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百名老兵讲党史】王凤举:26天舍生死 一封遗书慰家亲

2021-06-02 08:40:02   来源:映象网

编者按: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历史与未来交汇,党心与民心共振。

正值建党百年之际,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之时,映象网推出特别策划“百名老兵讲党史”系列主题报道,聆听前辈革命故事,深挖河南红色资源,回顾来时奋斗路,鉴照未来奋进路。

映象网记者 贾利超

王凤举,河南省唐河县人,1974年12月入伍,1977年1月入党,历任班长、排长、助理员、指导员。近日,记者在安阳见到这位曾经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的革命老兵。

王凤举虽已稍添白发,但走起路来仍虎虎生风,一举一动尽显军人气概。

回忆起当年的往事,王凤举记忆深刻:“从1979年初开始,部队就处于一级战备状态,空气中弥漫着硝烟的味道。我被任命为162师医院救护排长,带领两个班,共20人,进行各种战前训练。”

当时,王凤举把不能带上战场的东西全部寄回老家,并附上一封写给父母亲的遗书。写信时,他怕二老挂念,便隐瞒了上战场的事情,只说最近要到很远的地方施工,请父母不要挂念儿子,要保重身体。

1979年2月15日,王凤举随师医院梯队坐火车出发去前线。火车沿京广线一路南下,经过三天三夜到达南宁,又行军至崇左县,最终在该县的水口中学待命。

根据指令,王凤举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全排站岗执勤,保障医院安全。

战场上的26天 在生死边缘徘徊

1979年,在师首长的率领下,王凤举和战友到越南参战。“当时,越南的情况非常复杂。我奉命带领三名战士,携带一挺机枪,坚守后勤部机关。”说起当时的岁月,王凤举回忆起一段经历。由于越南地处赤道线上,山区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达40度,晚上则降到3至5度。“那是第一天出国作战,心里有些紧张。时而密集时而稀疏的枪声不停地响起,我的心蹦到嗓子眼上。山上有很多水牛,在漆黑的夜间不时从我们身边走过,几方面因素让我们万分紧张。我们整夜警戒,不敢半点疏忽,第二天天亮下山时,冻得说不出话。”王凤举说道。

“随着战事吃紧,运送下来的伤员也越来越多,包扎、止血,做手术,医护人员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有休息时间,困了就坐着打个盹,连续几天都合不上眼。”王凤举告诉记者。

“当时战场上,对生命威胁最大的,除了地雷就是陷阱。晚上在树林里夜行军的时候,我们不敢打手电,只能每个人在手臂上绑个白毛巾,一个紧盯着一个。”战场上的26天,王凤举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

“从战场上下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想找个地方好好洗个澡。”王凤举说,衣服、袜子都已经粘在身上了,有些战友的脚已经磨破了,和袜子粘在一起,水一泡鲜血直流。

用自己的经历教育子女

“每思祖国金汤固,便忆英雄铁甲寒。40多年过去了,炊烟代替了硝烟,枪声变成了歌声,边境人民摆脱了战争的噩梦,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可是,在那片土地上,人们付出了太多的鲜血,太多的生命和太多的情感。它们浸透了每一寸山川,每一寸河流,令巍峨而又冷峻的大山有了不朽的灵魂和无限的生命。”王凤举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他也经常用自己的经历教育子女和身边的人。

“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当前,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可谓是正当其时,只有学好党史,了解党史,认识到我们党的伟大,才能更好地听党话,跟党走。”作为一名老兵,王凤举坚定地说。

文章关键词:王凤举,战场,医院,生命,记者 责编: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意大利比萨斜塔即将倒塌?不实,张冠李戴了 意大利比萨斜塔即将倒塌?不实,张冠李戴了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