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开封一名女子突发疾病晕厥在路边,被捡球的高中生郭昱宽、丁俊儒发现,两人没有丝毫犹豫,立即用在课堂上学到的心肺复苏术紧急施救,坚持10分钟后,终于将人救醒,这一义举得到中央电视台等众多媒体点赞。
扶不扶?救不救?在一段时间以来,这成了社会关注热炒的话题,人们讨论着诸多的顾虑,但对于这两名河南开封16岁少年来说,这不是一个难以选择的问题,他们用自觉的行动给出了答案。因为他们知道,该伸出救援之手拉一把时必须伸手,这一举手之劳可能就会改变被救者的命运。他们将救助别人当作本能,不求回报,亦不畏风险。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扶危救困、助人为乐的光荣传统。远的不说,在开封这一片土地上,就有很多仁人志士救人的故事。曾在开封为官的司马光,在小的时候机智砸缸救下小伙伴,长大后成为人人称颂的道德君子,如果有人做了不好的事,别人就会说:“司马君实莫非不知道吗?”还有党员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书记,在走访时见到一个生命垂危的孩子,他想尽办法不肯放弃,终于把这个孩子救活,后来,焦裕禄书记去世后,孩子的父母将孩子改名为“继焦”。
平时敢救一人者,必心存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之志,而平时惯作“壁上观”者,必是麻木不仁、自私自利之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日作一善,见善便行,由小及大,一以贯之,这正是“修齐治平”思想的精髓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美德和优良文化不仅决不能空谈与摒弃,还要在学习中传承中践行中才会更加生机勃勃。所以,社会呼唤见义勇为,善恶到头终有报,公道自在人心,每一个善良的人,总会得到命运的眷顾与别人的感恩。
愿意救人敢于救人就是好样的,而掌握救人的本领更需要给予点赞。这两名少年面对危急事件,沉着冷静,能够快速将昏厥女子身体放平,擦拭干净口腔中的呕吐物,开展很规范的心肺复苏急救,这是他们救人成功的关键。据学校说,学校比较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突发状况应急措施以及施救措施也都有讲,孩子们学以致用了!这让人也不禁为学校叫好。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救助别人不仅仅靠一腔血勇,相应的谋略与专业知识也很重要,德智体美劳齐头并进培养,才能为国家造就更多栋梁。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这两名开封少年显示出的良好风貌,让我们看到了中华少年的纯洁美好、担当作为的模样。今天的你们用学习、用义举投身民族复兴的潮流之中,明天的你们将“手把红旗旗不湿,弄潮儿向涛头立”,成为时代的中坚与骄傲!(蔡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