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甲骨报道  > 正文

郑州“抗癌厨房”两年纪:依然捉襟见肘,但是不会放弃

2022-07-01 13:51:52   来源:大象新闻

大象新闻·映象网记者 赵丹/文图

这间120平方米的公共厨房,有着奇特的空气湿度、气味、融洽的氛围。

来的人都带着沉重的心事,他们为病中的爸妈、伴侣或者是孩子,专注做一顿饱含情意的饭菜,而心事仿佛就在手起刀落、煎炒烹炸,以及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中得到暂时的消解。

厨房位于河南省肿瘤医院附近,因来者都是病人家属,人们习惯称之为“抗癌厨房”。大象新闻曾于2020年9月以《抗癌厨房里的“人间世”》为题报道过。

7月2日是“抗癌厨房”搬到新址两周年的日子,厨房的主人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时称,“依然捉襟见肘,但是不会放弃”。

“他多吃一口饭,我都很高兴”

7月1日中午,正是做饭的高峰期。“抗癌厨房”里照旧充满烟火气。

备餐间,随着人们手起刀落,蔬菜、鲜肉在案板上舞动;而在做饭区域,几十口大锅一字排开,供大家或炒菜或炖汤。他们彼此之间很少交谈,专注手头里的事。

老家商丘的郭师傅在备餐间正着急“对付”圆滚滚的茄子。他常年在外务工,做饭手艺不精,这次是因为照顾患白血病的妻子,才开始学着做饭。为了省钱又能吃顿可口饭菜,他经病友介绍找到了“抗癌厨房”。7月1日上午,郭师傅带着妻子做了一系列检查,一看表都快12点了,匆匆忙忙买了俩茄子和面条,准备做个煎茄子面。但是,越着急越做不成事,茄子在自己手里不听话,切的长短厚薄不一,郭师傅急得头上直冒汗。旁边一位热心大姐看不下去了,笑着顺手帮忙切好,郭师傅连声道谢。

在煎茄子的功夫,郭师傅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妻子患病有半年时间,这半年里他专门陪护,外面的活儿也搁浅了,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上学,所以夫妻俩在外头能省则省。“看好病最重要。”郭师傅心存企盼,“我还等着她(妻子)给我做红烧排骨呢。”

同样在备餐区,老家开封的一位爸爸正在埋首剁肉,他准备给儿子做顿肉丝面。“买了五块钱的肥瘦,剁细一点,孩子吃了好消化。”自从儿子查出患病以来,他和妻子就寸步不离,每次儿子来郑州做检查,俩人的生活日夜颠倒。在儿子等待做手术的日子里,给孩子亲手做顿好吃的,是这位爸爸觉得自己唯一能做的事。“就觉得生病了更要注意休息,注意营养,感觉吃好喝好才能抵抗力强。”

在洗菜区域,女孩小李把一锅玉米反复清洗,新鲜的玉米穗儿下,玉米粒颗颗饱满。“给爸爸煮的。”小李没有停下手里的动作,称爸爸住院多日,总是挂念着老家的庄稼地,于是她转了几道街买来农户进城贩卖的新鲜玉米,让爸爸尝尝老家的味道。除了煮玉米,小李还给爸爸准备炖个冬瓜排骨汤,再打三份米,足够一家三口吃了。“我爸喜欢我做的饭。他说话不利索,我会把菜名写给他看,他想吃了就点点头。”小李的话语间透着欣慰,“他多吃一口,我都很高兴。”

小厨房,大世界

共享厨房的日常充满烟火气。

一般在十点左右,就会有顾客掂着菜上门,轻车熟路找个炉灶,洗洗切切,炒个菜或炖个汤,抑或是煮一锅最简单的番茄鸡蛋面。

顺着小小的门头进去,左侧是粮油区及打米饭、结账的区域,右侧是蔬菜区、肉食区。和别处卖菜的地方不同的是,来这里的顾客可以买一顿饭的量。比如,挑一个西红柿、俩鸡蛋,要一块钱的鲜面条,就可以做一大锅西红柿鸡蛋面;买几块钱的鲜肉,一把豆角可以做个豆角炒肉;而油盐酱醋、锅碗瓢盆、葱姜蒜等均有厨房免费提供。很多时候,厨房还会不定时赠送爱心人士捐赠的饺子、八宝粥、大米饭、挂面等等。顾客只需要按照5块钱炒一个菜、10块钱炖一锅汤的价格付个加工费,就可以给亲人做一顿清淡又营养的饭菜。所以,对于家有患癌病人,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的普通人来说,厨房是温暖的存在。

因为顾客经常来做饭,所以大家的相处模式不像是顾客和店主,反倒像朋友。比如,顾客可以直呼其名,喊魏兴江、王战胜、张广兵三位合伙人帮忙做鱼、做虾,或者帮个小忙。而三个人在给大家盛米盛菜的过程中,也会主动询问下顾客家属的病情。

“今天做啥饭?”7月1日中午,合伙人之一的魏兴江熟稔地和一位顾客打招呼。对方把饭盒一撂,“炖个汤呗,家人好这口儿。”魏兴江再问,“(疾病)好多了吧?”对方的话匣子打开了,俩人顺势唠了一阵。像这样的日常,在厨房里每天都会上演。魏兴江透露,有些顾客很久没来,他就知道治疗结束一个疗程回家休息了,过阵子再来,他就明白对方继续来就医了,而有些顾客再也没有见过——或许痊愈了,或许人已经不在了。

这些有关生死的大事,厨房无意间做了见证。

“有些顾客给家人看好病了,也会来说一声。这是我们最开心的事。”魏兴江说搬到新址两年来,经历很多事情,有些时候真的觉得太累了,“人少也害怕,人多也担心”,但是这些珍贵的情意也带给了他们仨动力。

困难依然在,但是会坚持

一眨眼的功夫,共享厨房搬到新址已经两年了。7月2日恰是两周年的日子。两年间,厨房经历了暴雨、多轮疫情的考验,经历顾客爆棚到客流量减少……顽强生存下来。提到这两年的变化,三位合伙人均语带唏嘘。

“还是很困难。但是会坚持。”合伙人之一的王战胜说,厨房做菜炖汤的费用一直没有变化,倒是成了爱心平台,很多热心人士会借助厨房给病人捐赠,米面粮油,衣物是最多的。

魏兴江称他曾算过一笔账,厨房现在“每个月成本在4万多元,不包括人工”,几乎没什么利润。“要不是爱心人士送的米面油,得平本儿。”

虽然薄利,但是三位合伙人都有一个再开分店的想法,去帮助更多人。

他们曾经在郑州市内其他医院附近考察过店面,“房租加转让费下来得几十万”,嫌费用太高,开新店的梦想暂时搁浅了。但是,这个念头没有熄灭。

合伙人之一王战胜透露,他们仨是把厨房当做一辈子的事业去经营,未来不仅想在省内开,只要有合适的契机,开到省外也未尝不可。“我们仨谁去看店都可以。”

为什么坚持做厨房?

可以说,来“抗癌厨房”的每个人都带着沉重的心事,他们为病中的爸妈、伴侣或者是孩子,专注做一顿饱含情意的饭菜,而心事仿佛就在手起刀落、煎炒烹炸,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中得到暂时的消解。

而这些人心里的起起落落,三位合伙人王战胜、魏兴江、张广兵都非常懂得。

王战胜以前在菜市场卖炸丸子、炸鱼。2014年,有个病号家属去到他摊位上,提出来想借用下他的锅,帮忙给亲人下碗清汤面,后来索性支起了八口大锅,就这样开始做起了代加餐的生意。而魏兴江的妻子查出来患了淋巴瘤,来郑州求医时了解了代加餐的活儿,就踏入这行,一边看病一边做生意。后来媳妇康复了,跟他一起做这个事。另一位合伙人张广兵,曾经带父亲从老家漯河来郑州看病住院,无意间进入这行,就这样,三个合伙人因不同机缘走到一起。菜市场拆迁后于2020年在医院附近盘下120平的店铺,取名“共享厨房”。

(合伙人之一张广兵在忙活)

7月1日,合伙人之一张广兵更新朋友圈:

“时间很快,转眼间我们郑州抗癌共享厨房明天就要八岁了;时间很慢,我们搬到新址明天刚好两周年,因为这两年中我们经历了很多波折,所以感觉走的很慢!”

​“对不起大家了,我们一路走来还是这么累,我们依然手头拮据,依然捉襟见肘,就连想搞个周年爱心活动都有心无力。”

​但是,张广兵最后说道:“我们虽然一地鸡毛,不过我们没有放弃,还在坚持。”

文章关键词:郑州,抗癌,厨房 责编:杨薇薇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编造“云南地质灾害致8人死亡”等谣言,5人被警方行政处罚 编造“云南地质灾害致8人死亡”等谣言,5人被警方行政处罚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