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央广关注河南】晚播麦丰收了!背后是一场“双向奔赴”

2022-06-10 15:43:31   来源:河南新闻广播

秋播到夏收,种子到麦粒,这是一株麦子大半年的成长,也是辛劳的农人大半年的汗水和凝视。去年夏秋季节,河南北部新乡、鹤壁等地遭遇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叠加秋汛,冬小麦播种较往年普遍推迟10到20天。麦播时,许多地里的水还没有排净。

从农技员到农民,麦田里的人们度过焦灼的秋、冬、春,以加倍的努力,终于迎来丰收的夏天。在河南新乡卫辉市,小麦越冬期弱苗比例一度高达七成;而此刻,豫北的晚播麦正以更胜往年的饱满姿态,迎来大规模机收。中国之声特别策划《麦收时节》,2022年6月10日播出《这场艰难的丰收》。

“我种地这么多年

从没见像今年产量这样高”

上午9点的卫辉市孙杏村镇南辛庄村,阳光刺眼,地面热气蒸腾,暖烘烘的风裹挟着麦子的香气和泥土的味道。麦田里是一刻不停忙碌穿梭的收割机,卫辉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站农技员刘广亮和农民李道贵的视线扫过一垄垄金黄,又一起停在眼前的一株小麦上。

△ 新乡卫辉市种植户李道贵今年收获的小麦

“30对儿、60粒小麦,粒还非常大,粒粒饱满,粒重非常好,‘籽粒金黄’,一点也不假,胖娃娃一样。”皮肤黝黑、一身尘土的农技员刘广亮说道。

“我种地这么多年,从没见像今年产量这样高。谁能考虑到能收到一千五六百斤……”同样皮肤黝黑、一身尘土的农民李道贵,和刘光亮并排一站,两人就像兄弟。这大半年里,两人泡在地里的决心,也没什么分别。

△ 农技员刘广亮(右)和种植户李道贵(左)一起查看小麦穗粒数

离开李道贵的麦田,刘广亮开着一辆陪了自己8年的皮卡车,来到尚村镇农民王现柱家的仓库前。王现柱的小麦已经晾晒完毕,堆成一座座金色的小山,等待刘广亮的审视。

麦子收早了,湿度太大,需要加强晾晒;收晚了,较干的麦粒在机收时容易掉落,也影响产量。刘广亮和王现柱蹲在一处,一起细看、一起讨论。这个场景,两人都再熟悉不过。

一场农民和农技员的“双向奔赴”

去年7月起,新乡卫辉50多万亩农田的水退了又涨,直到10月底麦播开始,农田的水还没有排干净。王现柱种地快40年,这是最艰难的时刻之一。刘广亮正是从那时起,时不时和王现柱在地里碰面,排水、翻地、抢种,播种的坎就这样迈过。新的难题又来了,洪水过后,土地肥力下降,土壤湿度大,病虫害风险也随之加大,种了多年麦的老农民也乱了方寸。

刘广亮知道,想要这季冬小麦不减产,不光要在种子、化肥等农资上下功夫,还要付出更多精力。“播种的时候采取了‘五补技术’,比如说改种一些晚播早熟的品种,另外适当增加播种量,加大拌种量。土壤经过长期浸泡,本身养分含量会下降,又增加了施肥量,底肥普遍增加了。”

△ 种植户王现柱即将收获的麦田

数据显示,2021年,卫辉当地小麦比往年晚播了15到20天,加上土壤湿度大,越冬小麦的长势并不好。去年12月,当地小麦的弱苗比例一度高达七成。开局不利,农民忧心,刘广亮也着急,而这一切也被王现柱看在眼里。“他几天就过来转一圈,问问你打啥药,打得对不对,有啥技术服务都送到我这来了。”他用“操心”来形容刘广亮。

这是一场农民和农技人员的“双向奔赴”。今年2月,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下派18个小麦专家指导组、10个厅领导包片的工作指导组;卫辉市67名农技人员包村到户,刘广亮是其中之一。不仅如此,去年11月以来,国家一批批财政补贴陆续下发,用于晚播小麦的播种、弱苗转化、病虫害防治、“一喷三防”……刘广亮如数家珍:“去年11月、12月,今年3月、4月,有四次救灾补助。”

人努力,天帮忙,浇了拔节水,麦子长势逐渐向好。虽然小麦生长期较晚,但收获时的品质更胜往年。此前的焦灼,在饱满的麦穗前,都变成了喜悦和骄傲。

收获的日子里,刘广亮仍在挨家走访农户。又是一年经春至夏,日晒霜落,风吹雨打, 刘广亮的脚始终踩着田埂、走在田间。这份心意,丰收的农民知道,沉甸甸的麦穗也知道。

文章关键词:晚播麦,丰收 责编:徐宁宁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黑色外卖餐具不能用?上海官方辟谣 黑色外卖餐具不能用?上海官方辟谣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