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河南中考试卷难不难?看郑外名师的全科评析!

2021-06-28 06:46:56   来源:东方今报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高冬丽

随着今年河南中考落幕,家长们关心的问题来了!今年河南中考试卷难不难?主要考查了哪些内容?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邀请郑州外国语中学的老师们为您奉上全科试卷评析。

【语文】生活即语文,稳中求新,渗透素养

点评人:周娟 郑州外国语中学九年级语文备课组长

 

2021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总体来说比较平和,试题难易适中,题目具有区分度,题型稳中求新。试卷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要求,加强学生与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全面考查学生的积累、理解、概括、表达、分析、鉴赏、探究、创造等多种能力。

一、依标扣本,立德树人。

古诗文默写中涉及的《论语》《送东阳马生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己亥杂诗》《行路难》等篇目和名著阅读中涉及的《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著作以及古诗文阅读中涉及的《出师表》《渔家傲•秋思》等名篇,均以课程标准的相关建议篇目为准,而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语文能力的考查,也以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为依据。

生活即语文,润物细无声。试题既善于保证能力考查的全面、科学又格外重视语用材料的价值导向,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古诗文默写中涉及了乐学、理想、进取等精神品质;名著阅读中要求学生结合保尔面对考验时的表现来谈一谈对保尔可贵品质的认识;记叙文《舵链》属于军旅题材的小说,弘扬了军人的崇高精神。这些语用材料,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有助于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稳中求新,渗透素养。

河南中考考点相对稳定,但每年都会谨慎地求变求新,注重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与探究能力。学生在审题时要格外认真,审出题干中的关键要求。名著阅读的第二个小题要求学生“从保尔面对这些考验的表现中”谈一谈“体会到了他的哪些可贵品质”。乍一看这个题目就是在考察人物形象。但不细心的学生可能会只是泛泛地去写保尔的经历,或者只会关注保尔经历的一些考验,却没有写清楚保尔面对这些考验时的具体表现。第5题让学生“参考示例,从两个备选时空舱中任选一个起一个四字舱名,并从内容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简述理由”,学生首先要能全面而准确地观察出画面特点,才能用简洁的四个字为其命名,其次还要能发现示例的表述结构及重点,这样才能准确全面地简述理由。

试题的设置在切入角度上追求既能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巧妙渗透核心素养。《渔家傲•秋思》中让学生说一说“衡阳雁去无留意”为什么是“雁”而不是“燕”。这道题非常棒。它来自学情:混淆“雁”和“燕”是学生默写中常见的错误,而且有些学生订正过后又会出错。机械订正收效不大,真正能让学生写准确的方法只有一个: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字的意思,理解这个词在传统文化中被赋予的内涵,理解一个意向常有的情感链接。正如“燕”和“雁”,在古诗词中常见,学生如果明白“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就能准确书写“谁家新燕啄春泥”“似曾相识燕归来”,如果能明白“鸿雁”是相思的载体,就能准确书写“归雁洛阳边”“衡阳雁去无留意”。这道题不但渗透了语文核心素养,也以考促学,让学生再次认识到古诗背默的正确打开方式。

三、尊重个性,引导深思。

作文要求围绕“开始”这一话题选取不同的写作任务:(一)请以“从开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向“成长足迹”栏目投稿;(二)“当你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不妨先把手头的事做好,把能做的事做好;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不妨沉下心来想一想,多种渠道问一问,各种方法试一试。”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开始”这个话题,很自然地就能让孩子们联想到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每次收获成长、启迪的时间节点,是开始;每次遇到新的人、事、物,是开始;每一次清零再出发,是开始......人生中有太多的开始。今年河南省中招作文仍然充分注重了作文的“选择性”“导向性”和“可写性”,给孩子们充分的写作和展示空间,同时也注重学生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考查。

作文稳中出新,注重情境的设置,一个情境下设置两个任务,自由选择。一个情境统摄下的两个任务有关联又有区别:关联主要体现在两个写作任务的展开都要围绕“开始”这一话题;区别主要体现在文体要求上,记叙文“从开始”要求学生要叙成长经历,抒内心情愫;议论文给了一段材料,材料前后呈现并列的关系,且带有明显的观点性,暗示学生要从材料出发,凝聚自己的哲思,形成鲜明的观点。一个情境,话题给定,两个任务,两种文体,可叙可议,审题难度不大,距离学生生活不远,想要有话可写不算太难,便于学生个性化的表达。但若想写好,则需要精心构思:

1.“从开始”这个半命题记叙文从任务目的——向“成长足迹”栏目投稿上看,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和成长,“我”这个故事和情感的主人公是暗含其中的。因而学生在构思时要以“我”为中心,挖掘和筛选出生活中最有意义的开始节点。横线处可填的内容很多,如时间词“此刻”、“那一天”、“那个夏天”、“这一秒”等;如表事件的词或短语“那一抹微笑”“那一次摔倒”“那次落泪”......开始就意味着是一个转折点,而转折的指向是成长变化:从不理解到理解,从懦弱到勇敢,从偏激到宽容,从心灰意冷到点燃斗志......呈现出成长变化是关键,写作中要注意依据填写内容的不同,合理安排叙事的详略,此外若能选材新颖、以小见大、感情真挚、描写细腻则会更胜一筹。

2.议论文以“开始”为话题,材料给出了相应的写作角度和启示。准确立意,先从解读材料着手。“当你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是一个前提条件,即身处迷茫时,如何开始呢?材料给了一些建议:“不妨先把手头的事做好,把能做的事做好”。这就是在暗示我们要从当下开始;“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是一个前提条件,即身处迷茫时,如何开始呢?材料也给了一些建议:“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多种渠道问一问,各种方法试一试”,这就是在暗示我们可以用静心多思、询问他人、敢于尝试等方式打开局面。由此,紧紧扣住“开始”这一话题并紧密联系材料提示的角度,择取其中一点或者多点构思行文即可。行文时要论点鲜明、思路清晰,若能结构严谨、论据丰富、论证充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

总之,热爱生活和思考的学生总能写出真情实感,热爱阅读和积累的学生总能写出深刻的见解。

【数学】立足“四基”,聚焦“四能”,面向全体,突出素养

点评人:刘清祎 郑州外国语中学九年级数学备课组长

 

 

今年的中考数学试卷结构合理,难度适中,有一定的区分度。试卷关注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考查了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观点和思想方法。

与去年试卷相比,考查内容和形式上又有新的变化,具体体现在:1.第16题的化简求值原8分,现改为10分,且分为两道题,每道小题各5分,第1小题为计算,包含对算术平方根、零指数幂及负指数幂的考查,第2小题仅考分式化简,没有求值;2.原22题对新函数的考查没有出现;3.去年15题中出现的最值问题没有考查,取而代之的是图形变换中的折叠问题,且是两次折叠;4.原23题最常考的类比探究考查形式也有变化,呈现形式仍在尝试创新,分值也由原来的11分改为10分;5.文字阅读内容稍有增多。

总体来说,2021中考数学试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立足“四基”,突出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评价。

整套数学卷子对初中阶段所学基本内容覆盖面较广,基础性较强,比较全面的考查了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部分试题源于教材,没有偏、怪、难题,比如1-8题,11-13题考查基本知识,16题考查计算和化简,17题考查统计中的数据分析,19题考查利用三角函数测量佛像的高度等,这些都是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第9题的旋转变换下求点的坐标,考查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同时此题的解决方法较多,既可以选择互余的两角的三角函数解决,也可以构造相似三角形,甚至也可以用表达式求解,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认知特征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也体现了命题的公平性。

二、聚焦“四能”,引导数学课堂教学方向。

试卷适量增加了文字阅读量,注重阅读理解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规律,较好的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的能力,体现试卷的选拔功能。

例如14题,求弧长,要首先确定圆心和半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圆心;第15题考查图形变换中的折叠问题,两次折叠后,某点落在三角形的边上,学生根据已有的活动经验,会分析可能落在那个边上,空间想象特别好的同学能快速地找到两种特殊情况,多数同学会根据落点的位置顺藤摸瓜分析对应图形,也有少数同学可能通过动手操作获得对应图形,再通过图形分析解决问题。第23题,是尺规作角平分线背景下的新几何探究题目,首先给出两种新的尺规作角平分线的方法,让学生分析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出来的也是角平分线,第三问在此基础上融入动点,解决特殊角度下的线段长度问题。此题设计梯度合理,层层递进,由易到难,考查范围较为广泛,观察、猜想、推理、验证,注重对学生活动方式的考查,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类比归纳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从而培养学生从事数学探究的意识能力和信心。

三、面向全体学生,贴近生活实际,着眼于价值导向,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试卷命题贴近生活,第8题背景北斗、天问、九章、高铁融合多方面元素;17题背景“中学生睡眠时间”也正是考生自己所熟悉的事;19题背景龙门石窟让学生感受中国石刻艺术瑰宝,增加民族自豪感;20题通过“石磨”原理,让学生再次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这些题目背景,让学生在解题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学科育人价值。

总之,本套试卷充分体现了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针对数学试卷近两年的变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唯有以不变应万变,抓住数学最本质的内容,重基础,去套路,既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经验的体验,更应该关注到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能问题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英语】难度适中,兼顾所有考生,呈现梯度选拔功能

点评人:文芸 郑州外国语中学九年级英语备课组长

 

 

2021年河南省中招英语试题集继续遵循课改精神,以考察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为目标,渗透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念。试题既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重点和基础知识的考察,又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考察,难度适中,做题体验”比较平稳“,兼顾所有考生,呈现梯度选拔功能。

听力仍然保持3小节,20个小题,难度适中。着重考查学生通过听力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提取所需信息的能力。第三节图片排序题的听力材料主题内容为五一劳动节学生们所做的劳动,渗透了对中学生的劳动教育,鼓励其参与社会劳动,体现了当下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阅读理解的四个语篇话题涵盖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取材广泛。语篇形式和往年保持一致,与中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四篇文章主题明确,内容思想性强。A篇应用文侧重细节理解题,考查学生认真阅读和审题的能力;B篇和C篇更加侧重考查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D篇句子还原出题形式和往年保持一致,既考查学生对细节信息的理解又有对整体篇章结构的归纳和总结能力。  

完形填空与近几年风格有所不同,不再是一个幽默小故事,而是一篇温情励志小故事,讲述了一个原本性格内向的女孩,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克服恐惧,成功地做了一次演讲,从此发生了改变,未来成为了一名电视台主播。选材贴近学生生活,着重突出自我发展,容易引起学生共鸣,阅读障碍较小。完形填空题目挖空合理,在考察方向上,动词及其词组考查共5处,形容词考查3处,名词4处,副词一处,连词、介词各1处,整体侧重对实词词义的辨析与考查。学生需要在理解语篇的基础之上按照故事的发展,随着情节的推动,进行词义辨析,选出最佳答案。

语篇填空的两节考点无重复,与变革方向保持一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语篇材料颇俱“中国特色”,体现了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里“文化品格”的渗透和落实,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特色,增强民族意识,树立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操。第一节文段是对河南省著名景区红旗渠风景区的介绍,着重介绍了红旗渠建造的历史背景,是一篇议论文,考查内容丰富,要求学生在理解语篇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词类。第二节语篇是一篇电子邮件,是一位外国朋友讲述自己在中国的一些见闻经历,所挖空词汇均为虚词,考查了学生句子结构和词语搭配的语法以及句法知识。它要求学生根据语篇情境以及语法语义关系,调动所学的句法知识,锁定虚词,并准确填词。

补全对话考查学生在日常自然的语境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此次补全对话话题紧紧贴近生活,是同学之间关心他人、谈论就医、谈论活动计划的谈话。学生需要依据文本,结合上下文,写出语言规范,表达地道的句子。其中74题较为开放,但方向比较确定,学生只要表述有理有据,应该都可以得分。

书面表达是一个演讲稿形式的命题作文:One thing I keep doing every day演讲稿的开头和结尾已经给出。此命题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需要关注和审视自我,结合生活或学习中自己坚持做的一件事情进行写作,重点在于写出自己坚持的理由以及坚持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和改变。

本次作文虽然是命题作文,留给学生构思和发挥的空间依然很广阔。学生审题的时候要关注到写“自我”“每天坚持做”的“一件事”。既可以写自己的爱好,也可以写自己的习惯。学生若想把文章写得出彩,选材要积极,语言表达要精准流畅。因此,平时要有过硬的语言基本功,大量的词句积累,规范的审题习惯和科学谋篇布局的能力。

总之,2021年中考英语命题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引导学生关注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用英语来了解世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物理】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用物理思维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点评人:武欣欣 郑州外国语中学副教研组长

 

 

2021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卷,总体来说试题难易适中,知识覆盖面广,题目具有区分度。

一、立德树人,根植家国情怀。

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2021年的中考物理试题立足于丰富的生活情景,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嫦娥五号”探测器、“奋斗者号”潜水器、“天和号”核心舱、“国和一号”核电机组等体现了祖国的科技发展;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豫剧、开封铁塔等突出了河南特色,在阅读物理情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在物理学习中学生要多关注热点,从媒体、书本、生活体验等多渠道认识和了解相关的情景。

二、立足双基,紧扣《物理课程标准》。

今年的试题依然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放在首位,考查的基本内容有:分子运动、改变内能的方式、电功、电功率的基本计算、声能传递信息、安全用电、运动和力的关系、光的折射、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原理、影响浮力的因素、水沸腾的特点、电阻的测量、压强的计算等等,这些知识都紧扣《物理课程标准》,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立足课本,重视基础,不要一味地做偏题、难题、怪题。

三、注重方法,渗透核心素养。

物理核心素养包含四个方面: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责任。2021年的物理试题渗透对核心素养的的考查,注重对物理方法的考查。例如第1题既考查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又考查了比值定义法;第2题引导学生用比较法学习物理;第6题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第15题、第21题考查学生构建模型的能力;实验探究题重点考查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利用图像分析数据的能力、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设计表格能力等。计算题21题考查数理结合能力,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整张试卷使学生能深刻领悟什么是科学方法和科学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科学思维的养成。

四、设计巧妙,紧密联系生活。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和生活、社会息息相关,试卷中考查到了写毛笔字时,毛笔笔豪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还考查了“墨香”的缘由,养生壶中的多档位问题,中学生对自身情况的估测,生活中的安全用电问题,投影仪中的透镜问题、色光三原色问题,放风筝时物体的受力问题,电动清扫车的压强、做功问题,自动草坪灯的工作原理等等,试卷内容的全面性让我们感受到物理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物理让生活变得更便利、更美好,做一个爱观察生活、在生活中爱思考的物理爱好者。

通过分析2021年的物理试卷,可以看出平时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一要专注课本,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二要放眼生活,放眼外界,用科学的眼光探寻生活、社会、科技中的物理规律,善于用物理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用物理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让物理科学素养伴随一生。

【化学】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

点评人:李霞 河南省中考命题专家、郑州外国语中学第一届“十佳青年教师”

 

 

2021年中招化学试题,遵循“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的思想,命题方式灵活多样,注重情境创设,试题整体难度比去年略有提高。试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着重考查了化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核心素养。

“核心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一直是化学试卷的一大特色,基础性、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为一体,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化学用语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考查等。除此之外,今年试卷还有以下几大亮点:

一,突出探究,强化能力。

对课程标准规定的八个学生必做实验及基本实验操作进行了重点考查,如:第7题“点燃酒精灯、加热液体、收集氢气、稀释浓硫酸”、第18题“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第22题微型实验“实验室制取氧气”和“燃烧的条件”、第23题“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第25题“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净化及性质”基础实验的考查。这些试题不同程度地考查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体现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

其中第23题溶液的配制和第25题制取CO2后酸性废液的处理与排放等,和实验操作考试密切相关。第20题将工业炼铁实验渗透到框图推断题中,第21、22、25题还考查了学生的观察、描述与解决简单化学现象的能力,从化学视角对有关物质的性质、变化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独特价值。

二,创设情境,联系实际。

试题设计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密切联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新科技成果和生产生活实际中选取素材,引导学生主动关心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议题,体现化学在社会中的地位,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如:第1题“河南博物院中馆藏制作过程中的玉柄雕琢、骨笛打孔、彩陶烧纸、金简刻字”,第3题“侯氏制碱法”,第4题“84消毒液”,第6题“古籍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第8题“珍惜水、爱护水”,第16题“大米、面粉中所含的糖类物质及化学肥料中的尿素”,第19题“开发利用清洁高效能源,实现‘碳中和’”,第25题“温室大棚需用到CO2”等,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

强化安全、环保意识,树立绿色化学的理念,如第25题实验操作考试中制取CO2后酸性废液的处理与排放。如第24题从废旧手机中的某些部件中回收银和铜。通过此知识的考察,让学生意识到废物可以再利用,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已,让他们懂得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稳中求进,勇于创新。

试题的命制坚持“稳中求进,进中出新”,考查方式灵活,梯度合理。凸显对初中化学核心观念的考查,如元素观、微粒观、分类观、变化观及学科价值观等。以多种形式考查了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方程式及化学方程式,如第3、4、9、14、15、16、17、19、20、22、24、25题等。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中考题在考查角度上进行了创新。如第14和19两个计算题,虽难度较大,但化学素养较高的学生会从练过的题目中迁移出某些思路和方法。尤其是第19题的第2问,同样是对有机物作为高能能源的考查,却不是与氧气反应,而是与N2O4反应,让学生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第25题,将实验室CO2的制取、净化以及性质实验合并在一起联合考查,这是最近几年考题中一种比较新颖的形式。第24题有关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以前中考一般考查反应后溶液变大与否或解释原因。而最近两年,则是根据题目要求,让学生尝试确定一种金属。同样,第23题实验基本操作方面,由考查所用到的实验仪器过渡到考查不必用到的一种实验仪器。也都是一种考查形式的改变,同样是试题的一种创新!

总之,2021年中考化学试卷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情景具体真实, 能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应达到的水平,并对新课程教学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道德与法治】稳中有变,守正创新

点评人:王学军 中学高级教师 全国优秀教师 河南省优秀班主任

 

 

今年是河南省中招考试道德与法治科目十几年来题型变化最大的一年,可谓万众瞩目,6月26日上午10点50分,试题如约而至广大考生眼前。师生对试卷考察内容,难易程度反映普遍良好。试卷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用心打造培根铸魂的精品试题。

一,“关注热点”看大势,持续的考察特点。

2021年道德与法治试题以第1题“中国人航天圆梦”的历程开篇,考察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从而坚定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第2题,三十而立的浦东在新征程上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再到第3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质量稳步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涉及政治安全的“国际反华敌对势力歪曲、污蔑我国发展道路、社会制度”, “中国入世20周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50周年”,川藏铁路的修建,“南阳月季园,许昌的假发,兰考的古筝古琴”等特色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等等。“关注热点”看大势,持续了多年来道德与法治学科试题鲜明的“时代性”考察特点。

二,“扎根生活”探本源,不变的学科情怀。

“考试即生活”一直是道德与法治学科传统的命题原则之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做真人”就离不开生活,今年的中招道德与法治试题联系学生生活紧密。第10题通过公共场所活动考察学生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购买商品、等候服务时依次排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按秩序上下”等公共道德细节出现在考察之列,可见试题不偏不斜,体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细做小做实”的理念。第11题以“火灾”的背景考察学生“珍爱生命,见义智为”的生活品质。第12题以漫画《各有所学》启迪学生热爱劳动,主动做家务以及“终身学习”学习品格。第13题细化到对礼貌用语“劳驾、包涵、请留步、失陪了等”实际用法的考察,特别的接地气!吻合了思政课学习“知行合一”的原则。通过漫画《一碗米饭》耗时2400小时加深学生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理解。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初中学生的必修课,第16题通过师生,男女生交往的实际案例检测学生对正确交往方式的选择和价值判断。

三,“紧扣课标”归教材,久违的新颖归真。

“返璞归真”回归教材一直是近年来道德与法治学科一线广大师生对中招考察内容最强烈的呼声,近年来“你教啥,他不考啥”“脱离教材,偏离课标”多个“神考题”和“神答案”让一线广大师生不知所教不知所学,也助长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今年道德与法治试题让人耳目一新,可谓今年考试改革的浓墨一笔。试卷第7题运用党史材料中3名红军女战士坚持把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留给借宿村民徐解秀的生动故事,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能体现“紧扣课标”归教材的是第20题,旗帜鲜明的考察学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职权的理解和识别。

“关注热点”看大势,“扎根生活”探本源,“紧扣课标”归教材。2021年道德与法治试题压轴之作第21题综合了上述三个亮点,以“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增强少先队员的党、团、队衔接的组织意识”为目的,用组织一次主题为“红色基因代代传”的队会形式,策划活动,深入浅出,体现了重大时政考察的“高门槛,低准入”,既考察了学生对党史学习活动中的仪式感,伟大中国共产党党史的深刻了解,又紧扣自身成长,展示如何以实际行动向团组织靠拢,考察内容,角度,形式可谓一举多得,精彩纷呈。

总览2021年道德与法治试题,稳中有变,守正创新。通过试题创新引导学生既要注重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积累,又要注重深入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注国家发展、世界大势。不断提升“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历史】关注重大历史事件、著名人物和人类文明进步,贴近社会现实生活

点评人:黄松奎 河南省学科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骨干教师,郑州市骨干教师

 

 

2021年河南省中招考试历史试卷,总体来说全卷结构简约,覆盖面广,知识分布合理。试题设计新颖灵活,突出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关注重大的历史事件、著名人物和人类的文明进步,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贴近社会现实生活,多为开放性题目,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展示。

一,广泛使用图文材料,稳中有变。

整张试卷可以说“无材料,不成题”。试卷大量运用新材料,所有题目都是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材料的形式有两种:一是文字材料的运用,这是最多的一类,也是历史学习最基本的能力要求。二是大量图片的运用,提倡图中学史,包括各类图片、表格等,比如21题中考查清明上河图和罗马大竞技场。

今年最大的变化是小短文试题由往年的25题调整为23题,考查杨利伟和王进喜两位时代人物,体现时代风貌、民族精神。

这些题目考查的重心是对不同类型史料的处理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阅读、理解、归纳、概括等基本能力,通过识读准确判断出对应的相关知识、概括归纳出相关的特点,使历史学习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符合和贴近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突出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基本理念和历史的学科特点。

二,突出最基础的主干知识,对教材各板块内容高覆盖。

题目中所涉及的仍然是最常规的重要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概念、线索等。如:甲骨文、伯利克里改革、太平天国运动、遵义会议、英国城市化进程、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等。但每一个题目设计的角度都非常新颖灵活,大多从某个特定的角度切入,以考查学生实践能力为主,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比较、综合,解决实际问题。

三,更加注重对能力以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选择题都是材料型选择题,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材料、理解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再结合课本知识得出正确答案。而非选择题问题的设置更加灵活深入,要求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迁移延伸、把握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学生准确理解题意,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并总结归纳形成答案,几乎找不到现成的可供抄写的语句。整份试题注重对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材料提炼能力、知识整理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的考查。

命题立意:试题设问关注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比如22题用1921—1949年数轴上的事件体现党的制度优势、政治优势,体现了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再比如23题考查两位英雄人物所体现的时代精神,25题经济全球化的材料题,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的趋势以及中国贡献,体现了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等。

四,关注周年热点、紧跟时代潮流。

近5年来非选择题第22题一直考查的都是中国近代史中的核心知识:近代化探索,而今年这一题却考查了1921—1949年之间的党史,用1921—1949年数轴上的事件体现党的制度优势、政治优势。因为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举国欢庆,这是今年最大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国古代史试题分值的大幅提高,尤其是23题考查的时代精神,其实这一考查在2020年的选择题红旗渠的开凿(体现艰苦创业精神)已经有所体现,今年再次强化,符合弘扬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主题。另外,太平天国、长征等涉及周年热点的试题也大量出现。

除此之外,试卷还注重乡土历史的考查,充分挖掘反映河南省区域特色和宝贵精神遗产的命题素材。如第21题考查了清明上河图中的桥梁,注重对开封地方史的考查,这种命题手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家乡等身边大事,使得整个试卷凸显出浓厚的时代信息和乡土气息。

文章关键词:河南中考试卷 责编: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河南:加快建设黄河生态廊道 打造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生态廊道建设是洛阳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落地生根的重中之重,交通项目是其重要一环。

  • 济源示范区政法委领导到河南愚公律师事务所调研

    4月29日上午,济源示范区政法委副书记郭兴林、济源法学会党组成员秘书长李为民在济源示范区司法局副局长李艳及律管科科长郭军的陪同下,来到河南愚公律师事务所进行调研,强调要不断深化法律服务工作改革,提升法律服务水平。

  • 端午假期河南开启“雨雨雨”模式 出门记得带伞

    记者从河南省气象台了解到,2021年端午假期期间多降水天气。12-13日白天,全省大部地区有小到中阵雨、雷阵雨,西部、中南部部分地区有大雨;13日夜里,东南部有小到中阵雨、雷阵雨;14日,南部部分地区有中雨,其它地区有阵雨、雷阵雨。需关注道路积水、湿滑等对交通的不利影响,驾车出行注意安全;公众外出注意疫情防控,及时关注最新天气预报及预警信号,合理安排出行。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下 河南绘出“生态强省”蓝图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下,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就如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河南。

慢新闻

深圳龙华“暴雨天浇花”引争议,回应来了 深圳龙华“暴雨天浇花”引争议,回应来了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