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巧手翻飞!开封“非遗”传承人剪出5米多长《清明上河图长卷》

2023-01-05 11:16:51   来源:大象新闻

  

剪纸作为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一把剪刀、一张彩纸,上下翻飞间剪出万千世界。

  今年44岁的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闫嬿,现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东方文化传播委员会委员、河南十万文化艺术中心特聘终身高级书画研究员、开封市大美书画院院士、开封市老艺术家协会会员。“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我将注重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将传统技艺与创意设计相融合,研究一批有特色的文创产品,更希望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发思路、创新技术,将剪纸向市场化推进,让剪纸爱好者从中有一些经济创收。”近日,闫嬿受访时说。

  “邻居和好友们都知道我会剪纸,新年来到时,他们总会问我要点剪纸装点房间,后来,每年到这个时候,我就会主动提早为他们准备一些诸如兔子、老虎以及福字等的窗花剪纸送给他们。”元旦前夕,闫嬿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

  据闫嬿介绍,她喜欢剪纸是受家庭的影响,是从看到家里长辈剪纸开始的,“我从小耳濡目染,看着奶奶那灵巧的手握着剪刀在纸上飞舞,一个个生动形象的花鸟鱼兽、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便岀现在眼前,觉得特别的神奇,从那时起,我便喜欢上了剪纸。”闫嬿说。

  为了创作出更出彩的剪纸作品,闫嬿开始从网上下载视频,跟着剪纸教程中基础的剪纸语言符号、剪法和构图学起。“我喜欢旅游,每到一个地方,总要参观浏览当地的剪纸,认识一些当地的民间剪纸艺人,从他们身上学习一些剪纸技法,慢慢地形成自己的剪纸风格。”闫嬿说。

  随着学习的深入,闫嬿的剪纸题材逐渐丰富,涉及历史传说、民俗活动、文物古迹、动植物和象征美好事物的吉祥纹样等。

  2015年,刚刚考入河南大学金明校区,来自新乡的残疾学生杨同学,在同学的陪伴下,到开封汴梁小宋城游玩,在闫氏剪纸展厅停住了脚步,“当时我正在剪一幅剪纸作品,她看着我剪纸时非常入迷,足有半个多小时不肯离开。”闫嬿说,当她快要离开时,很羞涩地问这里是否招收学生。“我看她坐着轮椅,行动不方便,便答应了她,并表示不收学费,如果想学习剪纸,随时都可以过来。”

  后来,这位杨同学边上学边跟随学习剪纸技术,每周利用三天时间找到闫嬿学习剪纸,这样坚持了三年,直到大学毕业,“我的这个学生和她的残疾爱人现在也经营了一家剪纸门店,在剪纸技术上我们互相切磋,在经营门店上我们取长补短,靠手工剪纸创造美好的生活。”闫嬿说。

  在汴梁小宋城闫氏剪纸展厅里,各种剪纸造型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记者见到了闫嬿历经4年多时间剪出的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的清明上河图长卷。

  据闫嬿介绍说,她开始有用剪纸来体现清明上河图的想法时,正值自己怀孕期间,一次偶然看电视时,她看到一位开封汴绣厂艺人刺绣的清明上河图,便想着自己能否用剪纸做出一幅作品,让大家惊艳一下。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她下定决心开始着手准备这幅剪纸长卷。

  “我首先借鉴了清明上河图这幅历史名画,光长度就成了一次最大的考验。”闫嬿说,由于手工剪纸本身的特殊性,不能有一点点闪失,在原画改成剪纸图过程中,闫嬿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长时间的制作,会逐渐把刚开始的那种兴奋和激动慢慢磨掉,经过几个月时间的努力,我只做了不到50厘米。”

  由于当时闫嬿到了预产期,她不得不暂时把创作放在一边。半年后。她又拿起了剪刀,继续她的追梦之旅。此后,闫嬿每天都剪到半夜两三点,晚上做梦都能梦到全部完成了作品。三年多的时间,终于使闫嬿看到了曙光,还有最后60厘米左右就完工了。

  “在作品完工的最关键时刻,我出现了一点失误,心情瞬间跌到了低谷,埋怨自己不够仔细,技术不够精细,但创作过程中出现的小错误,更激起了我的信心,终于在经历了4年半时间,完成了整部作品,满满的成就使我感无比兴奋。”闫嬿说。

  多年来,闫嬿的多幅剪纸作品获奖和被收藏,其作品清明上河图虹桥片段两幅剪纸,历时创作约10年之久,获得行内人士的好评,作品《东方欲晓》在“壮美七十年 出彩新开封”毛泽东诗词书画艺术精品展中荣获银奖,其《菊花》作品曾获得“千人千菊 出彩开封”全国首届千人画菊大赛最佳创意奖,2020年抗击疫情题材作品被开封市博物馆收藏,2019年闫氏剪纸被评为开封市非遗保护优秀会员。

文章关键词:非遗,吉祥纹样,传承人,汴绣,菊花,清明上河图长卷,东方欲晓 责编:杨薇薇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藏水入疆工程?辟谣声明来了! 藏水入疆工程?辟谣声明来了!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