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载体,广泛听取群众呼声期盼、意见建议,竭力为群众办急事、解难事、做好事,在一点一滴中将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转化为“责任清单”,千方百计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人民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是党向人民立下的“军令状”,是向人民群众许下的诺言。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从而带动其他地区、其他人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方针政策。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为民的初心,始终肩负时代的使命,一心一意的为人民谋幸福,真心实意的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扛起了重任,担负着使命,在为民的第一线担当作为、砥砺前行,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
厚植为民情怀,既要关心影响群众生活的小事,也需要了解涉及民生的实事。小事看情怀,大事看担当。如若小事都解决不好,群众的安全感会降低,群众的信任度也上不去。而从小事做起,从实事抓起,要认真地走访群众,要真心地了解群众,要主动地关心群众,要深入地调研,要仔细地分析。要多与群众面对面地座谈,问民之所需才能理清楚政之所兴。
为群众服务,到底是要干出一个什么样的名堂?对于基层干部来说,没有轰轰烈烈,只有鸡毛蒜皮,没有功成名就,只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耕耘和辛勤。而基层干部的工作是基础性的,是稳定的基础,是发展的前提。因此,一线干部更是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要在群众需要的第一线去担当作为。要听一听群众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以及基层治理的群防群治如何开展等等,在集思广益中形成强大合力。
路灯亮了、下水道通了,小区的安全隐患排查了,有了健身器材,也有了平时可以走动的休闲场所,这都是民生利好。同时群众有需要的时候,干部是随叫随到的,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也有了下沉走访的机制,接访和下访的机制越来越健全。有了群众议事的平台,也有了群众办事的通道,群众办事不难,群众的事情也能够及时地办好,这就能够让群众多一份安心和放心,也才能遇到事情找干部,遇到问题找政府,积极地寻求关心和帮助。(罗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