐款捐物,王天龙捐赠于庄村50箱方便面和5箱纯净水,村民黄灿顺捐款500元,黄新厂捐赠20斤酒精……每当想起一幕幕,就打心眼里感动,都是为了建设我们自己的家乡。”提及村里的工作,曹月立激动地告诉记者。在他心中,每个村民早已经成为了家人,无论是个人小家,还是于庄村这个大家庭,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凝聚着他的辛勤和汗水。
描绘新蓝图 抓住乡村振兴契机
“原先村民钱涛家境困难,我们根据相关惠民政策,为其争取惠民贷款,现在他将目标瞄准旧车市场,进行修旧利废,彻底摆脱了穷困;还有村民钱和平依靠政策帮扶,流转了60亩土地种植山药、西瓜等经济作物,收入大幅度提升……”在曹月立看来,按照政策办事,公平、公开、公正地做好群众工作,各项产业才会有长足发展,村庄才会更和谐、更安康,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才高。
“下一步,乡村振兴这盘棋,我们会牢牢抓住契机,描绘乡村发展新蓝图。将继续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服务于民,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村民的日子必将越过越好,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新生活。”曹月立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