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广播电视台 卢家民 新乡记者站 成艺璇 岳皓仰 陈培闯 封丘台】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如何能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黄河东流记”在封丘县开展主题实践采访时发现,乡贤群体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正在吸引并激发在外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助力农村增收农民致富。
“宁绕十里远、夜宿车门里”的故事在封丘县几乎是家喻户晓。故事的主人公是清末民初的萧让,以乐善好施闻名于乡里。
这个故事发生在封丘县留光镇的耿村,现在村里的老人还在讲述他做的善事:“萧让有4间临街房,中间这一间又过人、又存大车,所以都叫做车门里,因为他在车门里办了很多善事,所以车门里传的比较远,名气比较大,你像这个做生意、做小买卖的,来到这里没地方住了,到这车门里一说,叫住叫吃叫喝,要是缺盘缠了,他还会再给你点盘缠……”
承继先人奋发图强、乐善好施的精神,在留光镇耿村聚族而居的萧让后代人才辈出,全村目前在外工作人士有150多人。近些年,这些优秀的外出人才回归家乡、反哺家乡。
目前,耿村的水泥道路、安全电网、污水管网、门楼牌坊等基础设施以及村史馆、文化馆和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基本上都是有由本村两位萧姓企业家捐资近千万元修建。而遍布大街小巷的萧氏家训家规、传统文化墙绘,以及蔚然成风的尊师重教良俗,得益于本村另外两位萧姓教授的影响和带动。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村优秀外出人才反哺家乡,有的为家乡捐献公共设施,提高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有的为家乡兴业建厂,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有的为村里改善村容村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留光镇人大主席兼耿村党支部书记张济民介绍道。
就在耿村宋绣艺术馆,作为宋绣传承人和省工艺美术大师,田晗正在用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村民增收致富默默做着贡献。
据宋绣传承人田晗介绍:“我们这个自建脱贫宋绣基地,连续三年带了11户贫困户,给他们增加一些收入。每年收入,最低的保障就是一万八,正常收入大概就是一个3万多,也有2万多的,这些都是正常收入。”
受益于外出优秀人才的示范引领及公益赋能,2015年,耿村顺利脱贫,并先后获得新乡市文明村镇、新乡市巾帼科技示范村等多个荣誉称号。
在耿庄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乡贤正在发挥着重要力量。“黄河东流记”主题实践团成员、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海本禄表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乡村振兴战略赋予了乡贤新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发挥他们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乡村公益等各方面的作用。那么在耿庄的发展过程中,乡贤群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带领农民共同致富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的发挥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的重要问题。”
来源: 大象新闻新乡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