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2018年以来,河南省连续举办四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其中,2019年、2021年与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统筹举办,大力延揽高层次、创新型、引领型人才和团队,持续推动技术、人才项目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前三届共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海内外院士等嘉宾和高层次人才2800余人,累计签约各类人才14.8万人、落地人才合作项目1635个;达成“揭榜攻关”项目合作协议23个,签约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项目293个。(11月10日《河南日报》)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任务,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更应勇于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要有创新意识。作为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创新意识必不可少。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如果始终延用传统工作方法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党员干部只有做到随机应变,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来调整工作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解决好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要抛弃“经验主义”。历史实践证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现发展。因此,党员干部绝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要突破老旧思想桎梏.当然,解放思想、突破桎梏,就要抛弃“经验主义”。党员干部要加强自主学习意识,勤学上进,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用理论武装头脑,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学做结合,改进工作方法,开拓创新,用新方法适应新时代。
要善于创新探索。党员干部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以高标准、严要求、好状态投入到工作中。要重视每个细节和每件小事,致力于尽最大努力去高标准完成各项任务。要在完成工作之后,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把握新形势,革故鼎新、自我突破。要破除等待观望、不敢担当习气,发扬求真务实之风,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担风险,真改革、真创新,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夏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深刻把握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人才工作赋予的新使命新要求,是明确加快建设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 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期盼各方携手,共同激发首都金融的核心竞争优势,推动金融街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舞台,加快中国迈向世界金融强国的步伐。期盼各方携手,共同激发首都金融的核心竞争优势,推动金融街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舞台,加快中国迈向世界金融强国的步伐。
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
人才评价机制方面将有所创新,发挥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分层分类、市场导向、科学精准的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建立完善高层次人才任期评估、管理考核和退出机制,高层次人才一般任期3年,期满后符合相关规定可继续享受服务保障。
(今年发布的福建自贸试验区第16批创新举措评估结果,共24项创新举措获评全国首创,其中厦门片区有11项。) 据介绍,有5项典型创新案例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占全国的12%;有22项厦门经验入选福建自贸试验区30个最佳创新举措。
目前,疫情蔓延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证明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松口气了。一方面,认真总结前一阶段的疫情防控工作,既要找优点和经验,又要找缺点与教训。
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各地引发强烈反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尽快找差距、补短板,切实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并在会后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全面部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人才事业和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指导和推动人才工作驶入蓬勃发展的快车道。
10月26日,省委书记王国生、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戴均良在郑州会见出席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的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法国国家药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张勇民等19位海外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