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为民当“一抓到底”

2017-08-23 09:53 来源:映象网

  近日,笔者下乡走访精准扶贫帮扶对象,一位老大爷拿出“一卡通”对我说:“麻烦你帮我查一下,我年满60岁的养老保险,为什么过了两年钱还没到账?”事后,我向该村村干部询问有关情况,得到的答复是,由于该户申报养老保险时,缺了户口本复印件,材料被县农保局退了回来。当时,村干部因为村里“事忙”,没有及时通知该户补齐材料重新申报,于是这件事就这么耽搁了。(8月2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因为“事忙”就把群众的事情抛之脑后,因为“事多”就把群众的事耽搁了。可能有人会说,基层干部每天有那么多工作要做,那么多问题要处理,多多少少会忘记一些事,这很正常。可是,在大与小面前,群众的事都是大事;在急与缓面前,群众的事都是急事。已经年满60周岁,过了两年养老保险还没到账,若不是群众问起,恐怕这位村干部永远都不会想起这件事。

  在追求速成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多的是“贪多求快”的急功近利,少了些“做精做美”的工匠精神;多的是“三五年改天换地”的口头文章,少了些“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扎实功夫……须知,惟有破除这些“新衙门作风”,拿出“一抓到底”的魄力,把大事难事办稳妥,把小事易事做精致,才对得起入党时的誓词和初心。

  “士不言政,则失其天下之责。”党员干部是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使命。党和人民把权力交给党员干部,交的是信任更是责任。不管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应该尽职尽责。若是握着公权、占着位子,不仅会错失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发展机遇,更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进而丧失群众的信任、信心和信赖。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广大党员干部面对群众工作时,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使命感,让一抓到底成为一种追求、一种自觉、一种习惯,成为一种一以贯之的工作作风。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常深入基层走访群众,准确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难,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做群众的贴心人。同时,立足工作岗位,认真履职尽责,突出重点、锲而不舍,只争朝夕、脚踏实地,自我加压、领导带头,比照实际找出差距,把精神状态、思想水平、工作作风切实转变过来,进一步激发主观能动性。

  当然,对类似的新衙门作风,监督问责必不可少。要高举问责之“剑”,对那些为官不为者,“轻”则开展批评教育、书面检查,“重”则“打板子”“挪位子”,直至“摘帽子”,以强大的问责体系倒逼党员干部在其位谋其政、在其岗担其责。其实,多出实招、少跨虚步,好多事情也许并不那么难办。(花芮雪)

责编:王庆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