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豫见我的“十四五”】范文彦:祖传+创新 让老技艺更有传承活力

2021-03-16 14:50:15   来源:映象网

编者按:“十三五”收官冲刺,“十四五”谋篇开局。“十四五”规划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映象网特推出《豫见我的“十四五”》策划,从能够代表河南的品牌、人物、美食、文化、旅游等方面,选择接地气、贴近百姓生活的角度,看他们眼中的“十四五”,聚焦河南在“十四五”和2035年的远景目标下,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奋勇争先。

映象网记者 康世保

范文彦,许昌吴庄驴肉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许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许昌吴庄驴肉制作技艺)第五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获“许昌市女创业明星”等称号。2019年,许昌吴庄驴肉制作技艺入选许昌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许昌吴庄驴肉制作历史悠久。有着五代传承的“中原香”驴肉可称为许昌驴肉制作的代表。近日,记者在位于许昌市许继大道吴庄的“中原香”驴肉馆,见到了正在店里招待客人的范文彦。

百年沉淀中原香

许昌吴庄驴肉起源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有百年。清代末年,吴庄有一名叫吴松的人,家里原先经营豆腐生意,因为拉磨的毛驴受伤,想卖没人要,就尝试宰杀后进行卤制贩卖。当地人原来没吃过驴肉,品尝过后,感觉滋味奇特,买者众多。吴松见卖驴肉比卖豆腐挣钱多,遂专以宰杀卤制驴肉为业,世代相传。

在时代的变迁中,吴家传人们根据顾客的意见,对驴肉的卤制技艺不断革新。在配料中去除了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芒硝等,使其营养成分更丰富,口味更符合顾客需求。到第三代传人吴玉堂执掌店铺的时候,大部分农家不再使用毛驴进行田间劳作,许昌本地的毛驴资源难以满足需求。吴玉堂便远赴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采购驴子,再雇佣车辆拉回来,保证了原材料的供应。“我们家世代做驴肉,虽然艰辛,但是我们对这个行业充满感情与热爱。我的公公吴玉堂虽然年近70,但是在家闲不住,如今店里驴子的采供工作依然由他负责。”范文彦说道。

现在操持店铺的是吴家第四代传人吴志勇、范文彦夫妇,两口子在对祖传技艺革新上,更是花了不少心思。在原有配料的基础上,又加入了20多种名贵中草药,以炖、焖、烧等不同的烹饪方法使其风味各异,味香色美,而且增加驴肉包子、驴肉丸子、驴肉汤等吃法,深受顾客的赞赏。许昌本地人就有“三天不吃吴庄驴肉,嘴里吃啥都不香”的口头禅。

建言“十四五”: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证食品安全

中国农耕文化注重饮食,强调饮食文化品牌的文化内涵,对它的传承和研究,是研究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元素,对于续写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精髓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范文彦表示,“越来越多的菜品、菜系被列入非遗名录,当食物被赋予更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个领域也开始吸引新的目光、注入新的活力,所以这也是我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如今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我作为吴庄驴肉制作技艺的传人,保护这一技艺是我的责任和担当。”范文彦说,“在制作方面,我会用心把好质量关,高标准、严要求,不松懈。”传承百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要经过现代技术检验检测,严格把好食品质量关,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严格进行卫生管理,让顾客吃得安心、放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共分为十大门类,许昌吴庄驴肉制作技艺是许昌市稀有的民间食品制作技艺。范文彦谈起未来说:“建立一个吴庄驴肉传习所,更好地进行传承创新,把‘中原香’驴肉作为河南的一张名片。”

寄语河南:中原文化看河南

范文彦说:“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对于中小企业的各种利好政策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让我倍感振奋。吴庄驴肉作为许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下一步,我们将申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技艺传习所,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吴庄驴肉制作技艺。同时开展线上销售,将驴肉进行真空包装,建立生产线,使吴庄驴肉可以销售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通过驴肉了解河南,为河南文化传播贡献力量。”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会持之以恒地传承和发展吴庄驴肉制作技艺,坚持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探索新型销售方式,希望吴庄驴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河南‘文化强省’的建设,助力河南中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

文章关键词:十四五,发展,规划 责编: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深圳龙华“暴雨天浇花”引争议,回应来了 深圳龙华“暴雨天浇花”引争议,回应来了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