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追梦人”陈彦惠:用40年改良“中国芯”玉米

2021-12-23 09:11:33   来源:映象网

映象网讯(记者 李昌)“品种是农业的芯片,我希望未来我们的玉米(个头)能像高粱一样高!”谈及自己的“玉米强国梦”,河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玉米改良郑州分中心主任陈彦惠总会滔滔不绝。在2021河南省“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宣传活动中,记者采访了这位让国人饱餐优质中国玉米的“追梦人”。

知青的“玉米强国梦”

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陈彦惠,与培育作物品种的结缘,源自早年的下乡知青时代。

当年,生产队平均每个社员仅仅分配到56斤小麦口粮,为了提高小麦产量,生产队专门从外地引进小麦新品种,但是由于缺乏对新品种的了解和栽培技术,导致种植小麦大面积冻死,颗粒未收,农民想吃到更多小麦的愿望落空。这件事深深刺痛了陈彦惠的心,他初次认识到了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作为80年代恢复高考后第一届走进河南农业大学的大学生,1982年起,陈彦惠正式开启了他的玉米遗传育种研究生涯,并在中国玉米遗传育种学科奠基人吴绍骙等前辈的感召下,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培育玉米新品种为目标的“玉米强国梦”,决心致力为中国农业增产增收及赶超世界发达国家而奋斗。

“中国芯”的优质玉米

“相较原产于墨西哥热带地区的玉米已经过9000年的历史驯化,中国仅有500年的玉米种植历史,在玉米种质源头上存在先天不足等问题。”陈彦惠表示,没有优异的种质资源就无法培育出优良的新品种。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长期依赖引进国外杂交种作为选育自交系原始材料,缺乏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优异玉米新种质。种质资源创新的难点困境,严重制约了中国玉米生产发展的核心问题。

为此,自1990年以来,陈彦惠所在的科研团队经过31年南繁北育50多个生长季节的不断研究,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种质,经培育出的14个新品种在中国黄淮海、西南、西北三大玉米产区累计推广8000多万亩,获得社会经济效益70多亿元,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不断培育出高产优质适宜机收满足农业现代化要求的新品种,陈彦惠带领团队从多年多点的十万个杂交组合田间试验中,最终筛选出了“豫单9953”等品种。在屡创高产记录的同时,此举弥补了中国玉米长期以来籽粒机收的短板,实现了让玉米像小麦一样方便快捷的籽粒机收,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推动了中国玉米向现代化生产方向的快速发展。

回顾近40年追梦的脚步,陈彦惠表示,他带队的河南农业大学玉米创新团队在国内外玉米科研、生产上作出了重要科技成果。其间,团队大部分时间泡在田间地头,弟子吴连成博士当年婚礼前,陈彦惠特意给他下了“不许再下玉米地”的“死命令”,吴连成才被迫在家“美白”了一个月。

正是陈彦惠和他的科研团队步履不停地追逐梦想,最终改变了我国长期依赖引进国外玉米种质的被动局面,让这颗“中国芯”的玉米更加高产、稳产。

文章关键词:河南,农业,玉米 责编:杨薇薇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香港金饰纯度更高?不实 香港金饰纯度更高?不实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