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追寻初心 中原印记】黄柏山林场:六十余年绿色接力 三代护林人筑梦青山

2021-04-07 13:21:18   来源:映象网

编者按:每一个红色遗迹都深深埋藏着一段红色记忆,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风华正茂,百年初心依旧。

为记录历史伟业、展现百年风华,映象网特推出“百年与共”之“追寻初心 中原印记”系列报道,寻访河南红色遗迹,回顾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追寻红色初心,讲好中原红色故事。

映象网记者 吴彦飞 通讯员 李强 史敦月 周程新

初春的黄柏山云雾缭绕,一抹抹纯白在峰谷间缓缓升腾,又随风四散,若蝉翼般笼罩着峰石和青松,恰似一幅泼墨山水画。

漫步在山中宽敞平整的柏油路上,看着眼前的碧绿葱翠、林木苍郁,很难想象,六十多年前,这里竟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山。

熊笃开的老家位于黄柏山的一处山坳中,四周全是由水杉、柳杉组成的绿色波浪,风一吹,叶间闪起粼粼波光,仿佛一艘船在大海中随波飘摇。

作为第一代林场人,已经80多岁的熊笃开仍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地向记者介绍着黄柏山,这个他待了大半辈子的地方,这个高山密林存在种种传奇的地方……

青丝变白发 苦干终不悔

1956年林场初建,熊笃开等七人一头扎进大别山腹地,开启了艰难的探索之路。

当时的黄柏山放眼望去,满目荒芜,森林覆盖率不足8%,水土流失严重,每年向淮河重要支流灌河倾泻泥沙无数。但林场第一代职工没有被眼前的苍凉吓倒,反而迸发出敢叫荒山变林海的豪情。

每日跋山涉水、披星戴月,肩挑人扛,走破了一双双草鞋,一次次磨破了脚板,只为在荒山里种下绿色的希望;即便是经历了“水土不服”造林失败后的巨大沮丧,依然选择从头再来,昂首向前,不断摸索采种育种经验。

“后来看着树苗一年年长高,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别提多开心了。”熊笃开满怀笑颜地说道,那慈祥的眼神似乎要淌出水来。

谈兴渐浓,熊笃开还向记者说起了一些“趣事”,当时有一首打油诗特别能形容黄柏山林场职工生活困难: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挑碳的,仔细一看是林管站的。

除了艰苦的工作环境外,最让熊笃开难忘的还是如何吃饱饭。“那时候整天开山种树,体力消耗大,饭不够吃,只能挖野菜充饥。有一次大家在山上捡到一只摔死的野羊,高兴坏了。却没想到,这一吃不要紧,全都上吐下泻。后来才知道,这是因为长时间没有沾荤腥,脆弱的肠胃降不住油大的东西。”

林场初建十几年间,第一代创业者正是凭着这种拓荒牛般的坚韧,埋头苦干,在万亩荒山间采种、整地、栽树、护苗,建立了多个林点,如一处处灯塔,在荒僻之地点亮,奠定了黄柏山万亩荒山变绿林的根基。

不畏艰辛路 争做护林人

如果说第一代人的艰苦创业是“打江山”,那么第二代林场人就是“守江山”。

熊笃开家里有五个孩子,三人都跟随着父亲的脚步,迈入了护林的行业,而小儿子熊连书就是其中一个。

1992年,20岁的熊连书怀着“保家卫国”的念头参军入伍,1995年从部队退伍回来的他放弃了其他的工作机会,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子承父业”,加入黄柏山林场成为一名护林员。

当时,大规模造林已经结束,濯濯童山披上绿装,黄柏山一片生机盎然。但是对熊连书等“林二代”来说,压力依然不小。

林场最怕山火。每年“十一”到第二年“五一”,是林场最为紧张的防火期,需要护林员不间断把守。不过,即便是冬天,山上最低温度只有零下10摄氏度时,护林员也不敢生火取暖。在林区,一点点火星都可能酿成不可预见的灾难。

除了时刻做好防火措施外,林场人还要把精力用在和盗砍盗伐者斗智斗勇上。

“那时候我们林场树长得好,离周边乡村又比较近,因此便成了‘盗伐者’眼中的肥肉。”一些不懂法又为生活所迫的村民偷偷上山砍树,趁着夜色运到外地卖出去。

为了护好这片来之不易的林子,林场每个林区都安排了三四十个护林员,昼夜巡护。时常是,听到哪里有响动就立刻起身,跑到跟前找不到偷树人,但也不能回去。只能找个地方躲起来,一直守到天亮。

“蚊虫叮咬都是小事,就怕遇到野兽和毒蛇。但是,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就算是拼了命也得保护好。”

第二代林场职工们大力弘扬“林一代”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护林不怕苦、造林不止步,斗严寒、战酷暑,风里来、雨里去,不通路就一步步走,没有水就一桶桶抬,防虫害没有资金买农药就用手抓,每天“乐此不疲”地与盗伐者抗争,硬是把林场打造成了森林生态宝库,成为林区内最忠诚的守护神。

宁可人下岗 不让树下岗

90年代末,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国家对国有林场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自收自支”的管理模式,国有林场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就只能靠砍树卖钱来保证单位的正常开支,有些林场甚至出现竭泽而渔的毁灭式开采。

“当时场里经费不足万元,职工两个月未领工资,好多职工提出来砍树吃饭。”熊连书说道。

不过这一提议,招到了第一代林场人的一致反对。“五六十年代那种环境我们都坚持下来了,现在条件比那时候要好多了,林场就是我们的家,你们哪个不是在这里出生长大的啊,现在为了吃饭就要砍树,瞧你们那点出息。”

老人们的话犹如醍醐灌顶,彻底打消了大家的念头。但是,人总要吃饭的。面对生产经营困境,黄柏山林场率先实行改革,精简人员。

一批人带着悲壮的心情,挥泪离开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林场;一批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守护着黄柏山。

人员问题解决后,黄柏山林场并没有踯躅不前,反而是在“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方针指导下,通过一步步摸索,总结出一套“砍小留大、砍弯留直、砍稠留稀”的抚育间伐经验。

而且林场还定下了一个原则——有多少钱就发多少工资,从牙缝里省下了这片林子。

除此之外,黄柏山林场还充分利用周边村民急于分块转让林地的机遇,全场职工自筹资金,租赁周边4万余亩乡村山场,全部种上树。林场面积扩大了近一倍,由一个不足6万亩的小型贫困林场,逐步蜕变为拥有10.6万亩后备资源的中型林场。

林子保住了,工资有了保障,林场也逐渐走出了经营困境。

看树吃好饭 青山变金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3年以来,黄柏山林场通过一系列改革,强势推进林业生态资源的培育整合和综合开发利用,在豫鄂皖三省边陲这个沉寂上百年的“三不管”地带,唱响了“人事改革求生存、租山造林壮规模、旅游开发谋发展”的林业生态建设三部曲。

如今,这个曾经因地处深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一度陷入经济危困低谷、积贫积弱的小林场,森林规模已经壮大了一倍,管辖面积增加了2.5倍,林业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快速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壮大,成为下辖6个行政村、总面积达134平方公里、享誉一方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处,社会经济步入了超常规、快速度、跨越式发展的全新历史时期。

日渐火热的生态旅游,开阔了山里人的眼界,也带富了山上的百姓,拔地而起的楼房,山味十足的小吃,干净整洁的民俗,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的兴起,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当地群众生活质量的增长点,也吸引着更多外出打拼的人返乡创业。

黄柏山林场由“靠砍树吃饱饭”到“靠看树吃好饭”的嬗变故事被传为佳话。

再后来,黄柏山林场迎来了“林三代”。一大批林业、规划专业的专家和大学生,带着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技术,为林场带来新的活力。

近七十年来,黄柏山三代人前仆后继,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使林场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铸就了敢干、苦干、实干、巧干的黄柏山精神。

如今的黄柏山,群山碧青、绿水长流,沟谷幽黛、潭瀑鱼跃,林木茂秀、湖光山色,犹如人间仙境,让人流连忘返。

而黄柏山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理论范畴,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同时吸纳融合了大别山人民、中原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成为了属于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节点。当前,大别山革命老区乃至中原地区振兴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弘扬践行黄柏山精神正当其时!青山在,人未老……

文章关键词:林场,黄柏山,职工,荒山,精神 责编: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清明•缅怀】家国永念祭英烈 英雄精神催奋进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清明时节,人们来到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重温英烈故事,追寻英雄足迹。在无名烈士墓区,有300位烈士在此长眠,志愿者和群众自发敬献鲜花、致敬英雄。

  • 中青网评:清明祭英烈 激荡英雄气

    表达对英烈的崇敬之心、感念之情、传承之志,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而毕生奋斗、英勇献身?感念壮怀激烈的英雄壮举。

  • 为了更深的铭记,为了更好的前进

    让红色基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绽放愈加灿烂的时代光芒。在致敬缅怀中汲取精神钙质,激扬踵武赓续、逐梦民族复兴的斗志豪情。

  • 人民论坛网评 | 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英烈精神星火相传

    缅怀革命先烈、铭记革命历史,从思想上更加坚定了学党史、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是中国人民接续奋进的精神之魂、行动之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发扬斗争精神、推动伟大实践。

  • 人民论坛网评 | 缅怀,为了更好的出发

    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道路上,无数革命烈士用信仰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用热血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

  • 在保护、传承革命文物中重温党史、砥砺初心

    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是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革命精神、感悟家国情怀、提升个人境界、激发报国之志的历史素材。

  • 山东笏山金矿事故救援:与井下实现电话通话

    烟台市市长陈飞18日下午透露,已通过贯通的3号钻孔向井下架设了电话,并实现首次通话。据井下人员反映,“五中段”现在有11人,“六中段”应该还有1人。

  • 时隔73年 长眠泌阳烈士陵园的刘长山烈士等来家乡亲人

    4月6日上午,清明节假期过后上班第一天,长眠泌阳烈士陵园73年的刘长山烈士,等来了家乡亲人——外甥张云以及唐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唐河县城郊乡人民政府的家乡领导们。

  • 求是网评论员: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任何民族和国家如果没有英雄人物所代表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情礼赞英雄、礼赞英雄精神。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

  • 青平:心怀感恩,致敬英雄

    我们以国家的名义缅怀烈士、致敬英雄。祭奠是为了感恩并且时刻铭记那些数不尽的人民英雄。方志敏、赵一曼、刘志丹、江竹筠、董存瑞、邱少云、雷锋、欧阳海......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时期。

慢新闻

深圳龙华“暴雨天浇花”引争议,回应来了 深圳龙华“暴雨天浇花”引争议,回应来了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