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再生育服务证来回跑太麻烦了,能否再便利些?”近日,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民陈先生向服务窗口提出意见,为办理这个证,自己先后跑了村、镇、市三级,来回五六次,耽误不少事。近期,针对“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中查摆出的若干“堵点”问题,倒排整改时间表,动态跟踪问题进展情况。(人民网)
群众“跑断腿”,还吃“闭门羹”,事情办不好,换做是谁都会心里堵得慌。群众需求在不断变化,必然服务要跟得上。既要等群众“上门”,也要送服务“到家”。要能够让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真正转变为民作风,转变思想观念。要变被动为主动,当好为民“服务员”。既要当“店小二”,等群众上门来“点菜”,也要当“快递员”,将群众点的服务送到家门口去,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群众办事,不是办就可以了,而是要想办法办好。当然,有些事情办起来不容易,也可能很棘手,也确实有些事项办起来就是很耗费时间,要经过很多部门窗口才能办得好。规章制度必须严格遵守,必须遵守纪律规范,这是根本原则。但是,不少地方开展了领导干部和经办人员“走流程”,想要通过当一次办事群众的方式,在全过程中找一些细枝末节没有注意的地方,不断地优化流程、简化手续,让群众办事情的效率可以更高。
同时,也可以创新办事的方式方法,亦或增设办事的渠道。群众对于办事不满意的地方,是跑了很多趟并且还没有将事情办好,那我们就应针对群众说的不满意不断地改进工作办法、提升办事效率。通过设置“一窗通办”“24小时服务不打烊”方式,让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而再通过“一窗通取”的方式让群众办事跑腿少一些,增设“办不成事”窗口,专治疑难杂症,让群众的事情有人管、办得好,群众自然就看得到干部作风的转变。
同时,“网上办”“掌上办”,让群众能够不出门就可以办事,“跨省通办”“邮递办理”,让在外的群众都能够享受便捷的服务,还可以深入开展放管服,将涉及到群众民生事项的权力下放到村(社区)去,设置“帮办代办”点,帮助群众开展“保姆式”“陪伴式”的办理模式。真正让群众可以选择办事的方式,也才能让群众更满意。(付倩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