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河南省餐饮服务从业人员佩戴口罩规定》,对适用范围、主管部门、从业人员佩戴口罩规范、餐饮服务提供者义务、处罚标准等作出了明确说明。该规定7月1日起实施,河南省从事餐饮服务的人员在工作期间必须按照要求规范佩戴口罩,否则将处罚款。(4月10日 《工人日报》)
食品安全重于天。从事参与服务行业的人员,在工作时必须佩戴口罩,确保食品的卫生与完全,这其实是食品服务行业自发的规范性要求。换而言之,即便是立法之前,也已经有很多餐馆自觉地遵守这一“行规”。现如今,它从行业规范上升到法规层面,显示了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重视。
河南这次餐饮服务行业的“口罩令”,让很多人把它从当前的疫情防控结合起来。的确,呼吸道是传播新冠病毒的主要渠道,而口罩又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的重要工具,所以,疫情期间,从事餐饮服务行业的人员,更应当自觉的佩带口罩。不过,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把餐饮从业人员的“口罩令”同新冠疫情结合,毕竟,河南的这次“口罩令”是从7月1日实施,那时候,新冠疫情应该早就控制住了。
事实上,河南餐饮行业的“口罩令”,更多的则是关注食品领域的卫生与安全。“进口”的食品,既要卫生,也要安全,想想看:如果食客吃着吃着,吃出异物,恐怕会恶心得想吐,这就要求食品绝对卫生。较之于食品的“卫生”,安全则更为重要,餐饮服务人员如果用传染性疾病,病毒从呼吸道传送到食品里,肉眼看不见的病毒,就有可能进入食客体内,感染疾病。由此可见,餐饮从业人员在工作时佩戴口罩,就十分有必要了。
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口罩令”即将实施,赢得公众一片掌声。但它如何落地?也成为一个问题。据悉,河南这次的“口罩令”, 相比征求意见稿,该规定的处罚标准有所下降。对此,我们表示理解,毕竟,法规的初衷在于引来和规范,而不是罚款。然而,处罚标准降低,也可能降低它的威慑力。
消费者当然希望食品卫生、安全,当然希望从业者按规定佩戴口罩;但是,没有奖励机制,仅凭消费者的意愿,即便发现了违规者,消费者也未必愿意举报;更何况,拍照举报面临威胁和风险。从这个角度看,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应当是“口罩令”的配套措施。
再者,有些餐饮从业人员比较容易监督,比如街边的简易餐馆、大排档,他们的烹饪、制作过程,就在消费者眼皮子底下,但是,大宾馆、大饭店、送餐外卖呢?他们的后厨是闲人免进的“重地”,如果没有“明亮后厨”的现场直播,顾客又如何知道后厨的烹饪师傅是否落实了“口罩令”?所以,后厨的监控直播,也应当成为“口罩令”的配套措施。
徒法不足以自行,“口罩”令虽好,还需要切实落实。我们期待职能部门能设置好配套的监督机制,让它成为一道行业带牙齿的“法规”,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卫生安全健康。(黄齐超)