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大国“粮”策的河南实践

2022-06-29 16:57:01   来源:河南新闻广播

“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要把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落实到位。”“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对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总书记始终惦念于心。

虽然经历了洪涝灾害,今年河南小麦仍喜获丰收。怀揣着“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信念,河南全省上下一次又一次交上丰收答卷,稳稳地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6月的河南,一派丰收景象。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试验地里,正在进行新品种选定和培育的小麦专家茹振钢,被一个视频电话打断了手头的工作,视频那头是卫辉市农技总站站长刘广亮。 “刘广亮:我现在给你报喜。咱卫辉去年重灾区,现在小麦产量是个非常高。现在产量大多数都在600到700公斤,我都想不到,没想到那么高。茹振钢:很好、很好。当时我们卫辉遭受水灾以后,从全省这个角度上头来讲, (说)用啥品种?我说遭受水灾的地方一定要用百农4199,它是抗冻能力很好,根系很好。说明我们推荐品种技术配套到位了。今年(百农)4199在全省, 产量都特别高,都是(亩产)一千四五,有的一千六七……刘广亮:对,1500(斤)以上比比皆是。茹振钢:人努力,天帮忙,科技做支撑,政策做保障。刘广亮:科技支撑,品种确实是基础,也是核心。接下来,茹老师后续品种你给我推荐一下,我今年注重观察一下,引用一下。”

 河南今年的夏粮丰收格外牵动人心。去年夏秋季节,我省北部新乡、鹤壁等地遭遇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冬小麦播种较往年普遍推迟十到二十天,新乡卫辉市小麦越冬期弱苗比例一度高达7成。卫辉市上乐村镇村民王现柱种了40多年地,他说这是最艰难时刻之一:“去年淹过以后,地里面有水,都想不到,种上小麦太晚太晚。不过,有后期管理,农技站,一直过来拌种、杀菌。”  

这是一场农民和农技人员的双向奔赴。为了全力支持麦苗促弱转壮,我省第一时间把2.67亿元促弱转壮资金下达到县,并派出了18个小麦专家指导组、10个厅领导包片的工作指导组下到田间地头。王现柱说,像茹振钢、刘广亮这样的农技人员们是地里的常客:“几天都转过来了,一个月最低来三四回,问问打啥药,打得对不对,有啥技术服务,都送到我这来了,今年收的小麦好得很,籽粒饱满的很,千粒重也达到了。”

 河南人的努力,让小麦晚播时的忐忑,生长期的时的焦灼,在饱满的麦穗前,都变成了喜悦和骄傲。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俊忠:“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把夏粮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从当前的收获情况和预产来看,河南夏粮丰产丰收,已成定局。”

“农田必须是良田”,夏收结束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步伐并没有放缓。在鹤壁浚县种植大户付太华的高标准农田里,灌溉配套设施已经到位。浚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戴路人,正和老付交流着水肥一体机的用法。

放眼中原,“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随处可见,更多“望天田”变成“高产田”。对种了30多年地的付太华来说,这是他种地的最大底气:“我们再种粮食心里更有底了,还想多流转点土地把地再种好,提高粮食产量。”

记者手记: “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特殊之年,河南用这一季夏粮的丰收,再次展现了“端稳国家粮食饭碗”的担当。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对于这个“永恒课题”,河南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粮食产量连续5年超过1300亿斤。耕地面积稳定在1.14亿亩以上,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3%……对河南,生产全国十分之一的粮食,是贡献也是奉献;对全国,河南粮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强大底气,更是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有力支撑。

文章关键词:河南,粮食 责编:徐宁宁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江苏疾控辟谣新能源车辐射致癌:辐射量在安全范围内 江苏疾控辟谣新能源车辐射致癌:辐射量在安全范围内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