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大象深稿 | 推开儿童医院的门,七位导演看到的“小世界”

2022-06-24 17:45:14   来源:大象新闻

大象新闻·映象网记者 赵丹/文 受访者供图

推开门,一群男孩女孩正在玩耍,全是一水儿的光头。医生悄悄告诉海金星,这群患病孩子中,白血病是最轻的。走出房门,他看到坐在楼梯间的家长、小朋友五颜六色的衣服、穿梭在走廊病房的白大褂……没有预想中的压抑气氛,这让前去踩点的海金星惊讶又欣慰。

海金星是当下热映的纪录片《大象出没的地方》的总导演。他带领六位女导演蹲守河南省儿童医院小半年,拿出这部不刻意卖惨、不仅仅讲治病,而是关注儿童医疗背后大千世界的诚意之作。他们关心孩子,也关心家长、医生。煎熬、揪心的故事之外,更多的是治愈、温暖和成长。

“好的片子都是讲人性的。可能在医院这种环境里面,真实的人性会凸显得更为明显,这也是我们选择拍摄医疗题材的原因。”海金星说。

孩子

12岁的紫云因为胃疼来到了医院。在熙熙攘攘的急诊科,分集导演赵燕一眼看到了她。

这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但是让赵燕惊讶的是,不同于别的孩子,“她的眼神里没有一丝光”,空洞、暗淡,仿佛周遭一切与己无关。紫云当时被奶奶和姑姑架着来到急诊科,连续一周没有进食,头痛到想撞墙,吃什么吐什么,已经虚弱到无法抬头,在老家医院全靠输液维持。

初为人母的赵燕敏感地捕捉到紫云的不同。

在后续的交流中她了解到,紫云妈妈早逝,爸爸重组家庭,有了要保护的其他孩子,所以她一直跟着奶奶生活。

(紫云不爱与人交流)

紫云被收进了医院,在随后的检查中,令大家震惊的是,她被确诊重度抑郁加中度焦虑。赵燕才明白,眼前这个只有十二岁的女孩,为什么总是眼神空洞望着一个地方默默发呆,看到同病房的小朋友和妈妈互动,会显得若有所思。

(紫云和爸爸在一起时开心的笑了)

怎么打开这个早熟又敏感的孩子呢?赵燕和小伙伴干脆先把拍摄放到一边,专注陪伴。他们给紫云聊天讲故事,编各种花样的辫子,甚至摄像也手忙脚乱地给紫云梳头发。紫云的爸爸也来到了医院。在餐厅,摄影师捕捉到,紫云看向爸爸时开心地笑了。紫云12岁生日那天,大家给她在病房办了个生日会,赵燕注意到,紫云会把气球和蛋糕给同病房的孩子分享——她开始敞开自己内心的一角。

后来,紫云出院后一年,赵燕去探望她,得知爸爸给紫云转校了,这样紫云每天都可以回家。2022年农历新年的时候,赵燕和紫云聊天,紫云突然说对纪录片工作产生兴趣,于是她们做了一个约定,今年14岁的她努力学习,我努力继续做纪录片,这样十年后我们两个可以在一起工作。

7岁的吴优然和8岁的冯博涵给分集导演胡久荣留下深刻的印象。

(优然是个爱美坚强的姑娘)

镜头前的小优然,扎个俏皮的辫子,令人心疼的是,小姑娘查出来患上白血病,要在血液肿瘤科住上半年。妈妈带优然去给植入静脉的置管消毒,突如其来的疼痛促使她小脚乱蹬,那一刻的哭声撕扯着屏幕之外观众的心。但,这是孩子们想要治愈必经的历程。熬过疼痛,幼小的优然很快恢复了活泼可爱的一面,还会在病房里演唱《少年》。

优然是个爱美的小姑娘。在病房,她会央求妈妈给自己换上成套的漂亮衣服,头发脏了也会要求及时清洗。妈妈经常在病房给优然洗头,把头发梳顺。但是,伴随着化疗,爱美的悠然不得不面临脱发的影响,以及剃成小光头的窘境。

胡久荣记得优然剪发的那天。她躺在病床上裹进被子里一声不吭,妈妈端来粥,她就是不喝,哪怕放了糖。妈妈给优然找来一顶黄色的小帽子,无论是检查还是输液,她都会戴着。

不同于具有女孩细腻敏感特质的悠然,冯博涵则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小小男子汉。

胡久荣第一次见他是在医院设置的“阳光小课堂”,他戴着鼻饲管不停向老师发问的样子颇为瞩目。而导演这个不速之客的到来也让爱交际的他异常兴奋。

“他邀请我进入病房并摆出所有的奥特曼玩具向我足足介绍了近半个小时,我很好奇他是怎么做到在几十天不能进食的情况下,依然还能维持这么旺盛的生命力的。后来我见到了他的爸爸,原来他的乐观和爸爸一脉相承。”胡久荣回忆。

(孩子们好奇摄制组手中的“大家伙”)

除了紫云、优然和冯博涵,《大象出没的地方》还记录了很多个孩子,导演们见过抽血秒怂秒满血复活的小男孩,见过劝架小仓鼠反被咬的呆萌小伙,见过吞水银吞玻璃珠喝洗衣液的小调皮,见到出生两天就被确诊为恶性程度极高的神经母细胞瘤的婴儿……

这些孩子现状如何?纪录片每集结尾处的彩蛋,会放出小主人公的近况,比如,优然长出了头发,紫云回归了校园……孩子们的变化也让观众揪着的心放下了。

大人

纪录片《大象出没的地方》讲述的是大儿科里的家庭养育故事。在这场疾病的“浩劫”里,比病痛更深刻的是成长。总导演海金星说,孩子其实是大人的一面镜子,照见大人的脆弱、焦灼、坚韧,等等。不仅孩子在成长,大人们也在成长。所以,摄制组也把镜头对准了家长、医生。甚至导演们也从中收获了成长。

海金星一直记得有位老实巴交的爸爸。他的孩子刚出生没几天就查出重病,于是带到郑州治疗。妻子在家里坐月子。

医生直言不讳,称孩子状况很不好,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且存在风险。海金星记得,这位爸爸的第一反应是给孩子治病,无论花多少钱。“他从医生办公室出来就打电话借钱,可能钱没借到,一个人蹲在墙角痛哭。”这个场景让同为父亲的海金星颇为难过。后来,这位爸爸回老家去办手续,在车上还愁眉苦脸,可是见到妻子的那一刻,变得非常冷静。“他媳妇第一句话就是问孩子怎么样,他很淡定,安慰妻子说孩子没事,过几天就出出院了,让她安心坐月子。”海金星回忆,这位爸爸的表现让跟访导演极为赞赏,“觉得他特别能扛事情,女人嫁一个这样的老公是幸运的。”

非常遗憾的是,这个幼小的生命最终没有保住,但是这位爸爸面对医生时的坚定,借不到钱时的无助哭泣,以及安慰妻子时的淡定,都深深打动了导演组。

纪录片还记录了一位患有孤独症孩子的故事。

这个孩子的妈妈本来是位家庭主妇,但是在陪伴孩子治病和成长的过程中,后来专门开设了孤独症患儿的康复机构,让导演组感慨“为母则刚”。

纪录片的第六集主要是讲医生。海金星拍摄完的思考是,儿科医生治病之外,更多的是承担心理疏导的作用。孩子生病对于每个家庭的冲击力都是不可言喻的,无论疾病大小,家长往往容易不淡定。

他记得有个小细节。有次他去医患关系办公室,负责人告诉他自己每天都会处理大大小小的问题,桌面上不敢放玻璃制品,担心反映问题的家长冲动之下会有不理智的举动。“其实很多问题就是缺乏沟通造成的,而我们纪录片或许起到桥梁的作用。”

海金星透露摄制组蹲守在医院期间发现,每天晚上的急诊科都是乌央乌央的人。除了常规的感冒发热,还以误食异物和摔伤居多。尤其是孩子误食异物五花八门,有面膜、弹珠,电池……有一次,摄制组还遇到过一个被花生米卡喉的孩子。面对种种紧急情况,以及焦虑的家长,更需要医生耐心、专业,沉得住气。孩子出现危急情况更需要医生具备快速反应的能力,往往这个时候,家长的忍耐力会更低,所以也更考验医生。

“好的片子都是讲人性的。可能在医院这种环境里面,真实的人性会凸显得更为明显,这也是我们选择拍摄医疗题材的原因。”海金星称,纪录片本来取名为《大儿科》,因为大家提到儿科总是会说小儿科,但是走进儿童医院才会发现,儿科能折射大千世界,希望片子让观众感受到爱与成长的力量。

对话总导演海金星:这是我做过的最难的一部片子

(总导演海金星)

纪录片《大象出没的地方》总导演海金星是河南人,后去北京发展,代表作品有《楚汉》、《城市24小时》、《味道中原》、《人生有戏》等,这是他第一次做和孩子有关的纪录片。

623日,河南郑州,大象新闻对话海金星:

大象新闻:目前还有几集待播。请介绍下整部纪录片各自的主题,如何确定的主题,主要想通过这几个主题表达什么?

海金星:《大象出没的地方》纪录片共六集,第一集我们关注的是两个血液肿瘤病房的孩子,希望通过孩子面对疾病的态度给成人更多的思考;第二集更多的关注家长的陪伴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以及孩子生病背后的家庭原因;第三集通过一个孤独症孩子的故事,讲述对抗疾病的过程中,家长与孩子的共同成长;第四集通过两个在医院照顾孩子的奶奶的故事,分析老人带娃现象,以及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第五集是通过两个早产儿家庭的故事,解读孩子的出生对于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最后一集讲的是儿科医生的守护,以及他们如何面对焦虑的家长。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六集故事完成我们的整体表达——以儿童医疗为窗口,折射出中国当代育儿观以及儿童医疗背后的大千世界。

大象新闻:您在手记里说“没有深夜去过儿童医院的家长,不足以谈人生”。六名分集导演都同为女性,而且四位都是妈妈。抛却导演身份,家长的角色,女性导演特有的细腻坚韧,会给这个片子带来什么?

海金星:女性导演的身份会让他们面对孩子和家长时更具亲和力,也更容易被认同。另外,对于一个纪录片导演来说,对于细节的捕捉是至关重要的,而女性面对儿童医疗这样的题材时,更容易与孩子产生情感共鸣,也会比男性更加敏锐的捕捉到更多的细节。同时也会让片子更有温度。

大象新闻:孩子最容易触动人心,尤其是患病的孩子。大家在拍摄时会不会出现情绪崩溃,不忍心目睹孩子受苦的情况?如何克服这一心理?

海金星:会有很多次,尤其对于我们已经做了爸爸妈妈的人,更是看不得孩子受苦。但是对于纪录片导演来说,最重要的是客观和冷静,这一点会有点类似于医生,我们会一直提醒自己,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情绪带到工作中,虽然这个过程很艰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们会不断调整,直到自己逐渐适应。

大象新闻:和这群患病的孩子接触下来,导演们有哪些收获和成长。

海金星: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之后不会对孩子要求太多,孩子健康和快乐最重要,另外,孩子最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家长高质量的陪伴。

(分集导演赵燕在拍摄中)

大象新闻:相信剧组取了很多素材,有些没有用到成片里,舍弃和保留的理由是什么?

海金星:我们一共拍了将近600个小时的素材,最后用在片子里的的只有两个半小时,在选择故事方面,我们希望我们选择的不仅仅是治病的故事,也不仅仅是卖惨的故事,不是为了赚取观众的眼泪。而是希望在这些故事背后,可以看到很多中国人的家庭观和育儿观,可以留给观众更多的思考,这也是我们选择故事最重要的标准。

大象新闻:《大象出没的地方》纪录片用小切口呈现儿童医疗题材,每集一个角度,聚焦各种问题,作为导演最希望带给观众哪些思索?传递什么理念?

海金星:对于本片的定位,我们不希望它只是一个讲述治病的片子。儿童医院是中国家庭和育儿现状的缩影,孩子的疾病,会牵扯起整个家庭,在孩子生病的背后,可能是生病的家庭,可能是需要调整的观念意识,可能是社会需要消除的偏见。在对抗疾病的过程中,孩子、家长、儿科医生需要面对各自的问题,最终实现不同程度的成长,我们如何和孩子一起走向更好的未来?这是我们想要寻找的答案。正如我们的宣传词,在儿童医院感受爱与成长的力量。

大象新闻:您在手记里说《大象出没的地方》是您觉得最难的一部片子,缘由是?

海金星:我觉得最难的就是得到拍摄对象的信任,孩子生病的时候家长都会很焦虑,这个时候谁都不愿意被拍摄,如何让家长和孩子接受我们,这个过程比我之前所有拍摄的片子都困难。同时,在拍摄的过程中每一天都在经历生死,我们需要去不断调整自己,这个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也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大象新闻: 目前片子正在热播,您最欣慰看到的观众反馈是什么?

海金星:当观众说在我们的片子里看到力量,告诫自己要珍惜幸福,反思自己有没有用心的陪孩子时,应该是最欣慰的时候吧

大象新闻:这6集里,哪一集或哪个人物最让您感到触动?

海金星:应该是紫云吧,紫云之前一直很忧郁,眼神里看不到光,但是有一个瞬间,爸爸陪紫云在餐厅吃饭时,我们第一次看到紫云笑,特别开心,特别阳光,那一刻我或许永远都忘不掉。

大象新闻:您做过很多纪录片,觉得这部片子有哪些遗憾之处?满意的点?

海金星:遗憾的是由于拍摄周期的限制,有些故事挖掘的还是不够深入,稍微显得单薄了一点。

满意的是我们的主人公对于我们的接纳和理解,让我们可以拍到他们最真实的状态和心路历程。

大象新闻:您也是一位父亲,又做了和儿童医疗有关的纪录片,可否说下对孩子们的祝福?

海金星:希望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

文章关键词:儿童医院,纪录片,导演 责编:赵惠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重庆一商业大楼火灾致伤亡不实,图文严重不符系AI生成 重庆一商业大楼火灾致伤亡不实,图文严重不符系AI生成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