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差“亿”点!河南排名全国第三!

2021-05-11 14:51:58   来源:猛犸新闻

号称一亿人口大省的“大河南”,

人口真的有1亿吗?

5月11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并答记者问。记者注意到,国家统计局官网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三号)——地区情况。

根据上述文件,记者梳理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份)的常住人口数据,河南以99365519的常住人口在全国排名第三。

两省份常住人口超1亿 

 东部地区人口占全国近四成

记者注意到,31个省份中,人口超过1亿人的省份有2个,分别为广东、山东;

在5000万人至1亿人之间的省份有9个,分别为河南、江苏、四川、河北、湖南、浙江、安徽、湖北、广西;

在1000万人至5000万人之间的省份有17个,少于1000万人的省份有3个。

其中,人口居前五位的省份合计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为35.09%。

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0省(市)】人口为563717119人,占39.93%;

中部地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6省】,人口为364694362人,占25.83%。

此外,西部地区【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2省(区、市)】人口为382852295人,占27.12%;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人口为98514948人,占6.98%。

河南常住人口未达1亿,

10年仅增加534万多人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31个省份中,有25个省份人口增加。人口增长较多的5个省份依次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分别增加21709378人、10140697人、6088113人、5734388人、5341952人。

分区域看,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1.20个百分点。

记者注意到,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常住人口最多的是广东:126012510人;其次是山东与河南,分别为101527453人、99365519人。

以往大家总说河南是一亿人口大省,

从此次公布数据来看,

河南人口离1亿还差一点

常住人口总数在全国也仅排第三!

新闻多一点:

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

5月11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并答记者问。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会上通报,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全国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23339956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38768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7。

总体来看,十年来,我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质量稳步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人口结构调整变化,性别结构改善,年龄结构是“两升一降”。人口流动集聚的趋势更加明显,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具体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从人口总量上看,虽然我国人口总量增速是放缓的,但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

第二,从人口质量上看,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的素质不断提升。

第三,从性别构成上看,出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性别结构得到改善。  

第四,从年龄构成上看,少儿人口数量增加,比重上升。
第五,从人口迁徙流动情况看,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第六,从人口的城乡结构看,我国城镇常住人口持续增加,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
【附主要普查数据】
人口总量

全国人口[注:全国人口是指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共 141178万人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户别人口

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81万人;集体户2853万户,集体户人口为11897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受我国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和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人口地区分布

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  

性别构成

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年龄构成

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受教育程度

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受教育状况的持续改善反映了10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城乡人口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落实落地,10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流动人口

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694万人,流动人口为37582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4万人。与2010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92.66%,流动人口增长69.73%。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人口的迁移流动创造了条件, 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  
民族人口 

汉族人口为128631万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万人,占8.89%。与201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0.26%,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个百分点。民族人口稳步增长,充分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民族全面发展进步的面貌。  

地区人口 

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份)的常住人口有关数据公布如下:

31个省份中,人口超过1亿人的省份有2个,在5000万人至1亿人之间的省份有9个,在1000万人至5000万人之间的省份有17个,少于1000万人的省份有3个。其中,人口居前五位的省份合计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为35.09%。

其中,人口数量排在前三的省份分别是,广东省126012510人,山东省101527453人,河南省99365519人。

分区域看,东部地区人口为563717119人,占39.93%;中部地区人口为364694362人,占25.83%;西部地区人口为382852295人,占27.12%;东北地区人口为98514948人,占6.98%。

地区人口变化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31个省份中,有25个省份人口增加。人口增长较多的5个省份依次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分别增加21709378人、10140697人、6088113人、5734388人、5341952人。

分区域看,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1.20个百分点。

从首次将“文化程度”“职业”等加入普查项目,到首次对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再到采用普查对象自主填报的方式……67年来,全国人口普查历经多个首次,一起来回顾↓↓

 

来源:猛犸新闻

文章关键词:人口,我国,全国,地区,省 责编: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深圳暴雨致车库被淹?谣言! 深圳暴雨致车库被淹?谣言!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