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驻村第一书记李广磊的手机响了:“李书记,我家房屋出现了裂缝,你快来看看!”李广磊披上雨衣冲进了雨中。察看现场后,决定立即疏散,一切处理停当,李广磊又赶到低洼处的几户察看。同一天,驻村第一书记吴长碧,早上6点不到就穿上工装下地了。地里绿油油的辣椒,正是生长的关键时刻,间距够不够、水分足不足,都直接影响产量。一天下来,她走了7个村民小组,脖子上晒出了明显的斑痕。(人民网)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正在深入推进,新生活、新奋斗的征程已经开启。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必须奔赴新战场,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翻开发展新篇章。这是新时代的新要求,也是新征程的新使命。
从急难愁盼事情干起,干到群众心坎上,干出团结一心好局面。将优势力量集中在一线,继续选派干部到乡村振兴最前沿去,就是为了能够从脱贫攻坚“第一书记”手中接过“接力棒”,肩负起乡村振兴“第一书记”的职责。就是要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帮助基层一线群众解决好“急难愁盼”的事情,解决好他们的烦心事、忧心事和揪心事。对于驻村干部而言,必须下沉到群众身边去,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问需于民,将群众的问题一件一件地落实、群众的意见建议一点一点地推动,把群众的不满意竭尽全力地整改,让群众感受到真心实意为民、富民的作风,从而凝心聚力干事业、齐心协力促发展。
找准致富法子,蹚出发展路子。乡村要真正地发展起来,既需要发挥党建引领优势,为村级发展培养“土专家”“土教授”,也必须深入开展调研,找准产业优势在哪里、资源优势是什么。是能够建成城市的“后花园”,还是适合发展农业深加工,亦或是附属大型知名企业成为他们的原料供应地,再或者种养殖成为城市的“果盘子”“菜篮子”?只有真正的去找、认真地去挖、仔细地去听,才能找出适合当地发展的方向。
接地气长才干,提高能力本领。干部下派到一线,能够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听到群众真实想法。在知己知彼中,应结合村子实际,制定出适合群众的措施。同时,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中,群众的信任度更高了,有助于相互支持和配合。干部在实战中提升了能力,群众在干部的帮助下改变了困境,也加深了相互的感情,从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风雨共担、共创未来。(林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