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递最后1公里如何走好

2017-11-15 10:15 来源:北京晨报

  “双十一”过后,快递配送迎来高峰,高校则成为“主战场”。有快递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13日,仅清华、北大两所高校快递数量就达7万余件。记者当天在清华、北大周边看到,多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包裹摆满校园外的人行道,不时有学生前来隔着围栏取件。就此有学生和快递人员呼吁,希望在“双十一”等高峰期,适当增加校内快递领取点数量和空间,使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通畅起来。(11月14日《新京报》)

  据了解,目前快递进校园最后一公里的方式,除了被称为粗放型管理的允许快递品牌入校内摆摊,一是引进第三方服务,二是采取快递柜的形式。而无论哪种模式,都涉及到“最后一公里”的设施建造和管理费用问题如何解决。根据有关规定,快递的寄存或代收代发,不得向买主收取任何费用。但现在基本上是有偿服务。

  本来,网购的一大优势在于减少流通环节,从而维持了通常比实体店更低的价格,多出来的这“最后一公里”如果有偿收费,这一优势因此有可能不同程度地被削弱和抵消。而如果向快递员收取,那么快递员本来赚的是辛苦钱,而且收入并不高,如果再剥去一块,如有快递员所说,“谁还愿意去做呢?”

  现在有快递公司与校方签约,从中分的一杯羹似乎不直接取自于快递员的头上,但于快递公司,最终的消化,恐怕还得羊毛出在羊身上。当然,无论是引进第三方服务,还是设置快递柜,不仅快递车辆乱停乱放、影响校园秩序等现象可以避免,方便了收件人,对于快递员而言,能减少工作失误,只要收费合理,也能为快递企业节省成本。那么,“合理”的界线在哪里?显然,这面临一个如何规范的问题。随着网购的持续兴起,对于如何“走好”“最后一公里”,实现各方的“多赢”,恐怕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和设计,而且事不宜迟。(钱夙伟)

责编:王庆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