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分清公与私、辨清利与弊、看清对与错、拎清荣与辱,担起该担的责任、干好该干的事业。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要保证权力的公平公平、公开透明,就需要强化党性修养的锤炼,强化思想的洗礼。要切实拧紧思想的总开关,守住权力的底线和红线。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就能够及时地为党员干部输送廉政纪律的“营养液”;强化以案释法的警示教育,可以为党员干部打好廉洁从政的“预防针”,从而锻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新时代干部队伍。
以案示警,为新任职干部接种廉政“疫苗”。先说断,后不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新任干部而言,就要让其知道纪律底线不可逾越,要让他们有规矩意识和大局意识。这就需要用好身边人和身边事,通过以案释法方式让党员干部有角色的“代入感”,对标查漏补缺。同时,要切实开展好廉政知识考试,及时发现廉政知识的弱项,针对性地为干部做好学习计划。
以诺倡廉,守住“八小时之外”的纪律屏障。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当然,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在干事情。然时代在变化,决不能止步不前、按部就班,必须从被动到主动,从“等上门”到“送上门”,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而“八小时之外”,党员干部容易降低标准、放松要求,容易被不良风气侵蚀围猎。因此,要培养好“廉内助”“贤内助”,为党员干部守好家庭的“纪律门”,对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及时疏导开解,形成干部监督的“包围圈”,形成强有力的威慑力。
以谈促干,在新岗位展现新担当、新作为。要树立注重基层、注重一线、注重实绩的干部成长正向激励导向,真正地在一线识别和选拔任用干部,让广大新任干部看得到成长的未来。从思想上为干部补钙,也才能培养敢担当、善作为的新时代干部。(雷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