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赵朝阳
提到手术机器人,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达芬奇。实际上国内首款单孔腔镜智能终端也已经问世,不久前由沈阳创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沈阳创新设计研究院)研发的单孔腔镜智能终端还在河南省工业设计大赛上摘得铜奖。
据项目负责人任国光介绍,传统的开腹手术,需要10-20cm的切口,多孔微创手术会产生3-5个1cm的伤疤,而单孔腔镜智能终端只需要在肚脐的褶皱处开1个2cm的切口,实现手术过程中全部器械的介入,空间要求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任国光告诉记者,2019年以前,美国直觉外科公司研制的达芬奇腔镜手术机器人牢牢把控全球市场。为打破垄断,2019年,沈阳创新设计研究院联合其它研究结构,在2022年研制成功单孔腔镜智能终端,并在北京友谊医院投入到临床。
“集血管钳、手术刀、组织剪和摄像头四种医疗器械融于一体,具备了七个操作自由度,解决了手术过程器械“打架”的难题,实现小范围精确手术。”任国光说,单孔腔镜智能终端自主研发的快装快拆接头,针对不同的病症,方便灵活的安装到不同的手术机械臂末端,实现柔性化快速装卸。目前已在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等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在泌尿外科手术以及妇科手术中得以应用。
单孔腔镜智能终端-02
从2019年到现在,用五年的时间研发一款产品,任国光认为,干什么事情都需要沉下心来,特别是面对被国外卡脖子的前沿技术更不能浮躁,“单孔腔镜智能终端我们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同类产品上千万元,我们上市后几百万就可以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