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制造“蔡徐坤微博转发过亿”的幕后推手被判刑

2021-03-11 12:40:47   来源:映象网

2018年,“明星蔡徐坤一条微博转发量过亿”事件引发舆论对流量造假的关注。按照当时的微博用户数量,转发量一亿意味着每三个微博用户中就有一人转发了蔡徐坤的微博。人民日报官微评论称:“一亿转发量”,你们也真敢刷。

2019年6月,操纵上述微博刷量事件的幕后推手“星援”APP被查。日前,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星援”APP开发者蔡坤苗的判决书,其因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罪一审获刑五年。

3月10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星援”App开发者蔡坤苗的判决书,因其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北京市丰台区法院审理查明,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间,被告人蔡坤苗未获得被害单位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授权而自行开发“星援”APP,有偿为他人提供不需要登录新浪微博客户端即可转发微博博文及自动批量转发微博博文的服务。后大量用户以向“星援”APP充值的形式有偿使用该软件,并通过运行上述软件侵入新浪微博服务器。

经鉴定,“星援”APP通过截取新浪微博服务器中对应账号的相关数据,后使用与其截取数据相同的网络数据格式向该服务器提交数据并完成与该服务器的交互,以实现不登录新浪微博客户端即可转发微博博文的功能以及自动批量转发微博博文的功能。经统计,至案发时该软件已有用户使用19万余个控制端微博账号登录,被告人蔡坤苗获取违法所得人民币6253752.86元。

“蔡徐坤的超一亿次”背后:一个人就是一支部队

2019年,星援APP被查封曾引起广泛关注。6月,北京市公安局网安总队会同丰台网安一起查封了助推转发量过亿的幕后黑手——一个叫星援的APP, APP开发者蔡坤苗被批捕。

“星援”是一款用于转发微博、做数据的App。粉丝直接通过微博账号登录APP,充钱开通会员后,可以在自己微博账号下绑定多个小号,数量在几十到几千不等。只需要粘贴转发微博链接,设置转发该条微博的表情、间隔时间、转发次数等,就可实现转发数量翻倍,充分满足了粉丝们“一个人就是一支部队”的一键打榜需求。

大学肄业的“95后”开发微博刷量APP

北京市丰台区法院公布的判决书显示,“星援”APP的开发者为蔡坤苗,其于1995年5月30日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大学肄业,系泉州市星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蔡坤苗因涉嫌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于2019年4月11日被逮捕。

被告人蔡坤苗供述:“2018年3月,我自己做了一个名为星援的手机APP软件,并注册了一个网络工作室。2018年8月,我成立了泉州市星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蔡坤苗供述称,其公司主要经营两款手机应用软件,分别是星援和应援宝。这两款软件均是对接新浪微博的,客户通过这两款软件可以登录自己的微博账号实现批量转发、点赞和评论操作,而且绑定的微博数量没有上限,不用再人工登录每个微博账号进行重复操作。星援、应援宝两款手机软件通过用户的微博账号、密码登陆,登陆的时候不需要再另行注册。这两款软件的用户可以批量操作在软件端绑定的账号,更加快速的进行微博转发(行话叫抡博)、评论、点赞。微博客户端只能使用一个账号登陆进行操作,而星援、应援宝两款软件可以同时登陆多个微博账号进行相关操作。这两款软件在功能上是一样的,只是名字不一样。

蔡坤苗称,星援、应援宝两款软件可以加快明星粉丝,提升转发评论的数据量,满足数据的需求,“我于2019年2月份查看后台数据,星援、应援宝共有微博‘大号’用户17余万个,这17余万用户大约绑定了3000余万个微博‘小号’。‘星援’‘应援宝’一共有微博中的明星群管理员×××余个。微博‘大号’是常用的微博账号,有粉丝的老号。微博‘小号’是新注册或注册时间短的账号,也就是为转发增量而准备的账号。2019年2月份左右,我查了一下银行账户,‘星援’累计充值人民币700余万元,应援宝使用人数比较少,大概充值有10余万元。”

蔡坤苗供述称,他将犯罪所得主要用于买房和公司开销了,“我在泉州城东中骏世界城买了一处住宅,目前还在建设没有交房,费用大约100余万元。我还在泉州城东中骏世界城买了两个底商登记在我父亲蔡某名下,费用大约300万到400万之间,具体多少钱记不清了。其余资金用于日常开销、员工工资支出等。公司人事是陈某,每月工资7000元。UI设计是苏某和一个男孩,每月工资7000元。”

一个“星源”倒下去,无数“造假”站起来

“星援”的倒下,曾让乐观者拍手称快,“这下粉丝消停了”“正好整顿平台风气”“艺人们终于要迎接裸泳大考”。然而,之后的两年发生的种种,却让人们发现,这种预测未免乐观。“过亿转发”事件虽然不再重演,但围绕热搜的争夺战以及直播带货的数据造假却从来不见停止。

星援的“成功”靠的是粉丝发电,而后来的共谋者却成分复杂。除了金字塔最底层的数据女工,还有随着直播蓬勃增长的MCN机构、商家、主播,有时位于塔端的艺人本人也要亲自下场厮杀。

靠买数据“要脸”的艺人:从偶像小生到“浪姐”都有

流量艺人有粉丝群体冲锋陷阵,非流量艺人,就只能靠买。腾讯《贵圈》的一篇文章中曾提到,一位古装戏的偶像小生在营销方面砸了800万元,其中600多万都是在数据上。“水军啊,微博维护的量,冲热搜啊,各个平台上的弹幕,啥数据都刷”;《乘风破浪的姐姐》开播前,一位远离娱乐圈一线的70后“浪姐”曾向营销公司提出,“死命地要热搜——前三”,却因为砍价时间过长与热搜失之交臂。

娱乐圈中,数据维护费用已经成为艺人宣传工作的固定成本,甚至年过六旬、德艺双馨的戏骨也有数据组——他们可能不缺演技,对市场也没有太大野心,但影视剧集的制作方,包括院线也越来越关注数据,流量的诉求,在产业链一环接一环往前返送,最终传导到艺人眼前。他们发现,自己也需要用热搜、点击量、作品数目、各式各样的指数、排行榜、粉丝规模和活跃度来为自己勾勒出数据的画像,以彰显自己的价值。

泛娱乐圈被谁异化?数据、资本还是投机者?

于是,泛娱乐圈任何一个环节的考核都被异化成一个个数据、一张张榜单。曾有一份统计显示,各大互联网社交平台上,需要打榜的明星榜单有77个。短视频软件都有明星专属板块,QQ粉丝群有定时签到打榜,微博设有虚拟送花,地图软件也会利用粉丝效应带你做任务追星……平台需要流量,流量需要数据,数据需要粉丝,粉丝需要“星援”,追星早已成为资本逻辑下媒介共谋的大型实景游戏。游戏的通关密码则是“刷量”,监管者堵上一扇门,心思活泛者又重新开一扇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循环周而复始,数据系统永不停歇地高速运转,不带一丝情感地抓取、记录着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的一举一动,不给任何参与者喘息之机。

综合人民日报、澎湃新闻、北京青年报

文章关键词:蔡徐坤,微博,过亿,幕后推手,判刑 责编: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假的!“蒙华铁路断桥了”系不实信息 假的!“蒙华铁路断桥了”系不实信息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